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城中往事 北京地铁最早的时代印记
作者:文·图 / 王小米
发布时间:2023-06-06 11:12

一块长方形的小蓝标上写着的2 号线 Line 2”是北京地铁 2 号线的标志,也是北京人对于地铁最初的记忆。它是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于 1984 年开通运营,至今已经有将近 40 年的历史。2 号线的走向与原北京内城墙基本重合,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都算得上是北京地铁的“元老”。让我们看一看这样一座“老地铁”的墙壁上,隐藏着什么样的北京印记。

如果仔细看一下 2 号线的路线图,我们会发现一共18 站的 2 号线车站,一共有 11 个带“门”字。比如:西直门、阜成门、复兴门、宣武门、和平门、前门、崇文门……而这 11 个“门”中包含的意思却也有不同,其中 8 个是“城门”。为什么 2 号线有这么多带“门” 的车站呢?这就要从老北京城的历史说起了。北京曾经分为紫禁城、内城和外城,紫禁城有 4个门,内城有 9 个门,这也就是北京又称为“四九城”的由来。因为 2 号线的路线,几乎与内城墙重合,所以内城的这 9 个“门”里,2 号线就占了 8 个。随着北京城的发展与现代化交通建设,这些老城门目前唯一尚存的就是正阳门(也被称为前门)。2 号线,就这样跟随着北京城由“旧”变“新”的发展历程,走过了 30 多年,从现代化交通的“开天辟地”,到变为北京地铁的“老前辈”,2 号线在这座地下轨道中,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样子,以一位老者的姿态,在列车风驰电掣的速度中,揭开了一幅巨大的帷幕,用几幅跨越几十年的壁画,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明娓娓道来。

位于2 号线西直门站的《大江东去图》《燕山长城图》,东四十条站的《华夏雄风》《走向世界》,建国门站的《中国天文史》《四大发明》,是中国地铁史上第一批公共壁画。也就是从这 6 幅壁画开始,北京的公共艺术建设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年代久远,当时的壁画已经出现年久失修,脱落破损的痕迹,2019 年,北京公交地铁公司开启了对老壁画的修复工作,让这些承载着北京人记忆的公共艺术作品重返“青春”,以全新的面目展示中国风采。

西直门站

《燕山长城图》《大江东去图》

首先,我们来到承载着北京百年交通任务的老车站——西直门站。它不仅是2号线、4号线和13号线的换乘车站,也是10多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还可由此到达北京北站。随着各大立交桥的建成,西直门地区的路面交通更是变成了北京拥堵的核心地点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站台,仅仅承载交通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者们希望还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于是,两幅壁画《燕山长城图》《大江东去图》便在众多艺术家共同的创作之下成为了“地铁壁画艺术”的开端。

走入西直门地铁站,一种古朴的记忆扑面而来。之前看多了现代感十足的19号线,中式风满满的8号线,更是放大了2号线的这种年代感。1号线和2号线,北京的孩子见证着它们的落成,也随着它们的“到来”慢慢扩大着出行的轨迹。圆圆的柱子上写着站点信息,比电子屏要清晰不少,地面的瓷砖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已经渐渐变了颜色,老式的台阶承载了太多的踩踏,早已变得斑驳。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痕迹,保留的只是地铁最初的样子。同样古朴的,还有站台上的两组壁画。每每列车呼啸而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便是站台两侧的壁画《大江东去图》《燕山长城图》,它们均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法,展现了中国气势恢宏的文化遗产与地广物博。

站台一侧的《燕山长城图》描绘了长城蜿蜒在巍峨的群山中,山峰跌宕起伏,长城气势如虹,烽火台稳固坚挺,长城内外皆是繁荣景色。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规模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工事,因为总长度达到了21196.18公里,被大家称之为“万里长城”。此幅壁画中的燕山长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西起八达岭,东临碣石直奔沧海。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巍峨的群山非常陡峭,长城屹立在山峰之上,如一条蜿蜒的卧龙,守护着中华民族。看画中细节,还能找到除了远观带来的气势之外,人烟袅袅的生活气息。山间的房屋,远处的飞燕,无不在体现着国泰民安的美好场景。

另一幅《大江东去图》同样也是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歌颂,描绘出长江地区河流、山峰、峡谷、城市、乡村、大坝等场景,尽显大国风范。画面中既有气派、有气魄,又有细节刻画,内容非常丰富。近处有大片大片的梯田,象征了丰收与劳动;远处江边一栋栋房屋密密麻麻,一座大桥连接着两岸的烟火气。岸边的渔船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下显得非常渺小,如果不仔细看,一定会错过它们。此幅壁画通过磅礴的气势、宏伟的景观,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人类利用自然的伟大创造力。

这两幅装饰画,是1984 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由著名美术家张仃先生带领龙瑞、姜宝林、赵卫等人创作的。每幅画高 3 米,长70 米,是将画在高丽纸上的原作切割,然后制作在人造石板上,最后安装在墙上。听说当年创作之时,大家集思广益,克服了各种困难。多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绘画风格与特点,让他们共同参与创作一幅如此巨大的艺术作品,过程之耗时耗力可见一斑。前期的实地考察、写生、创作……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益求精,才可以将长城的巍峨、祖国河山的壮丽尽可能地还原在这面墙壁上。制作时采用环氧树脂技术,将画作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再拼接在墙壁上。据统计,《燕山长城图》共分成了 852 块,《长江东去图》共分成 840 块,在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之下,设计者与参与人员一同努力,将艺术家们的真迹,以最完美的视角展示在西直门站的两面墙壁上。

至今,修复后的两幅壁画焕然一新,但仍然保存着岁月的印记,无论科技发展到怎样的程度,这两幅壁画的存在,都能让我们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找回曾经最淳朴的儿时回忆。东四十条站

《华夏雄风》《走向世界》

对于东四十条站的记忆,与足球有关。东四十条站是离工体最近的一站,当年我们没少在一群穿着绿色队服的人中凑过热闹。每次的路线基本一致——换乘 2 号线,直到“绿色衣服”越来越多,男男女女,满是青春的朝气,不用看车内的提醒,也知道东四十条站马上就到了。下了车,沿着马路边走边聊,如果时间尚早,便在街边小餐馆吃上一顿,为接下来的“呐喊”蓄力。时间过了十几年,还是不懂球,也再没有到现场看过球,那时喜欢的,不过是一群人为了一件事欢闹的样子。

东四十条站的壁画,也是与体育有关。站台内一侧的《走向世界》壁画,就是以“冲击亚运会”为题材,展现出我国运动健儿在体育运动中的风采。选择这样的主题,正是因为它旁边的工人体育场。全长 70 米的作品上,绘制了多种体育项目,体操、排球、足球、举重、自行车……每个人物都绘制得极具艺术感,夸张的动作充分突出了每项运动的风格。整个画面用大色块和几何线条连接,色彩十分鲜艳,很像儿时课本上的插画作品,在艺术的层面上又增加了一丝童趣。开头的第一项运动,便是我国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第一块金牌的项目射击。此后的每一项运动连接的地方,都有几只和平鸽飞舞其中,我想这样的设计巧思正是印证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团结、和平、友谊,就是运动给全人类带来的最高启示。此幅壁画完成于 1986 年,那时全北京正在为筹备 1990 年的亚运会作出努力,兴建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北京市的市容也焕然一新。所以,在这幅壁画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北京人民对于体育的热情。往对面看又是另一种风格。《华夏雄风》的材质是陶板画,简单来说就是在陶瓷板上作画,通过烧制完成。画中的形象取材于中国历史人物习武修行的故事,共有 30 余人,仔细看,还能找到不少耳熟能详的词语,比如闻鸡起舞、言传身教、打坐修炼等等,虽然画中人物刻画的表情并不清晰,但是神态十分传神,动作孔武有力,画风颇有一种时代感。这两幅壁画,一古一今,交相呼应,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与优良品性,又把现代人的拼搏精神发扬光大......

Tips:

北京地铁 2 号线全长 23.1 公里,共设 18 站,成环形贯通运营。途经西直门、阜成门、复兴门、宣武门、和平门、前门、崇文门、建国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等站。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