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魔术 让旅游更精彩
作者:符振彦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9-11-05 19:30
  辛刚,在旅游业界就是个行家,把旅游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业绩骄人,展示出他的个人魅力。然而,辛刚却剑走偏锋,经常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亮相,在到国内外各地进行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中,呈现给大家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这是因为他还有个身份——中国魔术家协会会员,“魔术师”称号当之无愧地非他莫属。他那魔术师的“绝活”,常常在旅游推广活动中,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让旅游活动更精彩,赢得观众和游客热烈的掌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魔术,在中国历史上,原被称作“幻术”“眩术”“戏法”“鱼龙之戏”。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中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武艺尤为发达。19世纪,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也大量地传入中国才改称魔术。中国民间魔术虽不同于现代的西方魔术那样,有着大舞台、大组合、大制作的灯光、特技和音响下制造出来的魔幻感觉和恢弘气势,但中国魔术由多种文化元素相结合,虽短小精悍却叫人称奇。在外国人眼中,中国魔术演绎着东方传统文化的传奇。在魔术表演方面,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汲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武艺,形成了中国魔术的南北两大流派。所谓南派,其表演考究道具造型的宏伟壮丽,表演优美潇洒,一般不说话;北派多重于手上本领,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使口”(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派交换日益增多,相互取长补短,南北两派之分已经不很分明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人把魔术总结为四句话,即:“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
 
  当代,中国的魔术大师将传统“古彩戏法”与西方魔术技艺相结合,涌现出“魔术伉俪”秦鸣晓、姚金芬夫妇,魔术世家傅腾龙、傅琰东父子等著名魔术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秦鸣晓的得意弟子辛刚是一位幽默、和蔼可亲的魔术师,也是一位真正的民间魔术高手。他的魔术表演形态繁多,最令人惊叹的是表演不使用道具,就地取材,《变水》《八仙过海》《三仙归洞》《洗牌》等,随时随地展示出“魔术奇才”的一面。魔术师的身份让国内外许多人认识了他,被他的精彩的魔术吸引,甚至被人称为“中国最神秘的魔术师”,不少名人、艺人也都曾向他拜师学艺。
 
  如今,魔术师辛刚的魔术表演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
 
  不忘初心,感恩名师
 
  观看过辛刚魔术表演的人都会记得他有一句挂在嘴边上的话,几乎每次表演之前、之中都会说:“感谢我师傅”,其真诚情感令人感动。
 
  辛刚提到的师傅就是著名魔术大师秦鸣晓。近期,中央电视台综艺栏目组录制的一档节目《向幸福出发》邀请到了师徒二人同登舞台,讲述师徒结缘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过七旬的国家一级演员秦鸣晓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掌声雷动。身为师傅,看到自己带出的徒弟如今已经游走天下,表演一场场精彩的魔术,很是欣慰,直言道:“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秦鸣晓为观众“揭底”徒弟辛刚当年学艺的过程。师徒二人原本是近邻街坊,辛刚从小就对魔术感兴趣,每次看到秦老师表演魔术,他就是一个小“捣乱分子”,从不像别人那样端端正正地看着。而且岂止是一个“闹”,经常是在秦老师表演时,伸手去捣乱,嘴里还不住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干嘛的?”等等。
 
  秦鸣晓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正演着魔术节目《三仙归洞》,辛刚就非要给他揭个底儿掉,他刚拿起另一个,辛刚又上手,非要把底儿暴露给观众,还说您这碗里边早就有一个。可是,当辛刚打开碗一看,说:“没有哇?哦,您刚塞进去一个”,秦老师问他:“我什么时候塞进去的?”辛刚说:“我没看见”。渐渐地这个捣乱的孩子引起了秦老师的注意:“我瞧他那个琢磨劲儿,那个认真的捣乱劲儿,让我想起一句话:‘魔术是好孩子学不了,坏孩子又干不成’,为什么呢?好孩子太墨守成规了,不会随着时代前进;坏孩子刚学一点东西,就去骗人了,所以说也干不成这行。”秦鸣晓看出,当时只有7岁的辛刚,是个学习魔术的好孩子,于是收他为徒。辛刚一直感谢师傅的教诲,每次演出都情不自禁地提到秦鸣晓师傅,并由衷地致谢。
 
  秦老师还说“玩意儿是假的,做人要是真的”“戏法就是戏法,魔术就是魔术,作为魔术师只不过是拿了大家的智慧进行了组装,在台上表演,靠表演手法,一时间让观众不知怎么回事了,其实就是一些大家常规的一些动作,常规的一些知识。而观众欣赏魔术表演,就是享受那个神奇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善待观众,为什么呢?不是你比观众聪明,只是你掌握了技巧,能够让大家高兴。”魔术,就是通过魔术师的表演给观众带来瞬间的悬念,在观众求解不得时却亮出结果,意外与现实脱离的瞬间,奇妙而又自然,吊足了观众的情绪,愉悦与快乐同时产生。当秦鸣晓看到节目主持人王为念也能熟练地表演魔术时,高兴地说:“你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在传承中国的文化,魔术是文化,也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表演。”在现场秦老师也与一位观众互动,表演了魔术“摸彩球”。当魔术师将纸袋子转过一百八十度时,即刻引爆了观众席热烈的掌声。
 
  魔术:眼见不一定为实
 
  众人周知,有句话:“眼见为实”,但是,辛刚在魔术表演时却明确告诉观众:“眼见不一定为实。”尽管你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也没看清楚,仍旧不解其中的奥妙。
 
  2019年9月,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赫尔辛基市共同举办的第八届香山旅游峰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开幕。其间,赫尔辛基市市长举办招待会,会上,辛刚为参会人员现场表演了一场近景魔术,也就是近在观看者眼前的表演,《字画》《烟缸之碎》等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辛刚首先与主持人一同展示出一幅中国著名书画家唐建文的书法作品《缘》,唐建文的作品曾被多国首脑收藏,只见辛刚随后左手、右手各持一端,在观众惊呼中,三下两下撕成条状,之后就将整幅作品摞起来,叠起来,再折卷,并说:“从现在开始,大家进入催眠状态,所听到、看到的,由我来支配,这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话音一落,双手一抖,迅即展开,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重现在观众眼前,简直不可思议,大家惊奇万分。据了解,迄今为止,《字画》这个节目目前在国内外仅有辛刚一人能够表演成功。表演现场,辛刚将重新“修复”如初的书法作品赠送给赫尔辛基市市长扬·瓦帕沃里,以魔术之魅力和书画之经典彰显出中国特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另外一个节目就是《烟缸之碎》,也是辛刚随时可以即兴表演的近景魔术。一个普普通通的玻璃烟灰缸,有人说了,这是道具,魔术师告诉你:“这不是道具”。“咚”的一声,只见辛刚随手将其从约1米多高扔到地上,节目主持人弯腰捡起来,他再次用力摔在地上,大概是因在舞台上的缘故,地板加地毯,使烟灰缸重重地摔下又被弹了起来,随即掉到地上:没碎!此时,观看者亲眼见识了它的结实与坚硬,是可以经得住摔的。转瞬,魔术师再次将其拿在手中,绕了个半圆,在观众眼前又一次给大家看了个遍,再次见证它的真实与坚硬。之后,魔术师将它放入对合着的双手掌心中,他对在场的观众说的还是那句话:“从现在开始,听到、看到由我来支配。眼见,不一定为实。”双手捂住摇摇又晃晃,双手似乎相对挤压了一下,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玻璃的碎渣顷刻间从辛刚两手的指缝间滑落而出,掉到了地上。顿时,在场的人惊呼,此情此景惊呆了在场的所有观看者,掌声响起,无不为之发出赞叹。简直不可思议!真的不可理解!此时,魔术师辛刚告诉你:“这是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是武术的别称,言外之意是用力使之碎裂的,然而,近在咫尺的表演没有人相信这是武术之功。辛刚是魔术师,当然使用的是魔术手法,至于那个摔都没摔碎的烟灰缸是不是真的碎了?还是你的视觉出了问题,没看清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瞬间,你笑了,你快乐,你的掌声响起来了。这就是魔术的魅力。
 
  魔术是一种表演。它不是遵循着人们的逻辑,而给人们带来惊奇才是根本。魔术的表演,是一种操纵对方注意力的专门学问,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错误的方向上,可以说“错误引导”是魔术师最强而有力的武器之一。魔术师会通过语言、动作、眼神、肢体的“错误引导”,让观众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看魔术的时候,我的两只眼睛一直在盯着他的手,为什么他还是会把我骗了呢?”这是因为你的视点还是没有看透魔术师的手法,所以,你被“骗”了,而此时,这个被“骗”的过程,让你愉快、让你开心。让观众开心快乐,才是魔术师所要达到的表演目的。












 
  《洗牌》也是魔术师经常表演的一个节目,而且可以信手拈来,且不受场地限制。只见魔术师先向观众展示这是一副正常的扑克牌,假装很认真地洗牌,尽量从中间分成差不多的两份,拿一半的牌交给某位观众,请他任意抽一张牌,要求这位观众向其他人展示这张牌,用言语把观众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那张牌上,同时偷看手里的半套牌,记住最上面一张牌是什么,比如梅花3,然后请那位观众把展示后的牌,比如一张黑桃4,放在那半套牌下面,再拿回来给你,把拿回来的半套牌,放到自己这半套牌的上面,假装洗牌,简单切几下牌就行,不移动中间的部分。接着把牌平摊到桌子上面,找到偷窥时看见的那张梅花3,梅花3的右边,就一定是展示给观众的那张牌,黑桃4。为了使魔术更加有迷惑性,可以假装看错一次,让观众误以为你表演失败,再出示正确的那张牌给观众们看,魔术就完成了。表演到这里观众的掌声已经响起来了。
 
  辛刚在表演魔术节目《洗牌》时,边表演边告诫观众,不要去赌博,千万远离赌博,魔术就是一种娱乐节目,是让观众快乐的一种表演,更不要当成特异功能去骗人。
 
  引古彩戏法进故宫
 
  古彩戏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变戏法都遵循传统,表演前必须上、下、反、正都要亮相,里外都让观众看过。表演开始,观众要注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基本功。演员要在观众眨眼之间,在上千观众注目之下做到一抖一搭变出惊奇,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不露破绽,出手利落,不拖泥带水,绝非仅靠一招一式,没有扎实的功底是难以办到的。
 
  平中求奇,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古彩戏法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也显示了先辈们的创造力和智慧。早在汉代,就有人穿长袍变出火盆的记载,后来人们把火盆换成了水、杯、盆、瓶等物件,这项戏法统称“袍里乾坤”。
 
  鸳鸯棒,两根分开的棒子,每根棒子前端都拴着一根绳子,拉动一条绳子时,另一根棒子上的绳子会产生联动,就像一条绳子一样。
 
  六连环,六个铁环,能在表演者手中时而分开,时而穿在一起,还能任意变化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令人匪夷所思。
 
  三仙归洞,是用三个球和两只碗完成的障眼法,主要依靠表演者的手上……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