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心向蓝天扎纸鸢 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
作者:文·图 / 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07-01 20:31


风筝,南北方都有,南方称为鹞子”,北方称为“纸鸢”。《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声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京制纸鸢极为工巧,有价值千金者。”可见当时北京人放风筝之盛况。

北京风筝在长期的发展、借鉴、融合中逐渐形成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的扎燕风筝是北京风筝中最为耀眼的一支。

北京扎燕风筝制作工具

蝉福齐天——北京扎燕风筝(费保龄)

蝉福齐天

风筝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深入到市民群众的生活当中。风筝作为可以个体操作的一种飞行器,也更多地成为人们载托梦想与希望的工具。风筝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人们用来诉说心声、阐述理念、甄别同类的识码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也出现了北京扎燕风筝的形象——福娃妮妮。“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这段文字出自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官方网站。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在体操比赛中闪亮登场,它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北京扎燕融入了世界文化的大舞台。北京扎燕风筝是大俗大雅制作之结晶。它具有观赏性、科学性、娱乐性、健身性,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在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都有研究和欣赏的价值。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费保龄先生也成为北京扎燕风筝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扎燕风筝分为扎、糊、绘、放四道工艺,每一道工艺又包括若干小工序,大大小小加在一起需要进行二十几道工艺流程。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民间文化、宫廷艺术、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做工细腻、用料考究、绘制精美,拟人化的制作使放飞极富意趣。

雏燕(蛱蝶寻芳)——北京扎燕风筝(费保龄)

肥燕—百福骈臻

费保龄与风筝爱好者交流

传承人杨利平绘画风筝

北京扎燕风筝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其家族成员有肥燕、瘦燕、比翼燕、半瘦燕、小燕、雏燕六种。铁肩高耸凌云志,一展遐龄可齐天”的肥燕喻壮年成熟之男子。“鬓云覆颈衬玉颔,细指捧心愈增妍”的瘦燕喻未婚窈窕之淑女。“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的比翼燕喻恩爱夫妻。 “世事未谙多棱角 ,胸怀坦荡喜争雄”的半瘦燕喻英姿气盛之少年。“眉清目秀意顽皮”的小燕拟童子。“眉开眼里含笑,黄口呢喃学话”的雏燕拟作胖娃娃。

寓意象征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缘物寄情,以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来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和传达人们的思想情感,这种审美化造型代代相传、世世相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当人们抬头向天,用手中的线绳,放飞起一只只可爱的扎燕时,在心中也放飞起了对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风筝制作专著

国家级传承人费保龄 风筝制作工序 裱糊

国家级传承人费保龄 风筝制作工序 画风筝

国家级传承人费保龄 风筝制作工序 札架

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分为:扎、糊、绘、放四艺,制作的风筝色彩鲜明、线条醒目,既好起又好飞。四道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又可分解为多道小工序,大小工序加在一起共二十几道流程,形成独到的制作方法。

1980 年 10 月 5 日《北京日报》头版的显要位置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 :“宣武区银行顾全局向风筝艺术公司输送人才,著名风筝艺人费保龄可以发挥专长了。”在这条消息旁还配有短评 :“用人也要扬长避短。”一个人调动工作,竟然引起这般大的反响,可见此人不凡。1980 年以前,费保龄制作的风筝已经名扬中外了。

就在同年的5月10日,以费保龄绘制的北京扎燕风筝为版制作的风筝特种邮票上市了,这是我国邮电部发行的第一套风筝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上面一共出现了四种扎燕风筝:雏燕、瘦燕、半胖燕和比翼燕,前三种面额是8分1张的,各印了1500万张;第四种比翼燕,面额是7角1张,发行了100万张。

金玉满堂

学足三余

以北京扎燕风筝为题材设计制作并发行的邮票

秋天的北京,天高云淡,裸露在衣服外面的身体已经感受到阵阵寒意。费保龄把他要用的竹蔑儿条、麻绳、白胶、宣纸和颜料放在老北京人过去在院子里吃用的小桌子上,把劈刀、平刃刀、大钳子、小钳子、尖嘴钳、锉、剪子、锯条、尺子、画笔、蜡烛、打火机等制作工具一字排开,开始做一只雏燕风筝。《汉声》的社长黄永松负责摄影,编辑吉兆申则在费保龄边示范边讲解的过程中,把全部的制作用文字记录下来。太阳在行走。为了满足拍照的要求,62 岁的费保龄不时停下手中的活来移动一下桌子的位置。我问费保龄 :“当时觉得很累吗?”费保龄说 :“没有,就跟平时做风筝一样。天天做,有什么可累的。只要能做风筝,就是一种享受。只不过平时做的时候想到哪就做到哪,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改一改画样,但那天因为要拍照,就老老实实地把一套过程都做了一遍,做得更精细一些罢了。”

在《曹雪芹扎燕风筝考工志》上,费保龄演示的蓝锅底雏燕风筝的制作占了整整8个页码的篇幅。还从来没有一本有关工艺美术的书中,出现过如此详细、完整、直观,并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感的风筝制作内容。这种表现方法也成为后来工美书籍出版的一个范例。

2021年,费保龄老先生仙逝,但他留给人间的美好,仍然飞翔在城市的天空中。他的弟子杨利平常常回忆师傅的教诲,既传艺又做人。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非遗。杨利平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社区、校园和众多的非遗宣传展示中,向人们传授北京扎燕风筝的制作技艺。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杨利平常会召集起风筝爱好者,一同在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广场上放飞风筝。

北京扎燕风筝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装点着北京的天空。

演示北京扎燕风筝放飞

永定门清明风筝放飞

Tips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 7号 4 层东城区非遗博物馆

电话 010-67091126

时间 :预约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