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以古鉴今,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再次创新,以别具一格的音乐语汇,展现了京城大运河的雄胜风貌和古老文化。它姓京吗?艺术家们的悉心探索,观众们会如何评说?
寒冬的北京春潮涌动
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以京城大运河文化带为内容的全新音乐作品。
2020年12月2日亮相于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2020年冬季的北京异常寒冷。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演出的当晚,不戴毛线手套行走在室外,双手不一会儿就冻得发麻,骨节刺痛起来。夜色中的国家大剧院那半椭圆的银白色建筑外壳,在水池中仿佛是一座失了棱角的冰山。我急匆匆赶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在厅门外,却感受到火热和激情,仿佛有河水的躁动,那有点儿喧闹的流水声是竖琴的弹拨,还是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以及长笛、黑管、圆号、长号等管乐器在调音?流水般的交响,把大运河的春潮和春色推到我的想象空间里。
待进入音乐厅,发现里面几层看台几乎已是座无虚席,交响乐队早已就位,等待钟声再次一响,演出便开始了。游北京段的大运河您会怎么游?规划京城大运河专线游,您会从哪里开始?线路分哪些条?线路的内容都包括什么?我不知道其他旅游者是否会考虑这些。我游过京城大运河的大部分景区景点,觉得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涵盖的内容太宽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既然是以京城大运河文化带为主题的,就不能不涉及这些问题并有所交待。艺术作品不是旅游指南,但这部京剧交响套曲会怎样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映现实,却包含着艺术家们对京城大运河文化带的认知和解读,给旅游者的旅游以提示。
当庞大的交响乐团指挥的指挥棒抬起的时候,当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字幕在厅北的幕墙上打出来的时候,当序曲随指挥棒的挥动而奏响的时候,我的情绪随乐曲的旋律与合声的起伏而起伏,心律随序曲的节拍而跳动,脑海中的疑问只会更加强烈,那不是好奇,而是热盼和期待。我聆听着序曲的主旋与副旋,辨识着不同乐器、不同声部的合声效果,惊讶交响乐团居然有大号,也情不由己地被交响乐营造的艺术氛围所感动。关注京剧器乐的加入在合声中所发挥的作用,努力思索旋律所代表的形象和意义,但更关注的是序曲整体音乐形象对京城大运河文化的解说。交响乐队有80人的规模,京剧乐队有十几人的规模。序曲结束,出现了第一乐章的字幕,合唱团登上舞台,那是分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四个声部的合唱团,规模在60人左右。套曲除序曲外共分四个乐章。一乐章为《一支塔影见通州》,分三个乐段,分别是“一支塔影见通州”“烟柳依稀张家湾”“通州号子运河人”。第二乐章为《天上的星星郭守敬》,同样分三个乐段,分别为“天上的星星郭守敬”“帆樯林立积水潭”“河桥闸坝仓”。第三乐章为《漂来的北京城》,三个乐段分别是“漂来的北京城”“千里运河扬归帆”“一船春风载二黄”。第四乐章为《致敬大运河》,三个乐段分别是“百年通惠话沧桑”“河清海宴霞鸟飞”“致敬大运河”。
釆风京城大运河
如醉如痴地欣赏完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观众已然在艺术的享受中对京城大运河有了新的认知,它打开了京城大运河的新视野。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就像是一个媒介,把实体的京城大运河,即京杭大运河北端,通过交响乐队、京剧乐队的演奏,合唱团的合唱,京剧名角的领唱、彩唱,舞台美术作品的丰富表现力,以艺术的语言,颇有纵深、颇具广度地展示开来。
京城大运河专题旅游线以套曲策划和所有创作者的解读方式系统完整地在观众的脑海中形成了,诱导着人们迫不及待地走向现实中的它,走向它的历史,走向它的水体和文化,走向它的纵深。四个乐章涉猎到通州,涉猎到通州的燃灯塔、张家湾、运河船工号子;涉猎到元代忽必烈时代郭守敬对京杭运河的规刬、改造、提升,对白浮泉水源的寻觅与开发、对白浮瓮山河的开凿、对瓮山湖的利用;涉猎到河坝桥梁粮仓修建,桥多、坝多、粮仓多等鲜明特点的形成;涉猎到积水潭港的全盛时代与历史演变。展示出玉河、通惠河的古今变迁与新时代的京城大运河风貌;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京城大运河历史事件、传说、传奇故事,讴歌了京城大运河的旷世风华。作品策划开始于2019年的冬季。2019年的12月,策划人陈平带着创作班子对北京大运河进行了全面采风,先去了昌平区龙山的白浮泉,又去了当年被称作瓮山泊的昆明湖,之后到了积水潭,参观了郭守敬纪念馆,走了玉河、通惠河,到了通州八里桥、燃灯塔、张家湾,与通州人的交谈给他们诸多的切身感触与认知,灵感的火花一一在脑海中闪现。
沉浸进乐章里
大运河,北端头,
一支塔影见通州。
塔影一见通州到,
漕运船工热泪流。
……
李东才作词的《一支塔影见通州》在交响乐团的演奏、在合唱队的合唱声中开始了。第一句是合唱,男声、女声,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的混音合声。那是立体的,是歌喉多层和谐融糅交叠在一起的,体现出声音厚度的演唱。第二句是女声齐唱,第三句是男声齐唱。从女声、男声轮流齐唱中,细细体味,我们感受到别样的呼应关系,女声是呼,男声是应。还隐隐感受到南北地理风貌上的对比:女声齐唱带有江南水乡泽国味道,无形的大运河上的漕船自南国而来,随大运河流水,千里迢迢,历时两三个月的远行;男声齐唱不仅表现的是漕工、是船夫的粗犷豪放气质,更让人联想到北方的雄胜辽阔。目的地终于到了,燃灯灯就是航标,就是已抵达通州的象征,激动啊!激动得泪流满面。
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漕船漕运终点是通州。通州有葫芦头,有燃灯塔,有验粮楼。燃灯塔坐落在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的西岸。此塔高达13层,擎天凌日。清代王维珍有《古塔凌云》诗,曰:“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乐章名称用了王维珍《古塔凌云》的诗中句。“古塔凌云”是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因塔之高,因塔的地标性建筑的意义,因其与通州城与北运河航运的关系而格外引人注目。大运河的漕运,在明嘉靖七年(1528年)以后,通惠河的河口从张家湾移到通州城北,通惠河口以南形成了各种码头,各路船只以瞭望燃灯古塔确认到了通州城,并见识到通州的繁华,大有千里跋涉终可大松一口气的感觉,激动之情不言而喻。京剧老生演员张建峰、青衣张馨月的京剧彩唱,在男女声齐唱后立即穿插进来。老生高唱“漫漫千里路,漕船迎风走,水上无日月,颠簸度春秋。”正旦唱“塔影就是心中盼,通州就是热炕头。漂泊生涯望安定,喜乐通州解烦忧。”大运河上船工一路的艰辛、甘苦,扺达通州的快乐之情都表达出来了。
对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的观众们来说,天幕燃灯塔的布景、60人之众的合唱队、80人之众的交响乐队、化了彩妆的男女京剧演员们的表演,不仅展示的是一幕大运河源头通州的几百年漕运风景、运河风情,更是一种极富新鲜感的,足可醉心的艺术形式带来的艺术享受。是在听传统的西式交响乐吗?显然不是。是在听京剧彩唱叫折子戏吗?也显然不是。京剧由交响乐队伴奏,50多年前就开始有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就是。这里的京剧彩唱唱的不是某出京剧的折子戏,唱词倒是五字句、七字句的组合,但它们都是新创作的,是紧扣《京城大运河》内容,展示《京城大运河》情境、情节,叙述京城大运河故事的。《京城大运河》不是京戏,它有合唱团的合唱。京剧风格的彩唱是嫁接到西洋交响乐合唱中的领唱?但这京剧的彩唱,老生是老生的,旦角是旦角的,韵味十足,没让京剧票友京戏戏迷们迷失、失望。京剧的锣鼓和胡琴也加入到乐队中演奏,与交响乐队演奏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又浑然交织成一体。京剧彩唱、合唱、合唱队领唱、京剧打击乐,都是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品从艺术形式到内容都是创新。
燃灯塔,葫芦头,
交相辉映潞河口。
日导万船入怀抱,
夜航灯火亮明眸。
迎送南北客,汇聚验粮楼。
漕运经岁月,不曾一日休。
身躯就是航标塔,河湾如梦月如钩,
水路动脉系国运,通州一州连九州!
合唱、男声齐唱、男女声重唱、老生与旦角的轮唱,背景画幕下,京剧器乐、西洋交响乐的交替互依与合鸣,您沉醉在历史与现实、联想与感怀的画卷里,由不得心中也与男领的合唱一起“哟喔,嘿!晃起来,嘿!哟啦啦,嘿!嘿!”地吼喊起来。现今实景的燃灯塔和燃灯塔周围,有西海子公园,有李卓吾墓,有三教寺,有运河公园,是通州的经典名胜之一,也是富览大运河历史文化风貌、感怀通州一州连九州的怀古诵今之地。
张家湾的历史画面,在国家一级演员、拜梅葆玖为师的青衣王怡的演唱中展开。《烟柳依稀张家湾》的旦角演唱,唱出了垂柳古桥、河岸如画的张家湾景色。老生演员杜镇杰的四句唱词则唱出了张家湾的四幅旷古名画:古城垣、萧太后河、曹霑墓碑、于成龙漕运码头。两位京剧名家的装扮是旅游者,唱腔与画幕上的张家湾景色相呼应,古意盎然,如梦如幻,对观众和听众极有带入感,从音乐厅的演出现场您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到现实与历史交融的张家湾,让人心灵震撼、感怀、浮想联翩。到过现今张家湾的人,在交响乐的抒情中,在青年京剧名家的演唱中,怀古感今之情之思绵长深远。新修复的古城垣与残缺破败的城墙废墟力透纸背地书写出张家湾古镇的沧桑,凹凸柔韧裂隙纵横的青石板桥面,在桥护栏望柱头众石狮凝睇下,岁月流痕触目惊心,而穿过门楼的那一片蒿草高茂、古树凛然的土地上,一口残废的古井,一通曹雪芹碑出土处标志碑,一条又一条草丛中蜿蜒的小土道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这里曾是通州最繁华的古街古市,曹雪芹的祖上开在街上的店铺出奇的大,而从这里沿水路走出又走回到京城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中窥透了帝国大厦倾圯的必然,垂柳依稀的萧太后河两岸流荡着曹雪芹的传说。旦角与老生的轮唱感叹着张家湾古镇从舟楫往来人喧马啸的繁华到繁华只在追忆里的泪眼潸然。合唱则唱出了掩不住张家湾运河明珠照世间的骄傲之情。
在运河号子声中本乐章结束,进入第二乐章。
小生,星星
花脸,积水潭
《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一乐段是交响乐中小生与合唱的呼应。
著名叶(盛兰)派小生演员李宏图的头衔很多,是北京京剧院的领衔主演、梅兰芳京剧团的团长,嗓音高亢宽亮。为什么以“天上的星星”来形容郭守敬?是总策划和创作班子在采风中抵达郭守敬纪念馆后产生的灵感?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这命名当然是依据他的成就。他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工程专家,1291年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郭守敬是中华科技史的星群中一颗耀眼的星。《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的唱腔为什么用小生?我们所见的郭守敬的雕塑都是有胡子的,京剧小生不挂须,是青年男子的造型。郭守敬修治京城大运河时已60岁,典型的老生。是小生的声腔在生行中最尖、最高、最细,易产生与天高、与星齐的联想,更能表达郭守敬科技生命的青春活力,更能表达人们对郭守敬的敬仰之情?
小生唱腔,以西皮原板唱出了忽必烈建大都城,郭守敬受命兴修水利,考察水情,将南北大运河贯通到大都城,足迹踏遍苏鲁冀的历程。以西皮流水,唱出了郭守敬引白浮泉,连玉泉水,巧引京城诸水泉,扩大水源,修通80里通惠河到通州的丰功伟绩。用西皮快板讲述了郭守敬再次出征,修闸拦坝,营造平湖次第行船,千帆逆顺无阻,春华秋实进入北京的人生壮丽风景。西皮原板是一板一眼的叙事体,也用于抒情和景色描述,中速,可与其他行当接唱,也可与其他板式转接、组合。小生的第一段唱腔就是转接到第二段唱腔的西皮流水上。西皮流水有板无眼,是西皮原板的浓缩板,比二六板的板式更紧凑更快,曲调活泼欢快。第三段唱腔用了西皮快板,比西皮流水更快,节奏急促,旋律简化,一字一音,急切地表达和述说,情绪异常激动。演唱节秦和速度的层层递进,情绪的昂奋程度不断加强,直到引出大合唱:“人间自有昆仑手,千锤万击似雷鸣。河工伟力惊天地,守敬英名载史乘。”抒放雄浑的放歌声中把听众的情绪引向了高潮。那是敞亮的抒喊!啊!
《帆樯林立积水潭》京剧角色用了花脸,方旭也是当今的名角,宗裘派,讲究唱工。声腔与老生一样高亢,但比老生的声腔浑厚,音色的亮度有特殊的韵味,气足,胸腔衬底,鼻腔与头腔共鸣比较明显,声腔的高亢宽亮度也就与众不同,感觉演唱的难度大得多。我爱听铜锤花脸的包公戏,听着既过瘾,又有高亮度上的不可思议:怎么做到的?这段花脸唱词,头段用的西皮导板和西皮原板,描绘了积水潭码头帆樯林立、千船万轮迎送、两岸彩旗酒馆笙歌妙曲不绝于耳,车水马龙中拉纤扯篷劳动号子声震天的繁荣景象,是开怀的抒情描景。转接到西皮快板,唱的是双肩扛万石、军粮到长城、积水潭水通市井,一漕赠来丰盛年华的满心慨叹。《帆樯林立积水潭》是铜锤花脸在交响乐烘衬相伴中的慨叹,紧接着的《河桥闸坝仓》则是由合唱团的合唱开始,生、旦、净交替轮唱,最后又以合唱收尾。它是京城运河的华彩段,用了西皮原板、西皮流水,概括了京城运河的特征与精华,留给人们的印象深刻。积水潭、通惠河名桥多、闸坝多,京城城墙里名仓多,很多现今只存地名,历史的京城运河足迹却不可掩埋。旦角的演唱里加了老旦,增强了沧桑感、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