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作者:文/邱璇 张志强 图/邱璇 张志强 李大钊故居管理处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京剧院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07-02 15:51

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点燃新文化的火炬,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今天我们跨越历史的时空,穿越时间的隧道,去领略新文化运动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走进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感受李大钊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从 1921 年 到 2021 年, 已 经 走过了百年光阴。时光交替,薪火相传。在这百年历史中,北京是蕴含着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红色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遗产,也见证了先驱者的不朽足迹。今天,我站在北京新文化纪念馆里,感受当年李大钊在这里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感受着李大钊在这里和“新青年”的爱国热血……现在邀请您跟着我的脚步,跨越历史时空,穿越时间隧道,来领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吧。



红色种子从这里萌发



在北京紫禁城的东北方向几百米,有一座以红砖红瓦建成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近代建筑——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依托原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旧址类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北大红楼是一座平面呈工字形的砖木结构楼房,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是原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俗称红楼。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活动地,北大红楼于 1961 年 3 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 4 月 28 日, 该 馆 在 北大红楼旧址上成立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秉承宣传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宗旨。参观区分为红楼旧址本体和院内平房展厅两部分,红楼旧址是纪念馆展示的主体,为突出旧址特色,红楼内保持原有格局,以复原“五四”时期北大红楼历史面貌为主,并辅以陈列展览,恢复了图书馆主任室、登录室、新潮杂志社、第二阅览室、学生大教室、第十四书库、校长办公室、文科学长室、文科教员休息室,以及红楼大门等的历史原貌 ;举办过《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展》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在红楼工作时的情景。



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20世纪初,这里上演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历史大剧。中国一批先进分子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发起冲击,新旧思潮在这里碰撞激荡,迸发出耀眼的火花。马克思主义从各种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在这里得到广泛传播。



我一踏进旧址区域,简直就像进入了与旧址相近的时空中,以为在穿越。通过自己的身心感受历史氛围,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从大门步入红楼,仿佛进入上世纪初叶的历史,东西两侧走廊为主线路,可随机参观各房间内场景复原和展览。开放的红楼一层是北大图书馆所在地,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穿过悠长的走廊,游览过写有蓝底白字门牌的房间,门牌上标注的信息给人一种历史的临场感。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登录室、第十四书库,以及北大爱国学生激情飞扬的新潮杂志社等旧址复原场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激情燃烧的岁月。



首先来到一层东南角的图书馆主任室,这里是李大钊工作的地方,百年前的布局清晰可见。展室为内外两间格局,靠北的一间是会客室,正中摆有六把木椅和一张木桌,茶盘里还放着老式茶壶和茶杯,窗边的报架上,折叠挂放着泛黄的旧报纸。靠南一间是李大钊的办公室,两个书柜里摆放着旧书,办公桌上的笔墨纸砚也复原为刚刚使用过的样子。展厅中保留原有的红木地板和窗框,以白色墙壁作为展板底色,环境淳朴大方,流露出红楼特有的气质和内涵。



1918年1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钊自29岁起就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职。北大红楼建成后,他在此办公。他通过一系列整顿和改革,为北大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重视图书馆藏书的充实和工作的改进,曾经多次购买并捐赠《独立周报》《乐群》《民彝》《言治》等杂志书籍,使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积极筹划组织了相关的社团。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7月,李大钊兼任经济、史学等系教授。从此,他率先在北大文科各系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通过大学讲坛宣传马克思主义。次年11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活动,直到1922年初,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从最初的19人增至60多人,后来一度发展到200多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他系统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



该馆在复原李大钊的办公场景时,在他的办公桌上还放有一本1919年的台历,纸页已泛黄卷曲,时间正好 停 留 在5月4 日。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著名的反帝爱国运动。之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五四运动后不久,1920年10月,同张申府等人在这里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李大钊为小组负责人。



火种播四方


1918年11月,李大钊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新潮社顾问,并在社刊《新潮》第二卷第二号上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



他关爱、引导进步青年积极向上,参与发起或指导支持北京大学公余法文夜校、学余俱乐部、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平民教育演讲团、觉悟社、赈灾会、进德会、马尔格士学说研究会等进步团体的建立,曾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还组织青年到日本考察,促进了中日民间交流及青年进步,团结了越来越多的革命分子和爱国学生。他不仅在政治和思想上关怀青年成长,而且热情帮助青年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当时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一大批青年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在历史事件的原发地,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进行总体环境设计,通过复原场景再现历史,是新文化纪念馆的陈列特色。接着我游览了新潮杂志社成员开展“五四”游行准备的场景。展览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的空间布局,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在营造五四运动整体氛围的同时,定格在某一个历史瞬间,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视觉冲击。

 

白底黑字的标语条幅、桌面上散落的笔纸传单……位于北大红楼一层的北大学生社团“新潮社”旧址,还原了“五四”前夜的场景:191953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大学生与各高校学生代表集会,决定把原定于57日举行的示威大游行提前到4日。学生们连夜手书3000多条标语,桌上摆放着游行的用品,铁皮喇叭、水壶。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在长桌旁执笔写下了慷慨激昂的《北京全体……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