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八月的罗马尼亚 瓦拉几亚的德古拉
作者:文·图/山妖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08-02 16:13

“会法语么?”

 


“不会……”

 

“意大利语?”

 

“不会……”

 

“西班牙语?”

 


“也不会……”“对不起,”我有点羞愧难耐,“我只会英语。”加油站老板带着点“鄙夷”的语气说:“可我不会英语,帮不了你,你走吧!”这就是我的第一眼罗马尼亚,它位于巴尔干半岛,在四周斯拉夫语国家的环绕下,它却独自保持着拉丁语的血脉。在现代罗马尼亚语中,与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都有70%以上的相近词汇,其实,罗马尼亚国名的本意就是罗马人的土地。

 


斯特凡大公的凯旋修道院

 

我父母那一代人看过很多罗马尼亚电影,我记得其中一部是《斯特凡大公》。

 


中世纪时期,在今天罗马尼亚土地上,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是知名的三大公国,直到国家统一之前,这三大公国一直是三足鼎立之势。“勇王”斯特凡就是当时摩尔多瓦公国的大公。这位横刀立马的军事天才,戎马一生,率兵抗击过所有来犯之敌:匈牙利人、鞑靼人、波兰人、土耳其人……

 


这位大公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得胜班师回朝,不是修建凯旋门、功德柱,而是建造修道院,并且喜欢用彩绘壁画装饰外墙。在今天罗马尼亚的摩尔达维亚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修建于中世纪的教堂和修道院,这些散落在各个村落的修道院,大多由斯特凡家族建设,并无一例外都用精彩的宗教故事绘画,装饰外墙。

 


民间流传着很多斯特凡大公与彩绘修道院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的新朋友Corneliu告诉我的。

 

沿着喀尔巴阡山间崎岖的山路一直向东,路况糟糕。公路上不仅走着小汽车、大卡车,还有马车,甚至小动物,因为都是单车道,经常没法超车。从清晨走到傍晚,距离自己的目的地GuraHumorului小镇(古拉哈莫卢洛伊)还有十几公里,索性将车停在路边的餐馆,吃过晚饭再走。

 


我一进餐馆就引起了小小的围观,所有人都过来打招呼,其中一个会讲些英语的人,更是直接坐到了我对面,他就是Corneliu。没有他,我肯定不会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彩绘修道院。

 

整个晚饭时间,我都追着Corneliu问关于修道院的各种问题。他说,“你最少需要3天时间才能看完这些修道院。你自己开车太好了,不然,有些教堂公共交通很难到的。”怕我找不到,Corneliu甚至直接在我的GPS上输入了要去的那些彩绘教堂的地址。

 


晚饭后,Corneliu一路开车把我领到预定的酒店,再三确定我能够找到那些修道院后,才离开。

 


半小时后,我正在阳台欣赏小镇的夜景,电话响起,是Corneliu,“我明天刚好没事,我来陪你参观那些修道院吧”,他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没理由拒绝一位这么好的向导。

 

看了很多的画册,当我真站在摩尔达维亚这些彩绘修道院前时,依旧感觉震撼人心。

 


这些彩绘修道院,大多有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屋顶,建筑外观看起来就像天外飞碟一般,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教堂内部的风格,显然更加偏向拜占庭风格。它们的建筑结构、内外装饰都十分相近,壁画大多是《末日审判》《创世纪》以及一些当地有趣的传说。幸亏有Corneliu指点,我才能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中看到细节的不同。

 

著名的沃罗内茨修道院,气势卓尔不群,为斯特凡大公亲建,被称作“东方西斯廷”。大量采用蓝色作为壁画的色彩,西墙外立面的《末日审判》栩栩如生,令人震撼。Corneliu告诉我,修道院的壁画,有着浓郁的当地特色,譬如“妖魔鬼怪”们,都穿着敌人的服饰,天使吹着当地特色的长号……

 


Humor以及Moldavita两座修道院,据说是斯特凡的私生子所建,与沃罗内茨的蓝色相比,则偏向金色和红色。与外立面的色彩斑斓相反,修道院的内部大多庄严、华丽,有些还保存着属于斯特凡家族的古董家具。只是,无论怎样保存完好,时间的风霜总会留下痕迹,那些掉落的颜色、破败的建筑废墟,依旧让人唏嘘。


 

第二天没有再继续与Corneliu同行,我独自参观了另外几座修道院。在小小的Arbore修道院,刚好遇到壁画维修,布加勒斯特国立艺术大学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一笔一画、精心描绘着残破的画面。原来,我们看到的精美壁画,许多已经不是最原始的笔墨,但摩尔达维亚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修护中,一代代传承到今天。

 

在罗马尼亚西部,喀尔巴阡山脚下的小村Sarmizegetusa,也记载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对于达契亚人来说,是个悲伤的结局。

 


罗马尼亚西部和西北部,曾经是上古时代达契亚人的发源地。图拉真皇帝之前,达契亚王国繁荣兴盛,Sarmizegetusa是这个王国的都城。达契亚人在这里修建的很多堡垒,大多被罗马人摧毁。时光流转,罗马人修建的宫殿也早已化为乌有,Sarmizegetusa昔日的都城模样冰消瓦解,唯留一片废墟独自荒凉,村里的孩子们在废墟上笑闹,笑声就在废墟上空回荡。

 


图拉真皇帝之后,罗马人在达契亚人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与当地人慢慢水乳交融,成为今天罗马尼亚人共同的祖先。

 

北部的马拉穆列什地区,也曾经是达契亚人生活的区域,隐于深山之中,至今交通也不十分发达,反倒成就了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人们沿袭了很多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手工工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飞速发展,这里人依旧保持着旧有的生活节奏,缓慢、怡然。

 


当地的居民有个有趣的习惯,每家每户的门口都会放一把长椅,几个围着头巾的老奶奶坐在长椅上边做手工边聊天,柔软、亲切的感觉悄然而至,时光仿佛是老人们手中忙碌的手工活儿,慢慢地被编织着。

 

在马拉穆列什,缘于当地风行的传统木工雕刻工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座由当地著名的木工雕刻完成的尖顶木质教堂。与摩尔达维亚修道院的华丽相比,马拉穆列什的木教堂质朴得有些简陋。

 

开车进入Surdesti村中,想去参观村中的教堂,奈何铁将军把门,只好慢慢在村子里闲逛。村里的老人、孩子们看我的模样,就知道是来参观教堂的,一位热心的老奶奶帮我打了电话。等人来的功夫,奶奶进屋给我倒了一杯果汁,说是自己酿制的。我连忙称赞好喝,没想到老人又给我装了满满一大瓶,一定让我带在路上喝。

 


些低矮、昏暗,气氛感觉更像农村的祠堂,内饰的壁画朴拙而富有喜剧风格,惟妙惟肖,十分有趣。教堂有一个直冲云霄的尖塔,与建筑主体相比,看起来比例严重失调。外部的拱窗,全部由木匠一个个手工雕琢而成。这一带的木教堂,大多建于18世纪之后,这里的村民至今还在这样的木教堂中祷告。历史对于他们,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

 

我离开小村时,在后视镜中看到很多孩子,大概全村的孩子都出动了吧,对着我挥手告别。

 


瓦拉几亚的德古拉

 

罗马尼亚有一位“声名”远在斯特凡大公之上的人物,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吸血鬼”“刺王”弗拉德·德古拉。

 


同斯特凡大公一样,骁勇善战的弗拉德,作为瓦拉几亚的首领,也曾经作战在抗击土耳其人的前线。但他生性残忍,发明了著名的刺刑,将人活活穿在刺桩上,让其流干血液而死。传说当年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军队,被弗拉德的酷刑所震慑,闻风丧胆,主动退兵,弗拉德居然就用这样的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残忍的弗拉德,慢慢变成了民间传说中的“吸血鬼”。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Stoker)的小说《Dracula》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那时起,一部又一部关于德古拉的电影,几乎将罗马尼亚变成吸血……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