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行走青山绿水间 壮美黄河源
作者:文·图/邱璇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2-02-10 22:10

在别人的镜头下一遍遍地观望,在别人的回忆里一次次地念想,如今我们真的来到了它的身旁——三江源之黄河源。黄河源地处三江源腹地,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区,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其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等,充分展现着完整的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从绿色江河格尔木驿站运送完高原垃圾后,我们便向着三江源的黄河源方向驶进。三江源的黄河源园区相对比较近,距玛多县,总共470多公里,有草地、湿地,还有很多湖泊,比如扎陵湖、鄂陵湖等,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我们首先途经柴达木第一镇——香日德。



顺着昆仑山脉下行,一望无际的香日德绿洲进入眼帘,无比壮阔,让人激情澎湃。沿着青藏公路(109国道)前行来到位于都兰县的香日德大桥,天色已晚,于是我们选了香日德大桥旁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露营。夜晚仰望星空,聆听仿佛交响曲的河流之声,感受这个静谧的小镇!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们漫步在这个还未来得及被人“细细打磨”的河堤上,堤上种满了树木,一片绿荫。驻足片刻,欣赏河水奔流的节拍,感受清风拂面的惬意,真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放空身心后我们走在小镇中。小镇不大,不多远就可以看见伫立在交通要道中间的“柴达木第一镇”石碑,展示这里重要的交通价值。



香日德镇,在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是青藏高原上的“明星小镇”。香日德,系藏语,意为“树木繁多的村庄”,因当地树木茂密而得名。镇上生活着蒙古族、藏族、汉族人民,这里是一个未被外界过度打扰且宁静而祥和的小镇,镇上设施齐全。而穿镇而过的香日德河(柴达木河支线流)是柴达木盆地第三条大河,发源于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河经过香日德镇后潜入地下,后又以泉的形式泄出,称柴达木河,最后汇入南霍鲁逊湖。香日德河有冰川湖泊补给,径流丰沛,气势壮阔,奔腾向远。



就在我们将要驶离小镇时,在小镇的“郊区”看到了一片古老的建筑,仔细查阅资料后才得知,是哈日桃拉嘎古烽火台遗址,旁边立有一破旧的“全杰烽火台”石碑,看着残留的破旧烽火台,推断年代必很久远了。希望这些遗迹可以被后人们保护好,就像我们的母亲河一样。


在去往黄河源园区靠近玛多县的路上,会发现草原上的水泡、小河流也越来越多了。我兴奋地指向远处密如蛛网的河流,同伴说我们算是已经到了黄河源头了。“真的这么容易就到黄河源头了吗?”这完全和想象中的艰难跋涉很不一样,多少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黄河不是只一股水,它是很多条小河汇聚而成,而源头就是这样的‘星星点点’,湖泊、湿地、沼泽……”的确也是如此。



黄河源园区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区域内,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由于黄河源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资源丰富,加之去年5月在玛多县及附近发生了7.4级地震,道路还没有完全修好,所以即使是在高速上,路也是非常不好走的,搓板地和断裂路一直贯穿我们整个行程中,车速是万万不能太快的。



随着海拔的再次升高,地势起伏变大,道路两旁的绿树逐渐变成了成片的黄绿色草甸。一路上,我们的车仿佛是在流动的油画中跳舞,无数次地想要停下车,坐下来欣赏这纯粹的美景。远处众多黑色、白色的小点点便是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还时不时有英俊的藏野驴在草地上驰骋,给这片草原增添了几分生气。



我们最先抵达的地方就是黄河的发源地——玛多县,这里除了拥有“黄河源头第一县”“千湖之县”的称呼外,也被称为“全国海拔最高县城”,全县平均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在藏语里,“玛”指“玛曲”,意思是黄河;“多”为源头,合起来就是黄河源头,这里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



玛多县城并不大,一条大路,有三个岔口,基本是整个县城的路了,开车10分钟左右就可以逛完全城。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街道整齐有序,有一半的房屋是新建的,一半是陈旧的,并不是想象的闭塞、偏僻的样子。由于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所以这里没有高大的建筑,一排排矮小的居民房占据了整个县城,泛黄色的墙体颜色犹如电影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样,玛多影剧院便是如此,还有沿线的店铺大门都是一扇扇插起的门板,在这里新与旧、现实与过往不断交织在一起。


因为海拔过高和气候恶劣,据说这里的人均寿命只有53岁,另外全县没有一棵树,在县政府门口也只有塑料树作为装饰。自古以来就有“玛多不住店”的说法,所以我们准备在这里吃饭后继续前行。在寻找饭馆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小饭馆门前都搭起了政府发放的帐篷,大概是因为上一次的震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的缘故,门口的喇叭还会循环广播并提醒来客注意抗震避灾。


由于黄河源的鄂陵湖、扎陵湖为环保目前已封闭,无法进入,是我们这次行程的一大遗憾,所以我们改变了计划,绕道去了黄河第一峡——龙羊峡。


在驶过一段挂在山腰中间的盘山土路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共和县的龙羊峡。就像拨开纱帘看到的另一个世界,层次分明的天空,滔滔黄河在这里驻足,河水由此变得清澈,碧波荡漾中的湖光山影,蜿蜒幽深的峡谷,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龙羊峡,就感受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阔。“龙羊”是藏语,意为“险峻的悬崖沟谷”,龙羊峡以上虽已属青藏高原的地理范畴,但因黄河穿越其间,在共和盆地东部形成海拔仅2500米左右的黄河开阔谷地。龙羊峡长40公里,河谷宽9公里,河谷两岸一边是起伏峻险的茶纳山,一边是连绵不断的莽原,中间是一片宽阔平坦、肥沃丰腴的盆地,使整个峡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库区,所以这里是修建水电站得天独厚的地方。1976年,国家兴建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当时亚洲第一大坝,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且在这里还会形成一座面积为383平方公里、库容量为247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如今这里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想象着我现在看到的峡谷在海底沉睡,亿万年前,峡谷两岸气势磅礴的沉积岩,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两岸壁立千仞,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出岩层嶙峋、层峦叠嶂的峡谷,而今是黄河上气势最为磅礴的峡谷群。无论走到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不愧有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