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黄南的问候
作者:文·图/邱璇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11-03 02:05

黄南藏族自治州,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位于青海省东南部。这次的旅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走过了贵德,绕过了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也逛过了阿琼南宗寺,基本都是在县、乡路上,开始用心的别样小众游。



从北京出发落地西宁后,我们便开始制订粗略的旅行计划。首先在第三方平台上租了一辆房车,想体验使用不一样的交通工具的随性旅行嘛。这次是我和小伙伴第一次驾驶房车的旅行,由于从没有自驾房车的经验,加之又是女性,力量较小,所以是否能驾驭体型较大的房车是个问题,索性就选择了商务式房车。一方面这种车型的重量和大小是房车中最轻最小的,可操控性会相对好一些;另一方面考虑成本经济些却也可以满足基本功能。入住宾馆后,打开手机地图软件,在青海省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样旅行计划就完成了。虽然没有给自己限制具体的目的地,但是,我知道我们这次想要的旅行关键词就是“去人少的地方感受自然”。



天下黄河贵德清


从西宁向南出发,路过的第一站就是贵德,因为想去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所以从西边进入,就先到了贵德。贵德县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西宁“后花园”的美誉,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是黄河源头之一,也是黄河最清澈的地方之一。



沿途的景色是别样的美。贵德县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两岸壮观的溶蚀地貌和丹霞地貌尽收眼底,山、河、林、土交相辉映,构成了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不愧是“高原小江南”。



由于下午才从西宁出发,加上路上中途多次停下来欣赏美景,所以到达贵德时天色已较晚,于是我们决定晚上在贵德千姿湖露宿。千姿湖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属于黄河源流域的沼泽湖泊群湿地,是一个没有被污染、没有被人类开发的天然湖泊。黄河水顺着缺口流到千姿湖形成小溪,在小溪中生长着一些水草,还有一些未名的野花和叫不出名字的鸟类。在岸边还生长着杨树和白刺,树和草的倒影映射在小溪中。车开进来后,找到一处不破坏环境,又可以露营的岸边停好车,放松一下久坐的身体。只见不远处有一个肤色黝黑的老人正在捡拾东西,禁不住好奇心驱使,走过去问老人在做什么,老人用不太能听懂的方言解释道 :“因为白天有人来垂钓、野炊,会有一些垃圾,所以在晚上天黑前要把这些垃圾处理掉,这样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听罢,我们便陷入沉思,当地人都这样保护环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破坏它呢?简餐后,我们便听着潺潺的黄河之水声,在湖边安静地度过了第一晚。



第二天一早,迎着朝阳,我们便进贵德县补给。路过了此行的第一个清真寺——贵德清真寺,我们停车想进去了解一下当地回族文化,但由于疫情原因大门关闭,所以只好在寺外细细观赏建筑了。寺门外立有石碑,在2008年4月10日被列为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寺门外向里望去,大殿浮雕精美,挂有砖雕“开天古教”的匾额。后来查阅了资料,该寺是20世纪初期仿青海洪水泉清真寺建造的,清真寺大殿和唤醒楼是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我们来到同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贵德县文庙及玉皇阁古建筑群。这个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包括文庙、文苑、万寿观(玉皇阁)、武庙(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和古城,整个古建筑群气势宏伟,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摒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结构严谨,古朴典雅。由于疫情原因,这里暂时不对外开放,在门口的简介中得知,文庙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历朝为县城立学、崇敬老师、圣明礼教而修的学宫,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而万寿观(玉皇阁)属道教,则初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建筑包括山门、过厅、东西配殿和玉皇阁。玉皇阁巍然高耸,拔地而起,有“仙阁插云”之称。文庙及玉皇阁在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没有想到,贵德县虽面积不算大,但却有着不浅的历史文化底蕴。



短暂停留后,沿黄河走 310 国道,被沿途的景色再度吸引,停车来到黄河放生点,石碑上刻着 :“关爱生命保护动物 保护生态环境”,心里再次燃起对自然的敬畏。


自然之美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沿310国道继续前行直奔尖扎县,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西入口进入,因为这里是不收门票的。随着临近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海拔随之也逐步上升,到了克日吉哈垭口处,海拔就达到了2973米,也是从这里开始海拔就直线上升了。由于并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所以我们决定在垭口处停下来活动一下。在这里,刚好遇见几个当地人,他们紧随我们也把车停下来,即刻爬上垭口处的小山坡,坐在半山腰,眺望着层峦叠嶂的山脉,边抽烟边闲聊起来,很洒脱。我们见他们爬山的状态毫无压力,便决定穿戴好装备,爬上旁边更高一些的山顶有经幡的地方。开始起步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当爬到半山腰,就要手脚并用了,有点儿恐高的我开始大汗淋漓,加上海拔因素氧气略少,在快到山顶的时候,不但要对抗畏高带来的恐惧感和高反,还要靠手攀爬来支撑整个身体,因为脚下没有什么可以踩的,最后的坡度差不多是要垂直攀爬的,胜利在望,能够欣赏到美景并不容易!



在我们下山途中,开始下雨,进入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路况本身就上下颠簸,在高海拔地区遇上下雨也是常事,我们决定往东走一小段路到达坎布拉镇后就近住下。前行至一片约有20顶藏式帐篷的地方,这是坎布拉镇万吉合村南3公里的荣巴藏家园。在这里高原牧场较多,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居无常所,要经常搬家,再加上草原上缺少建材,拆装方便的帐篷便成了藏族牧民的住房。


这里的藏式帐篷有方形、长方形和椭圆形等不同的造型,主要材料是牦牛毛。藏民们用牦牛毛线织成宽20多厘米、长6米多的毪子,再把数十幅毪子缝制成两大片长方形的帐篷布,然后把两幅帐篷布用10多个扣环连接起来,就成了帐篷。



就是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一个叫完么旦增的藏族大学生,我们的缘分便由此开始。他是这片藏式帐篷主人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学学习民族美术(唐卡)专业。完么旦增和我们聊了很多,讲起了唐卡的绘制、赛马、射箭的故事。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 式、 制 作 画布、 构 图 起 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完么旦增用带有藏语语气的普通话很认真地告诉我们 :“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 10 余年,很磨练人的。”



后来完么旦增还让我们看了今年赛马会的视频,场面真是热闹。周围数十里内的藏、回等族牧民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节日盛装,带着农副土特产品,或骑着骏马,或三三两两沿着山乡小路驱车,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支起漂亮的帐篷。节日的赛马场上,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赛马开始,骑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伫立于马旁。只听“啪”的一声枪响,他们策马扬鞭,骏马像箭离弦一样,奔跑起来,竞相前奔。刹那间,赛马场上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看罢,真希望之后有机会能够来参与。


完么旦增见我们看这些视频意犹未尽,又翻出了他射箭的照片来,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呀!他解释道 :“尖扎是中国民族射箭之乡,在这里,射箭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里了,每年我们都会组织‘五彩神箭’的射箭比赛。”尖扎的射箭活动,一般由祭祀、预习射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射箭比赛和达顿宴会,比赛往往历时数日。射箭活动的最后一天,按照统一安排,邀请对方箭手,举行隆重而热闹的“达顿宴”。


听着完么旦增讲当地的民俗,我们也美美地吃起了一顿丰盛的藏餐和餐后甜品——牦牛酸奶后,决定徒步往这片森林深处走一走,感受这份大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