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红色野三坡走上幸福路的故事
作者:文/刘耒阳 图/李磊 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08-05 09:41

如今的一些年轻人心里,对“平 西”的认识已经很模糊了,似乎那只 是一个遥远年代的词汇。然而,就在 七八十年前,在广袤的京津冀大地 上,“平西”这个词,如同一团炽热 燃烧的烈火,点燃过多少热血青年的 万丈豪情,在那个战火纷飞、国将崩 裂的年代,“走平西,去延安”是他 们年轻心灵的渴望。野三坡,这个如 今全国著名的AAAAA级风景区,在 那个年代曾经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核 心区,是当年平西抗日边区政府、银 行、报社等职能机构的所在地。那首 早已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就创作在这里。1933年 我母亲12岁时,就开始为北平地下党 担任秘密交通员,她 向往直面对敌的战 斗,向往平西,向往 延安。1938年,在 地下党的护送下,母 亲经门头沟的青白口 村进入了野三坡,那 年杨成武将军的独立第一师刚好开到 野三坡,母亲便参加了独立第一师, 之后不久,母亲担任了房涞涿(房 山、涞水、涿州)联合县的妇女救国 会主任。我们几个孩子几乎都是听着 母亲讲她的传奇故事长大的。

1986年5月,河北省涞水县旅 游局的王宝义局长和后来的野三坡管 委会主任马树起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开发野三坡。 “锣鼓台”“山南村”一些儿时便已非 常熟悉的地名豁然出现在了耳畔,这 简直是上天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在母 亲工作过的地方,为当地百姓过上好 日子而奋斗。我们很快便完成了对野 三坡全部旅游资源的考察和评估,对 野三坡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 样讲述野三坡的:“野三坡那一溜几 十个村子,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 自足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打着反清复 明的旗号,清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进入 这一地区……我们进去以后,经过深 入细致地发动群众工作,老百姓对我 们很好,野三坡成了我们可靠的根据 地。”聂帅讲述的野三坡情况是真实 的,数百年封闭的野三坡,几乎没有 经历过大清国的统治,更不知道什么 中华民国政府,是八路军让他们看到 了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看到 了野三坡。清朝的300多年间,由于 野三坡长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当 地人不许进考场,直到新中国成立, 识字的人都非常少。19865月,我 第一次来到野三坡,眼前的景象,我 只能用穷山、恶水、贫困、封闭几个 词去概括它。老百姓住的全部是石头 房,远远望去,火车站的那几间砖房感觉格外显眼。特别是拒马河沿岸的 几个村子,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 工去了,每个村子都在萎缩,人口已 非常少了。“村里存款超过100块钱 的,估计超不过10户?”一边走我一 边问老王局长。“是,大山里的老百 姓太穷了,到处都是石头,整块的土 地都很少,老乡们的零花钱就指着鸡 屁股了(鸡下蛋),它是乡亲们的小 银行。”当时拒马河上的桥早已被冲 毁,看上去,已经多年没有人管了, 为了过河,大家只能到很远处去寻找 浅滩,交通极其不便。



野三坡的旅游开发是艰难的,这 个艰难不仅表现在资金和技术层面 上,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险些让所有 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19867 野三坡就像一颗炸弹引爆了北京的旅 游客源市场,“野三坡”这个充满了 乡野气息的名字,将数以千计,甚至 万计的北京人吸引了过去。然而此时 的野三坡,没有任何接待服务设施。 拒马河是一条落差非常大的河流,经 常是下游晴天,上游一场大雨就引发 山洪,这条河每年都要淹死人。一下 有几千人露宿在河滩,多么可怕的情 景!老王局长也慌了,我对他说: “赶紧开起家庭旅馆,让游客都住 到老百姓家里去!发展国内旅游, 要以家庭旅馆为主这是中央领导的 话!”老王局长连夜召集几个村的 村干部开会,准备强行推动家庭旅 馆。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会是那样 的让人沮丧,没有一个村子同意开 办家庭旅馆,理由是“怎么能让外 人住到我们家里来!你知道他是好 人还是坏人?出了事谁负责?”大 规模开办家庭旅馆是化解当时危险 的唯一办法,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不能放弃!“不行就召集各村的党 员开会,在这个问题上,党员一定 要带头!”我向老局长提出了建议。 在党员会上,老王局长说:“大家都 知道,咱们野三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 革命老区,家家户户都接待过八路军, 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如今,发展经济、 发展旅游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老 乡们摆脱贫困最可行的出路,我们要 像当年接待八路军那样接待好北京游 客。”老王局长的苦口婆心显然没有 说动那些党员们,“当年接待八路军, 也没有收过钱呀!”有人小声嘀咕着。 老局长急了:“你是不是党员?如果 你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共产党员,你就 开!这是命令!不仅要把家庭旅馆开 起来,各家各户要把自家的土产山货 都拿出来卖,党员一定要带头!”一 个村民慌慌张张地闯进了会场,“村长,有人闯进了我家!”看他惊慌失 措的样子,我连忙解释:“没事,这 些人无非是想到你家找口水喝,找点 吃的,或者找地方住一宿,家里如果 有地方,别管好坏,你就腾出一间, 打扫打扫,住一宿你收他两块钱。”“能 行吗?”“能行!”村长大声回答。



清晨,我见一位老太太在那里卖 核桃和煮熟的老玉米,走过来几位 北京的小伙子,粗声大气地问老太 :“您这老玉米多少钱一个?”一 辈子也没见过如此阵仗的老太太,吓 得扭过身去,轻声回了一句:“你看 着给吧。”野三坡市场经济的发展或 许就此开始了。



应当说涞水县的领导是睿智的。 1986年,县政府给野三坡颁布了第 一个通告,将野三坡500 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定为 旅游开发区,并且 明确指出,在这 个区域内,严 禁一切乱砍乱 伐,山羊一律 实行圈养,严禁 放养。目的非常 明确,要将野三坡的 秃山荒水变为绿水青山。 老王局长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 的感情,那阵子,他几乎天天给我讲 述野三坡的过去。他带我来到刘家河 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曾是晋察 冀军区供给部的所在地,赵镕部长就 是在这个村里工作、生活、结婚的。 村里有一个兵工厂,主要生产炸药、 地雷、手榴弹,为了做实验,牺牲了 不少战士,还包括供给部的一个白处 长,他们都被安葬在了旁边的烈士陵 园。我没想到,在京西的大山深处居 然还有这么一处1942年就建起的革命 烈士陵园。它可能是全国最小的烈士 陵园了,没有几座墓碑。我仔细查看 每座墓碑上的碑文,想多了解一些过 去的事情。我惊奇地发现,墓碑中居 然有开国将军赵镕和潘峰在1942年为 烈士题写的碑文。两位将军都是父亲 的老战友,我非常熟悉。



上世纪80年代,野三坡的老百姓 没有人不知道肖克将军的,他是挺进 军的司令员,长期在平西一带活动。 我曾和几位老八路闲聊,当他们谈起 骑着大马的肖司令时,人人都是眉飞 色舞,显得异常兴奋,他们似乎完全 陶醉于那个早已远去,甚至近乎完全淡忘了的年代里了。老人们记得八路 军的老七团,甚至还记得老七团的团 长叫陈坊仁,政委叫李水清。老王局 长带我来到一座名为鸡蛋坨的大山之 下,他给我讲述了“鸡蛋坨五壮士” 的故事。“19421227日,老七 团接到情报:日寇纠集3000余人偷袭 平西根据地。当时,老七团的主力, 大部分在外线作战,团部留守的只剩 下二连和特务连,部队要掩护边区政 府机关、学校、报社、工厂和群众转 移,情况十分危机。团长陈坊仁、政 委李水清决定让特务连坚守曹坝岗的 主峰佛灯塔,二连守住曹坝岗西北面 的制高点——鸡蛋坨。第二天一大 早,阻击战就打响了,战斗异常激 烈。敌人被死死地挡在了阵地前。战 斗到下午3点,二连的阻击任务已经 完成,可鸡蛋坨阵地上只剩下副排长 李连山和四名战士了,他们打光了所 有弹药,李排长中弹牺牲,四名战士 背扶着排长的遗体相继跳下鸡蛋坨悬 崖,全部壮烈牺牲。”虽说他们的事 迹鲜为人知,但他们与狼牙山五壮士 同样壮烈、同样伟大。



我曾粗粗算过,在小小野三坡 战斗过的开国将军竟有近10位。这些 老将军们深深眷恋着这片他们非常熟 悉的土地。19926月杨成武老将军 偕夫人回到了野三坡。肖克老将军是 19944月故地重游的,他对野三坡 更加熟悉,他的挺进军就是在锣鼓台 村成立的,他的司令部在山南村、清 水村等许多村子驻扎过。老将军说起 当年的战斗事情,如数家珍,记得清 清楚楚……199410月我陪同母亲也 回到了平西,从房山的蒲洼、堂上、 堂下、保水、东村一直走到野三坡,……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