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正红旗下》的家国情
作者:文·图 / 王雨晨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05-06 11:11


二十三,糖瓜儿粘,请香放炮过小年,芝麻秸撒满院儿,灶王爷骑马 上 西 天。”2022 1 25 日 晚,恰值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伴随着饱含北京市井风俗的民谣歌声,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第 111 场演出在天桥剧场拉开了帷幕。

“放大炮这可不是在那个当街扯闲篇”崔婉饰老舍大姐、王璐饰大姐婆婆、颜谨饰老舍姑母、朱涛饰老舍二姐

“鸽子在天上正彷徨”胡优饰大姐夫、赵浩博饰多老大

“过年喽!”

“老妈妈论咱不能错半点,诸事我早就想周全”单斌饰福海二哥、朱涛饰老舍二姐

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剧本,于 2004 年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5 周年时首演,编剧王新纪、李龙云,导演顾威、张绍荣,作曲戴颐生,主演孙宁、甄莹、张绍荣等。

十八年来该剧常演不衰,并获2006-2007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文化部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第五届北京文学艺术奖,2012 年获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剧目金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奖等 7 个单项奖,2013 5月该剧还曾受邀赴台湾参加两岸城市文化互访系列 - 北京周演出活动。如今,汪鹏、宋洁、金龙、胡优、崔婉、颜瑾、王璐等新一代北京曲剧人已经接过了老一辈的接力棒,在舞台上继续演绎这一段既有妙趣滋味又饱含辛酸、波澜壮阔的家国历史。

正红旗下》原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作品既艺术性地表现了老舍先生的家族史,也生动描绘了晚清时期老北京八旗子弟的风俗人情和生存状态,其中有着善良的老舍父亲、母亲、大姐和二姐一家人,也有昏聩无能的舅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无耻的多老大等。

上世纪 80 年代,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提到了一种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1949 年以后,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比较活跃的作家当中,作品不断被改编上演的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而唯一没有被改编过的便是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他在纪念老舍先生的散文《假如先生还在》一文中曾写道 :一篇《正红旗下》,倘若那时的气候能够让他(老舍先生)更从容地写作,他差不多可以写成一部《红楼梦》……”

“三百年梦迷梦醒,守皇城风中雨中”

“说了句我有罪,他就大大方方解了我的穷”赵浩博饰多老大、万海峰饰老王掌柜

“我哥他欠您多少钱,我还”万海峰饰老王掌柜、翟亚龙饰多二爷

“我看那细高挑儿的两步走,像天泰轩饭庄的伙计呀”金龙饰大姐公公正翁、王璐饰大姐婆婆

2000 年,话剧版的《正红旗下》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舞台,而这之后才有了北京曲剧版的改编。

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是顾威导演携手作曲戴颐生,对老舍先生经典作品的又一次挑战。《正红旗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采用了散点式的叙事结构,顾威导演选用了更为适宜的中性写意舞台空间,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舞台布景——残破的青花瓷盘,配以描绘着腾云驾雾的巨龙为舞台主体,在不同场次配以相应的、灵活多变的写实道具。这样的舞台满足了《正红旗下》编排上对场景频繁且快速转换的要求,也艺术性地表达了清末徒有其表的光鲜亮丽和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

如果非要说北京曲剧《龙须沟》《茶馆》等前作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仍难掩话剧的幕次分割,缺少了几分中国戏曲的写意流畅。

《正红旗下》恰恰在此处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主要是通过众男女旗人组成的歌队完成串场的任务。他们时而是巡城的马甲兵丁,时而是看热闹的妇孺家眷,时而是街头巷尾嬉戏游闹的孩童,时而是参加庆典节日的众家亲友,时而是打小鼓、收破烂儿的小贩,时而是云翁炕头上排码的棋子面人儿。大量脱胎于生活的舞蹈形体的运用,不同于一般传统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凸显了戏曲歌舞演故事的优势,也彰显了北京曲剧地域性的音乐特色,营造了热热闹闹、轻松欢快的喜庆气氛,在叙事的同时也将浓缩的北京节庆习俗和市井娱乐浓缩其中,像祭灶踩芝麻秸,新年逛花灯庙会,清明节游春出巡,给孩子办洗三、过满月,养鸽子,票戏,听评书,看打炮,摆饽饽阵等,歌舞让场次间的转换衔接更加顺畅,音乐形式也更加丰富。

“我老头子在世的时候可是正二品红顶子”王璐饰大姐婆婆、颜谨饰老舍姑母

“我天天在神佛面前把香敬,盼舒家香火有传承”汪鹏饰老舍父亲

“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儿倒比一辈儿高”郭曾蕊饰白姥姥

“想帮你又不能够,多少话哽哽咽咽喉”宋洁饰老舍母亲、汪鹏饰老舍父亲

在《正红旗下》中,男女主人公的唱段分布结构更加合理,无论是人物成长弧光,还是唱段的完整度和分配比例更加均衡。男女对唱、重唱的重点唱段《顺顺当当》《天长地久》作为该剧中最出色的两段演唱,在剧中和剧末相互呼应,更符合一部大戏应有的规格。

如今想来,老舍先生笔下对旗人风俗描写得活色生香,并非单纯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充满了深深的爱与不甘。每当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老舍先生诞辰之日观赏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既是对作家最好的缅怀和纪念,也是警醒后人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要时刻铭记那段充满屈辱的家国历史,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2022 年是北京曲剧剧种命名 70周年,《正红旗下》的成功演出为全年的纪念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北京市曲剧团计划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海淀剧院、天桥剧场、大兴剧院等地演出《龙须沟》《烟壶》《珍妃泪》《四世同堂》《家》等多台大戏。

“一辈子安安稳稳顺顺当当”宋洁饰老舍母亲、汪鹏饰老舍父亲

“咱旗人文武双全,玩儿票也得玩儿个够”金龙饰大姐公公正翁

“这以貌取人的规矩要是再不改改,大清朝那是非亡不可呀”单斌饰福海二哥、李永德饰查老二、秦鸣饰老舍舅舅云翁

尾声:“生我养我坑我害我恨极爱煞的大清朝”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