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国 5000 年的传统文化。2010 年 11 月 17 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兰芳是京剧的一面大旗,2022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梅兰芳纪念馆、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展览有近400 件(套)实物、近 600 张图片,许多展品是首次面世,众多的参观者来观瞻,崇敬这位高风亮节的京剧大师。
梅兰芳生于 1894 年 10 月 22 日,是梅家唯一的男孩儿。1902 年梅兰芳开始学戏,开蒙恩师吴菱仙是名旦时小福的弟子,因得过梅巧玲的帮助,因此潜心教梅兰芳青衣戏。1904 年 8月 17 日在北京前门广和楼,11 岁的梅兰芳出演昆曲《长生殿》里“鹊桥密誓”中的织女,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
首唱《玉堂春》剧照
梅澜芳华
沈蓉圃绘二本《虹霓关》梅巧玲饰演东方氏
梅兰芳与开蒙老师吴菱仙
《穆柯寨》靠背旗
梅兰芳受教多师,陈德霖、梅雨田教青衣戏,王瑶卿教花衫戏,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樑、丁兰荪教昆曲,秦稚芬教花旦戏,茹莱卿教武功……
展览的一面墙上有梅兰芳的各位师尊与科班好友的多幅照片,科班期间经常与梅兰芳一起搭戏(合作)的有 :麒麟童(周信芳)、小益芳(林树森)、贯大元、小穆子、金丝红、律喜云等。北京的各个行业在元宵节后唱“行戏”,一直唱到农历四月二十八,上午 10 点开戏,下午 5 点谢幕。期间还有“带灯堂会”(日夜两场),梅兰芳经常一天多处赶场。梅兰芳一年中要演 300 来天,“梅花香自苦寒来”。
1912 年梅兰芳与伶界头领谭鑫培合演多部戏,梅家谭家是世代之谊。1913 年,王凤卿、梅兰芳与上海许老板定下演出合同,19 岁的梅兰芳每月包银 1800 元。11 月 4 日梅兰芳在丹桂第一台戏院演出打炮戏,一炮打响;11 月 16 日梅兰芳演出“压台戏”(担任第一主角的大戏)《穆柯寨》,青衣演刀马旦,扎着靠,台下“炸窝”(满堂好),梅兰芳从名声鹊起走向大轴头牌。
1914 年 12 月 7 日梅兰芳开始了第二次到沪的演出。三天打炮戏后演《五花洞》,真假潘金莲穿一样的行头,唱几乎一样的腔,扮相俊美,表情生动,剧场内掌声如雷。《贵妃醉酒》《破洪州》《延安关》等好戏,一连唱了 34 天。
1916 年梅兰芳第三次到上海演出新剧目。梅兰芳在排演新剧目的同时,对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都进行了艺术创新,由于歌舞并重,台下的老戏迷由闭目静听变为“睁大眼看如何演、支棱着耳朵听新腔”。
1917 年梅兰芳荣获“剧界大王”奖章,标志着“旦行”(青衣)接替“生行”(老生)引领京剧艺术大步发展。
1927 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一同被选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得票最多,居首位。
1917年剧界大王奖章
梅派风格的守旧(门帘台帐)及桌椅
《霸王别姬》等戏所用宝剑
日本《时事新报》社赠“荣誉赏牌,日本宝塚大剧院梅兰芳演出的戏票
访日照片
展厅有一堂梅兰芳舞台上的“守旧”,“守旧”是舞台上的台帐(作为背景的幕布)和“出将、入相”的门帘,宝石蓝的大帐上绣有梅树,枝头缀满绽放的梅花,门帘则绣以开屏孔雀,大帐前面有“一桌二椅(读儿化音)”,很多观众在“守旧旧前留影,过一把“角儿”的瘾。
1919 年 4 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携梅剧团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1923 年 9 月,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梅兰芳与同行的程砚秋、郝寿臣、俞振飞等举行了 3 天的赈灾义演,票款全部捐赠给地震灾区的百姓。梅兰芳说 :“救灾恤邻是人类应尽的责任。” 在日期间拍摄了无声电影《虹霓关》《廉锦枫》片段。
梅 兰 芳 携 梅 剧 团 于 1930 年 1月 18 日离沪赴美自费商业演出,演出 16 个剧目(三组),剧目有《汾河湾》《青石山》《贞娥刺虎》《贵妃醉酒》《芦花荡》《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还有舞蹈,如羽舞、杯盘舞、剑舞。2 月 16 日在百老汇剧场的演出成为百老汇成立以来演出的巅峰,纽约派拉蒙电影公司还给梅兰芳拍了《刺虎》的有声电影。5月 12 日在欢迎酒会上,梅兰芳与美国戏剧大师卓别林结识,5 月 28 日洛杉矶波莫纳学院颁授梅兰芳博士学位。
访苏剪影
梅兰芳赠给弟子王熙春的竹衫
《黛玉葬花》饰演林黛玉
《生死恨》韩玉娘的“富贵衣”《梁红玉抗金兵》梁红玉斗篷
1956 年初夏,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梅兰芳率领的中国京剧团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出访日本。之前在京都演出时,梅兰芳急性肠胃炎发作,京都名医今井泰藏免费为梅兰芳悉心治疗,今井泰藏说 :“下次见面的时候,就请送我一副翡翠袖扣作为纪念吧。”梅大师一到东京就打听今井泰藏的下落,得知他已在 1943 年病故,梅兰芳在京都演出时便将翡翠袖扣献于今井泰藏的遗像前。
梅兰芳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大使,为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卓越贡献。
艺术需要传承,弟子众多才能弘扬流派,梅兰芳收有 109 位弟子。
梅兰芳弟子顾正秋在台湾有“平剧皇后”之称,梅葆玖弟子魏海敏在台湾挑起了梅派大旗,世界各地京剧票房里一定有唱梅派的票友。
有几位老者在观看梅大师弟子照片时说 :“无论是科班还是今天的戏校,老师们总说‘学戏先学做人’,梅大师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梅兰芳将诗词、书画、古乐古曲、雕塑壁画、电影艺术等融入到他的戏中,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炉,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和智囊团形成“梅党”。梅兰芳青年时期就形成了影响巨大的“梅派”。梅派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之一。
旗装行头
宫装行头
《贵妃醉酒》所用酒壶酒杯
留声机和戏报(节目单)
书桌
梅兰芳与“梅党”好友合影
梅兰芳不仅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广博深厚,他更是一位赤诚的、坚强不屈的爱国者,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坚决不为侵略者演出,把无量大人胡同寓所卖了救济梅剧团的同仁。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他和众多艺术家不顾危险在朝鲜战场为战士们演出。每年送戏到基层,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演出 大 戏,1961 年 5 月 31 日(8 月 8日逝世)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
展厅内一幅幅剧照定格着舞台上的梅兰芳,多处在播放梅兰芳的唱段,悠扬的唱腔婉转动听 ;精美的行头、梅兰芳及友人的书画、缀玉轩的精美家具令人驻足。我每次拜瞻时,心中总是涌起《诗经》的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向梅大师致敬!
Tips:
开馆时间 :9 :00-16 :00(刷身份证入馆),周一闭馆,需提前在国家博物馆官网或官方公众号预约。
交通:地 铁 1 号 线, 公 交 车 1、2、52、82、120 路。
周边:毛主席纪念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故宫、贵宾楼饭店、菖蒲河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