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古莲花池非只“莲漪夏艳”
作者:文/杨乃运 图/夏志强 于涵 杨乃运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0-01-07 14:06
  首游保定古莲花池前,对它就没抱什么奢望。去的季节不对,离莲花、荷花竞放不仅差着时日,连其叶姿茎影儿都不会有呢。但进了古莲花池,一下子惊住了,它竟是不逊于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一座园林,可谓集南北古典园林之大成,叠山理水,空间巧布,格调古雅,意韵深厚,诗情画意,真不愧为中国十大古典园林之一。






 
  春午坡
 
  大门在修,支棚搭架,留有门道供游人进出,门却无法观赏,懊丧。迎门的假山却让双眸发亮,那是地道的太湖石叠垒的,一道太湖石的巨型影壁,一道太湖石的屏障。
 
  太湖石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太湖石泛指各地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石灰岩。有的产地与太湖有关,有的产地与太湖无关,北京的房山太湖石怎么扯也扯不到太湖那。太湖石本以产地命名,太湖之水是太湖地区石灰岩的雕塑大师,久久冲击溶蚀,使之形貌千奇百怪,具有润滑细腻和皱、漏、瘦、透等特点。而水非只太湖有,凡经水的冲磨溶蚀再风化出皱、漏、瘦、透的怪石便统称为太湖石。
 
  古莲花池迎门的假山石,千窗百孔,都是有涡洞的石。洞有大有小,有密有疏,有透洞有半洞,有孤洞有套洞、连洞,石是明显经水冲水磨溶蚀风化而成的,它们不是太湖石是甚?这等太湖石在北京的皇家园林里都少见,由不得想,保定居然也有这等财富?还有一讶一惊:太湖石多白色,石灰岩溶蚀风化出来的观赏石基本是白色的,有其它色便为稀为奇。此处太湖石以黄为胜。它们是怎么被淘换来的?从哪里淘换来的?比北京的皇家园林还牛?
 
  赏奇是很愉悦的事儿。看这道石的屏障、石屏风吧,其石有的像缩着脖子的小猫,有的像张着大眼的小猪,有的像鼻子被穿了个洞的小象,有的像愕愣着双眼的鱼,还有的像依偎在公狮头下的小狗……
 
  有简介牌,说此景观叫“春午坡”,是古莲花池清帝行官十二景之一,在古莲花池当门而立。春晴日午时分,这道屏障南坡的数百株牡丹盛开,故造园者以苏轼《雨中看牡丹三首》中“午景发秾艳”之意,命名为“春午坡”。






 
  对了,必须提及一点,保定唐县一带是出太湖石的,因唐县属于唐尧文化,唐县太湖石被尊称为“唐尧奇石”。由此推断,春午坡石,有可能是从唐县取来的唐尧太湖石御书与历代书法荟萃地书法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要素。
 
  过了春午坡,进入视野的是座牌坊,四柱三楼,篆书“古莲花池”额匾。春午坡东边,有一个院子,叫宸翰亭院。“宸翰”指帝王的文章或手书。此处原有碑亭三座,内立清乾隆 皇帝宸翰碑一通和嘉庆皇帝宸翰碑两通,故亭名“宸翰亭”。亭我没注意到有,廊环围在院内四周,廊里立着高高矮矮的石碑和经幢。西夏文经幢有两座,是为死去的西夏僧人建造的坟幢,建经幢的时间是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1962年9月在保定北郊的韩庄出土,移送到古莲花池珍存。西夏党项族的王朝被成吉思汗所灭,党项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同化。一般认为,他们的文字,最多也就保留到元代末期。韩庄明弘治年的西夏文经幢,不仅表明这个民族文字生命力的顽强,而且表明远离河西的河北保定还有党项后裔聚族而居的事实。估计西夏经幢的出土令史学界书法界都兴奋了好一阵子。
 
  宸翰亭院的御制诗碑没少反多,现有10首。乾隆皇帝御诗碑四通7首,嘉庆皇帝御诗碑两通2首,道光皇帝御诗碑一通1首。是清王朝被皇帝赐诗的数任直隶总督将赐予的御制诗摹刻而成的,内容有批示有褒扬也有告诫和批评。就清帝的书法艺术来说,乾隆帝的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的御制书法艺术则因少而显得珍贵,水平如何自有评判,至少是难得一见。嘉庆皇帝的书法不如乾隆皇帝的洒脱,但很见功力,笔锋间深藏气韵。
 
  过了牌坊,东侧有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6月的二层西洋楼直隶图书馆,图书馆西南侧有两通碑,一通是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田琬德政碑,碑文29行,每行60字;碑额篆书12字,是唐代写碑高手苏灵芝书丹并篆额。碑石原立于易县,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移到保定,途中断为数块,1932年移入古莲池。另一通王阳明诗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此碑是依照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两首诗的手书拓片刻的。碑文为行草,笔力雄健,是王阳明墨迹的精品。附近的古典建筑群里还有一碑刻长廊,廊壁上嵌有三段82通碑刻,其中主要部分是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虹县诗》、赵孟頫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是精选出来的从唐到明六大书法名家的八种作品。古莲花池内的法帖碑刻还远不止此。






 
  城市蓬莱
 
  游古典园林,每人都会有每人感兴趣的地方,每人都会有每人的兴奋点。古莲花池,以水为胜,依水布局,环水置景。以中心岛为界将池水分南北两塘,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南塘为半月形,北塘为不规则矩形。水塘是有形有貌之体,塘仅有水也好看,但无山便不如有山。天然之山这里没有,池开在“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的古城保定市中心位置,闹市区,闹市区的底子是平原,无天然山可借,假山就成构园的上上之选。水塘东南角有一片假山,这是全园最大的假山区,用石从形貌上说不如春午坡,粗犷些,但有东渠环抱,叠出的山也算错落有致怪石林立,让人隐约看出玲珑宝塔、仙鹤引颈、猿猴搔耳、骏马奔驰类的形意来。山中还有洞,空间有高低有深浅有纵深有疏密。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汉白玉石桥通到山上,山上有亭,又可由桥和山道曲径踱步到四周诸亭。周围的古建不仅是亭,楼、榭、轩、廊均有,为山点缀为山映衬烘托,营造出一个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人间仙境,由不得古人不发感叹,用“城市蓬莱”称之。
 
  城市蓬莱宛若城市中的仙境,它的丰饶之姿,它的巧奇异趣是离不开皇帝的关注与经营的。清代乾隆皇帝来过多次,在此建有行宫。他的行踪遍布大江南北,酷好园林,是个园林通,也有造园癖,开辟行宫,他不主张,大臣们也会投其所好。史有兴废的莲池,在他的驻跸行程中必然是历代建设营构得最好的,可以说是古莲池自金代诞生以来的鼎盛期。乾隆皇帝对保定并不苛刻,给莲池命名了十二景,景的数量和质量比不上京城皇家园林,规模小,但在他看来一定还算是可以了,他肯归纳并赞赏十二景,说明他面对十二景很有兴致,心情极佳。今天的游客可以游这里,真得感谢他。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至保定,把莲池建筑焚烧殆尽,珍宝文物洗劫一空,没有乾隆年始的十二景底子,想恢复又能恢复什么?照什么标准什么样貌恢复?现今,古莲池十二景已全部再现于眼前。君子长生馆里展陈的清十二景图可与今天的十二景对照。
 
  古莲池有江南园林的味道,园林造园技巧和建筑设置是很讲究的。我注意到它的一个细节,就是随墙的窗。它的东部,有一道青瓦粉墙,很长,从直隶图书馆那边一直延伸到近寒绿轩,是道弧形墙,墙上开设的是什锦窗,一眼看去,不知有多少种,十字的,双菱的,六角的,八角的,盾形的,圆形的……几步一形,每窗都是一透空景框,连起来好看,单个看自成一景,透过去看又各是各的框中景,是什锦窗也是什锦画,是一道多态多形富于变化移步换景的画廊。它的另一面真是廊呢,随墙而设的长廊,廊外是假山,廊柱间有美人靠,可以坐下来歇息着静赏,也可在踱步中动览。






 
  莲池书院
 
  素有“城市蓬莱”之称的古莲花池之所以著名,是莲池书院建于其内。莲池书院出名,固然因聚引学子,弘扬教化,是清代直隶的最高学府,是传播传统儒家文化、培育文品双馨的封建士人的官学化教育机构,深受清廷重视,也与它的教学环境有关,与书院园林秀美有关。
 
  莲池书院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直隶总督李卫奉诏而建。李卫是雍正十年(1732年)调任直隶总督的。这个李卫,今天不知道他的恐怕很少了,《李卫当官》是热播剧,受众面颇广。正是《李卫当官》让李卫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使你迫切想了解这个非科举出身的直隶总督奉诏建书院办学的种种。入古莲花池,得到的相关文字很短,就是个简介,他有关书院的言论,最重要的一句也不过是“既成,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德。”
 
  莲池书院专题展在君子长生馆里举办。君子长生馆半面建在水上,紧邻北塘西岸,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上的图案被称为步步锦,梁栋上的彩画为苏式,正间前面三间罗锅脊抱厦很突出,抱厦之外有建在水上的平台,在园中是个很惹眼的建筑。入园见水西望便入目,园中水上水边大多景观都有它的参与,借景对景效果明……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