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只此青绿》“活”起来的《千里江山图》
作者:文/ 王小米 图/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发布时间:2023-05-05 18:55

《只此青绿》舞蹈诗剧里,你会确切地找出属于18岁的颜色,并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抹浓艳的青绿色,便是一个人18岁的豪情,18岁的无畏,18岁的气魄。带着这抹青绿色,去见一见那个,为了18岁而活的王希孟。

制笔人与“青绿”互动

“青绿”构成《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与展卷人的时空相遇

人们最初了解到《只此青绿》,多半是在2021 年的春晚上。节目播出没多久便霸占了热搜,种种赞叹的声音络绎不绝。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青绿腰等台前幕后的很多细节也一度成为了讨论的热点。而春晚上短短的几分钟只是此部舞蹈诗剧最后高潮部分的浓缩,虽然概括了精华,但仍然觉得不过瘾,亲临现场观看完整版演出的念头一直是心里小小的愿望。这次主创团队的全国巡演再次抵达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便毫不犹豫购票前往。

篆刻人

织娟人

织丝女子的柔美舞蹈

门口的大幅海报展示着演出中的名场面,在戏楼的造型下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演员们高耸的发髻塑造出画中山峰的形状,青绿配色的服装在灯光的配合下如同画中连绵的群山,这一幕也正是《只此青绿》的创作来源——此部舞蹈诗剧取材于宋朝画家王希孟在18 岁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而整部演出的主线,也正是这幅名画创作背后的故事。

俯瞰舞台的巧妙设计

展卷人与王希孟的互动

要看懂此部剧作的内核,最好提前了解一下这幅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它的萌芽,来自于机缘巧合。在一次展览中,《只此青绿》的主创人员,素有中国舞坛双子星之称的周莉亚、韩真去看了《千里江山图》的真容。之后,这幅画作所带来的震撼就在他们心中深深扎了根,他们决定以画为灵感,从另外一个领域,用舞蹈展现它的壮丽之美。通过两年筹备与设计,主创团队以拟人的手法,让《千里江山图》里的景色了起来,整部演出的高潮部分, 就是以多位舞者饰演的青绿们通过摇曳生姿的优美动作,将画中起伏的群山展现在我们眼前。高光时刻的精华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你看完整部作品便会发现,只是对它最肤浅的称赞。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舞者不仅展现了千里江山的雄壮气势,还将参与创作这幅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手艺人的奉献凝结其中,并用最唯美的方式演绎了出来,华美至极,让人浮想联翩。这些匠人们没有被记录下名字,时代的车辙一遍一遍的在动荡中碾压着他们存在过的痕迹,而纸张、颜料、墨色……这画中的每一笔都保留着织绢人、磨石人、制墨人、篆刻人、制笔人祖祖辈辈留下的工艺。如果没有他们,这幅千年不褪色的《千里江山图》,不可能在人间的滚滚洪流中流传至今。

磨石人与展卷人的互动

“青绿”在光影下的舞姿

女官们的排舞

身穿粉色服饰的翰林学院学生

舞台的灯光暗下,全场变得安静下来,一场穿越之旅即将开始。整场演出由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部分组成,接下来,我们要跟随一位故宫研究员,以展卷人的视角穿越回北宋,看一看当时那个性情顽劣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和他画中的千里江山。

习笔桥段中的舞蹈

展卷

我知道终有一天,这幅画也会和与它相遇过的人们一样,随时光远去,但有我辈守护一日,这一天便将晚来一日。                   ——展卷人

王希孟与“青绿”的互动

帷幕掀开,饰演青绿的舞者们从台下缓缓升起,引得全场惊叹。舞者们以姿态各异的定格动作出现在观众眼前,灯光幽暗得只能看到剪影和轮廓,而即使这样,也把摇曳生姿的美表现得如此含蓄和温婉。随着音乐的节奏,她们缓步走向舞台中央,像是从画中走出来,带我们打开这幅卷轴,走入一个冰天雪地的夜晚,那个希孟即将完成《千里江山图》的夜晚。

“青绿”们的优美舞姿

仅仅十几秒的开场,已经控制住了观众的呼吸节奏,全场安静至极,生怕任何声响惊扰了这场时空穿梭。舞台设置有可以自转的几个同心圆,空中对应有几扇可旋转的弧形墙板,这是为了展现展卷过程而设计的巧思,可谓是在天旋地转中把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一世,《千里江山图》即将在故宫展出;那一世,《千里江山图》即将在希孟笔下诞生。故事的主人公——故宫研究员与少年希孟,就在这种时空交错中相遇。

王希孟潜心创作

王希孟凝视他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

“青绿”的优美舞姿展示江山之美

王希孟入画桥段中场景

问篆

篆,乃名之名。少年,我愿将你的名字从料峭枝头摘下,化作一枚名章,为你留下存在过的印记。                            ——篆刻人

全场灯光变暗,篆刻人出场。为了体现出刻制印章时的神态与动作,整段舞蹈的风格都很有顿感,舞者的每个动作都孔武有力,干净利索,模仿出篆刻印章的过程。舞蹈的过程中,舞美配合出各式各样的印章滚动展现在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千里江山图》上有很多印章,其中一些是古代皇室和民间收藏家的盖印,然而这其中并没有王希孟本人的。这一问篆的桥段,也是为了致敬在此幅画作上留下痕迹的收藏者们。

“青绿”入画桥段中场景

舞者的优美姿态

希孟纵情绘画

“青绿”的剪影模仿江山的轮廓

唱丝

春蚕之丝,寸锦寸金,一丝一缕皆是桑蚕人家的细密心意,而今此绢交予你,以此刻为凭,从前是我等心血织就,往后便看你如何执笔。      ——织绢人

画风突然一转,从刚硬强劲的力量,变为温润如水的柔情。身着白色丝质服装的女舞者开启了第三幕——唱丝。整场的画面变得洁白丝滑,女舞者们在同心圆的轨道上做出不同的造型,有的在采集桑叶,有的在养殖蚕蛹,有的在抽丝剥茧,最终制作成绘画所用的丝绢,就这样,轻盈柔美的舞步中,宋代织丝女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女舞者在清晨的薄雾中变换着队形, 手中的箩筐随着纤细的手臂上下起舞,仙气飘飘。突然,空中落下小雨,雨滴在地面击起一个个小小的漩涡,雨声逐渐变大,希孟在雨中畅快独舞,十分精彩。织绢人将手中的丝绢交由希孟手中,众人的心血,制作成绘画的丝绢,也搭建出他肆意施展的舞台,穿越900 年的卷轴,仍然保留着每双手轻轻拂过的温度……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