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红色文化的慈悦书院
作者:杨乃运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02-03 10:19

1953 年,毛泽东与来北京看望他的故乡老党员毛月秋聊天,问及慈悦庵的情况后深情地说 :“此处环境优美,古树参天,钟声悠扬,文化底蕴深厚……”慈悦庵,韶山八景之一,韶山五庵之首,毛泽东直系祖先的家庙。2011 年在原址复建了的慈悦庵基础上又筹资扩建,更名为慈悦书院。



我到韶山的第二天,出宾馆没走多远,在丁字路口就看到了一块立得很高的观赏石,上刻“青龙沟”三字。初不以为意,觉得就一块观赏石而已,见南侧有路通到山上,路边立巨型的青龙沟景区宣传广告牌,读后心情无法平静了,竟然是一处我还未曾知道的自然和红色旅游景区,这处红色景区深印着毛泽东的人生和革命足迹。景区简介上写:青龙沟景区位于韶峰景区与滴水洞景区的中间区域,神奇险峻,风景秀丽,其山被誉为“韶南第一奇山”。景区内的慈悦庵,始建于1775年,为毛泽东直系祖先所建,是毛氏家族的家庙。此庙距毛泽东曾祖的居住地滴水洞东茅塘仅2公里,距毛泽东出生地韶山冲更近,信佛的母亲在他童年时经常带他来。少年时的毛泽东特别喜欢邀同伴来其周边放牛、游戏,并在其院内读书、学习。1925年,毛泽东回乡考察农民运动时,在此创建了韶山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支部之一的慈悦庵支部,慈悦庵是当时支部成员秘密开会的场所。老党员毛月秋1953年进京看望毛泽东主席时告之说,因为当时国民党熟知慈悦庵是您的家庙,是一处风水宝地,为了破坏龙脉所在,惨遭国民党政府破坏。


青龙沟文化的含量太大了,万万不可错过。


沿山路向上走,还看到一块景区简介牌,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青龙山景区分为四个部分:历史展示区、文化体验区、观景区、自然保护区。历史展示区中包括古慈悦庵、毛氏家史家世展览馆、206高地、慈悦支部旧址;文化体验区包括慈悦书院、毛体书法陈列馆、忠孝文化馆、青龙古镇;观景区包括博雾台、石观音、千年银杏、青龙古道、知青茶园;自然保护区即青龙沟自然保护区。内容如此丰富,心情更加激动,期待更加强烈。为此,我们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


慈悦书院建在半山腰上,那里是面积很大也很长的一块山坪,山坪为山所围,停车场宽阔,建筑更是占地颇广。主体建筑巍峨雄宏,那是组庞大而多样的建筑群。建筑在历史展示区、文化体验区、观景区中都有。



慈悦书院在西侧,坐西朝东。这组建筑群耸立在砖石垒砌的台上,那里是又高上去一层台地上的建筑群,要登上层层台阶才能上到那儿,估计它们已不再是旧有的、单纯的、毛氏祖先的家庙,而更是彰显红色文化的纪念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早年生活和开展革命活动的纪念地,并深深凝注了人民对一代伟人的认知和崇敬情感的纪念地。这些都经复古性的建筑规模、建筑形制和建筑风格体现出来。慈悦庵的复建和扩建出的慈悦书院,是尊重了历史,但应该不是刻板地还原了历史,它的历史文化风貌中注入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想青龙沟的历史风貌中是应有一条实实在在的古街的,景区简介中既然提到了青龙古镇,就应该有条像镇的古街。我没有在景区找到古镇,此处的地形地貌完全有建古镇古街的充足空间。毛泽东主席的童年和少年时,这像镇的古街定是存在的,它使历史的慈悦庵显出繁华喧闹的一面。


青龙古镇的小繁华之外,这一带的另一种风貌肯定年少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染了他,那就是家庙慈悦庵周围秀丽的风景。


这里的山水风景是让人唏嘘嗟叹的,围绕着慈悦书院转一圈就知道了。这里是居高眺望韶峰、韶山冲的理想之地。上高楼眺望,韶山冲尽在眼底,不上高楼,在停车场西下坡高沿上眺望,效果也甚佳。我碰到当地一对青年男女遥指对面峰峰岭岭、沟沟壑壑,男青年对同伴说那里就是韶山冲。我也随他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草木葳蕤的山坡下,绿色山峦交叠错落,烟树迷蒙,还未去过韶山冲的我看不出什么,那里只是一幅绿墨濡染风骨苍然的动人画卷,但熟识韶山冲的人,亲切感自豪感必然会回荡于胸。眼下的舒缓山坡是否是少年时的毛泽东放牛读书的地方呢?韶山冲距离很近,家就在眼下,任牛啃着青草,在风景的簇围中捧着喜读的书,那份怡然、那份忘我也肯定是没谁了。



沿着路走,书院屋顶山墙错落出颇耐品读的建筑韵律感,青龙潭水从假山石上跌落,淙淙有声。潭上的花木随坡就势铺展,绿茵茵中几抹嫣红,亮眼鲜明。山木林带不会是历史之貌,但这里的植物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可以凭之揣想出曾经的天然之景也是养心悦目的。有一座竹林护簇的山台,山台上立观世音立像。那山台被称为音宁台,那观音像为石刻,雕刻精美,衣纹线条流畅,左手倾宝瓶滴水入龙嘴,面目慈祥。此石像原供奉在慈悦庵内,慈悦庵被毁时由毛氏族人悄悄抬到此处保护了起来。


这尊石观音肯定是毛泽东的母亲、年少的毛泽东在慈悦庵里见过的,它已存在两个半世纪了,和慈悦庵同时问世。


尊重历史,是当地人民政府复建扩建慈悦庵遵循的原则之一,如果没有尊重历史的追求,就不会有今天的慈悦书院。但对尊重历史的解读,显然也是各不相同的。慈悦书院的门额额匾下,门两侧的楹联是“慈怀立院,悦色听书”,门廊立柱上的楹联却是“遐尔听钟声慈悦闻名此间灵动青龙跃,春秋传故事伟人垂范寰宇清宁红日升”。


匆匆来此的游客没有资料不会知道原慈悦庵的山门楹联究竟是什么,无法与慈悦书院的门联进行对照,但慈悦书院的抱柱楹联肯定独属于慈悦书院的,它亮明了建慈悦书院的宗旨:家乡人民还毛泽东主席的遗愿,彰显慈悦庵与毛泽东主席的关系,纪念一代伟人,宏扬传播毛泽东文化、红色文化。


慈悦书院是古典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多幢建筑组成主体建筑群。防火山墙纵横林立。书院耸立在山台上,气势雄伟,旁侧亦有游廊、游客服务中心、银杏楼等古典式建筑群,里……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