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寻迹百年故事 感受文化魅力 二七厂1897科创城
作者:文·图 / 邵洪志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07-01 20:42


地处北京卢沟桥畔古镇长辛店的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老北京人都管这里叫二七厂。如今,创建于 1897 年的百年机车厂正悄然换装,有了新身份——“27-PARK,二七厂 1897科创城”,变成保留工业元素的科创园区。

在二七厂的百年历史中,比利时人、法国人、苏联人都留下过各种风格的建筑。当年的瓷砖、地板保存完好,木质窗户也都可以正常使用,经过重新打理,如今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

毛泽东号蒸汽机车修理竣工纪念

田映萱和孩子在长辛店的家留影

1897钢轨

1953年工厂俱乐部图书馆

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的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百年欧式建筑述说着遥远的故事,随处可见的老物件印证着中国铁路发展的足迹,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工业园区。

2018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首批100个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北京二七机车厂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地位、卓越的贡献名列其中。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二七厂1897科创城吸引了多家航天科技、国际商贸、建筑设计、文化创意、艺术教育、影视制作等企业入住,餐饮、娱乐、商铺为百姓休闲娱乐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2020年,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委网信办等主办的“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中,上榜街区园区类榜单。

从陈庄大街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厂宽阔的厂门和科技大楼。厂门上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上世纪80年代的厂名“铁道部北京二七机车工厂”,挺拔俊朗,大气浑厚;大门里面的大理石台座上书写着现在的厂名“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从1897年建厂至今125年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该厂经历过18次更名,每一个名字,都与近代百年的社会变迁、时代更迭有关,都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企业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是机车的摇篮,这里为祖国培育了无数杰出的产业工人,这里是革命火种点燃的地方。

N16电机班

N16内景

n16图书角

八十年代

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科技大楼,汇集了数百名科技人才,开发出数十种新型机车。多少次科技攻关,大楼的灯光,彻夜通明;多少人在这里挑灯夜战,不眠不休。这里是让中国机车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灯塔,照亮了远赴亚非拉的航程。

大楼顶端至今还保留着一口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大锅”。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诞生了北京第一家有线电视台,覆盖面达方圆5公里。八楼是工厂的广播电视台,每天三次的广播,从未间断。嘹亮的歌声,悠远的汽笛,至今在二七人的心中回荡。

经过工厂大门,进入科创城东门。一眼望去,中间是一片宽阔的绿地,四周分布有十几栋欧式建筑,随处可见的老机床、旧设备,还有机车配件制作的工艺品,营造了园区浓厚的工业氛围。

厂区内的这片绿地与一般的草坪不同,百年前是一个网球场,让长辛店的铁路工人,由此接触和了解了西方人的娱乐形式。大草坪的西南角,摆放着用废油桶和白口铁水壶制做而成的奶牛”,身体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甚是可爱。这是在讲述关于奶牛的故事。建厂初期,为满足欧洲人饮食的需要,工厂建起了一个奶牛场,引进欧洲的纯种奶牛,也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带到了这里。

园区的中心部位,紧邻奶牛”区,有一处老设备营造的瀑布,是科创城标志性的景观,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台功勋镗床,和一位北京市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有关。他是工厂第一台进口镗床的操作手,是企业科技进步、产品开发的功勋。如今,老镗床改装成喷泉瀑布,还有用内燃机喷嘴、机床垫铁拼接起来的小狗,利用旧天车建起的观景凉亭。至于其他各类带有工业元素的小鸟、小猪、小昆虫等装饰物,在如今的二七厂内更是比比皆是。

沿着园区主干道向北走,可以看到一座欧洲古典风格的比利时小楼,是平汉路艺员养成所的办公地,始建于民国初年,仿照法国工艺学堂办法,专就厂中艺徒教练”。课程设置有国文、数学、法文、行车规章、技艺、工厂管理、力学、制图等。

1945—1949年,这里成为中华铁路总工会长辛店直属工会机关所在地。解放初期,先后成为保卫科、建筑车间、综合管理部的办公室,眼下,这栋小楼成为二七厂百年变迁历史的见证。

百米画廊

百年追随

比利时小楼

大食堂

养成所西侧百米之处,是科创城博物馆。走进展厅,迎面是毛泽东号”机车造型的展览主题《百年追随》,脚下玻璃地面,呈现着两条写有 1896、1897 字样的钢轨,形象地塑造了二七机车厂作为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形象。

沿博物馆前的路拐个弯,见到一栋房子,现在是某服装设计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的办公地,但里面还摆放着当年的桌椅板凳,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这里是建筑车间铁工班所在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工厂保护了一批省部级的老干部和老将军。开国元帅徐向前就曾在铁工班劳动,工余时间,坐在院子里的木桌前,和工人们聊天下棋,不认识他的还以为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沿着游览路线向北走,红砖的墙面上“N16”就是现在科创城的办公时尚会堂,上中下三层的布局,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厂房的钢梁、木质屋顶、铸铁暖气、随处摆放的老物件,散发着浓重的工业气息。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老旧厂房改造提供了范例,成为园区开发的样板间。走进N16,撞入眼中的是一个从一层延伸到三层的原木色阶梯,阶梯中间部分是座椅区,两侧是台阶,这里既是从一楼到三楼的通道,也是一个超级大的阶梯“教室”,能同时容纳120多人就坐。大阶梯北侧雪白的墙壁后也是一个阶梯空间,通过设计巧妙地区分了不同的空间。二层被打造成共享阅读区,书架被巧妙地嵌在墙壁里、座椅下;三层空间是个小型会客区。大阶梯南侧以及地下的空间则被分割成办公、服务区域,布局了能够容纳30至1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办公室、会客厅等。N16-1号楼是一间平平常常有些破旧的小屋子,开了超大的落地窗,成功地迎来了一家西餐厅的入驻。

工厂北门和科技楼

工艺品——狮子

技术创新能手

来自欧洲的奶牛

二层过道旁摆放的旧图书,总有人驻足翻阅,牛皮纸的书皮,二七图书馆的红色印章,写着借阅人名字的卡片,一股书香,沁人心脾。这些1 2 3书,不仅仅是为唤起人们的怀旧,而是体现了二七人对书的挚爱。在二七厂,有着浓厚的读书看报的氛围,这是传统,也是风气。

走出N16向西,有一座工厂的大食堂,建于1950年。解放后,工厂十分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起了这座职工食堂,特设清真餐厅,实行24小时开放,保证三班职工随时可以吃到热饭热菜。花费少,饭菜香,深受职工欢迎,成为几代二七人舌尖上的记忆。从解放初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所有到二七厂参观学习或在工厂体验生活的都在这个大食堂里就餐,在这里感受二七人的朴实和乐观,享受和工人打成一片的快乐。上世纪70年代,邓颖超代表周恩来总理两次来厂视察,都是在这里排队和职工一起就餐。食堂的大师傅特意准备了一份特色主食,让邓大姐带给敬爱的周总理,邓大姐欣然接受了这份情谊,并表示,要让中南海的同志学着做。第二天还派工作人员专程送来粮票和钱,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佳话。

如果从东门一直向西走,在园区的西北角还可以看到4栋灰色连体的厂房,建于 1902年,被称作“龙车房”的慈禧专列车库。

绿地

欧式楼座

七十年代的工厂职工大食堂内景

水景

1901年秋天,二七工厂正式开工,接到的第一项生产任务是由李鸿章下达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什么给什么,为慈禧太后制造一台龙车。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匆忙逃往西安。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后,为接慈禧回銮,特为她制作皇家銮舆御车——龙车,用火车接慈禧太后回京。

沿园区内部道路一直往南,就可以看到在绿树掩映下有6栋欧式建筑,这是当初为外国人建设的住宅。百年建筑,住户换了一家又一家,留下了数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许多老人携家人重归故里,回忆童年。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家,寄托着无尽的乡情、乡恋。

沿着园区南侧围栏,走一趟百米青藤小道,这里还有百米画廊,静静地观看,那是一本书,一幅幅百年历史画卷。读一读上面的文字,您定会对二七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了解。

如今,二七厂1897科创城已经进驻150余家单位,而依托科创城成立的京赢家联盟,更是汇聚了丰台河西地区380多家企业,一个崭新的企业发展生态圈正在形成。

二七厂1897科创城,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老将军下棋的地方

龙车

龙车房

龙车房内景

Tips

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杨公庄路1 号。

公交 :北京西站乘坐 339 路到长辛店北口站下车,莲花池站乘坐 309 区间到二七厂下,丽泽桥乘坐 458 路公交到崔村西站下,步行即到。

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19:00

电话 010-87888827

天车和车床

展馆里的钢轨

中央美院作品

主干道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