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南锣鼓巷老街,感受 700 多年的波澜壮阔,穿越条条胡同仿佛触摸到元明清以来的悠悠历史。
漫步在南锣鼓巷这片古老街巷中,能切身感受到 700 多年历史的波澜壮阔,穿越条条胡同仿佛触摸到元明清以来的悠悠历史。清晨是感受“素颜南锣鼓巷”最美的时候,晨曦把街道花草树木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胡同里还没什么人,逛起来非常舒服。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青瓦,就是一种民间色彩的体现。
在古韵的小巷品尝正宗京味小吃,与手艺人、文青、玩咖分享不一样的人生乐趣,来咖啡屋抱着猫咪窝在沙发里晒太阳,到小酒巴喝杯莫吉托 , 聆听穿透你内心的音乐,伴随微风沉醉拖着慵懒脚步去玉河公园看风景……
南锣鼓巷之所以有名,当然不只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文艺小清新的店铺,吸引了年轻人和游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片胡同完整的布局和丰富的历史。
每次来南锣鼓巷,我总是喜欢最先游玩路两边的几条胡同,寻找一些名人事迹、新奇玩意,然后再回到主街逛逛特色小店,品尝一些小吃,之后再从南锣鼓巷穿行到后海亦或是张自忠路,总觉得这样的游览才完整。漫无目地溜溜达达,边走边看,走走停停,细细品味北京的古风古韵,胡同里的市井风情。微风吹过,槐花香轻抚面容,看着盎然的风景,时光就变成了烟。
T恤上的“中国记忆”
创可贴
吹糖人店里吹个小兔子
吹糖人栩栩如生
从南锣鼓巷牌楼走进来,200 米处就是雨儿胡同,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所在地。
纪念馆露天庭院中央的齐白石铜像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专门创作的,铜像高 1.95 米,为旧居增添了强烈的历史氛围,成为纪念馆景观中的一个亮点。“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匾额出于著名画家王明明的手笔。
这是一个很规矩的四合院,方方正正 , 院里北屋正厅是客厅,左手画室,右边卧室。东西厢房改建为齐白石生平与艺术展室,陈列齐白石画作高仿复制品、图片文字展板,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了齐白石的创作以及他的多彩人生。
雨儿胡同还有个非遗博物馆也值得一看。这家小型非遗博物馆介绍了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老字号由来,以及老北京人生活写实等。分为上下两层,一层进门处展示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照片和画片,陈列了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等老物件。里面柜台销售展示鼻烟壶、毛猴、兔爷等非遗商品,纯纯的老北京手工艺,可以买成品也可以现场制作。这些老北京的物件在80 年代以后就开始渐渐消失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接触这些物件,更好地发扬和继承老北京文化。
春风书院的阅读空间
春风书院里的咪咕云书店
春风书院里的玉河庵山门、石碑、玉河遗
春风书院一角
稻香村零号店室内
二层有书画展,画师现场为游客画像。最有意思的是老北京拉洋片表演,一位老艺人一边拉换画片,一边说唱画片内容。花十元钱来了个专场。
“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清朝李静山的诗,描写的就是位于南锣鼓巷西侧,雨儿胡同西边尽头处的玉河。这里留存着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古河道遗址——玉河遗址。据史料记载,这条河曾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物资进京的通道。
玉河是北京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是元代京杭大运河在大都城内的一部分。由郭守敬于至元三十年(1293 年)修建完毕,主要用于漕运,后变为暗河。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室内一角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主楼走廊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肥肠包大葱
走在玉河公园,河道两侧风景与明清仿古建筑群遥相呼应,颇有些江南水乡之妙,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柔婉秀丽、古韵幽香、天水成碧、诗画写意。河堤两岸整修一新的灰墙青瓦四合院与远处的蓝天白云、青青绿草,构成一幅绝美水墨丹青。相比北京那些有名的公园,这里名气虽然不大,但景色怡人,适合漫步、放空,坐在岸边安静地度过属于自己的小时光。
在玉河遗址公园还有家春风书院,位于东不压桥胡同口。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布粮桥,桥在胡同东南端。据传此地曾为交易布匹、粮食的集市,因此胡同以桥得名。
推开古朴的院门,四面的灰墙青瓦静默如初,空中交织碰撞着花香、茶香、咖啡香。春风书院的名字都是诗意,总会无缘由地想起冯唐的诗《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红豆双皮奶
胡同门牌蛋糕
京膳源酱园
京膳源酱园的机器人
经过修缮复建后成为了春风习习品牌的第三家店——春风书院,由歌手刘若英创办。这是一家主营杂志的书店,杂志有别于图书,它是一期一会,过刊不续。所以这里的书籍量并不多,云集了世界各地优质的杂志资源,数量在 400 种以上,文化艺术、旅行美食、装潢设计等。书籍自拿,可以随意翻翻看看。
春风书院内还有一家咪咕云书店、一家花店。读书、购书,赏花、买花,倒成了来这里的一段难忘记忆。春风书院提供的公共阅读空间,适合慢生活慢节奏,看看书写写笔记,室外的环境适合长期工作在电脑前的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想书院打造的慢生活在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让阅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滋养浩然之气。
从春风书院出来穿过东不压胡同就是福祥胡同,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小众打卡地——敬人纸语。它是国内第一家尝试集纸品展示、工艺实验、商业营销、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推广纸张文化的专业平台,由中国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牵头发起创建。
敬人纸语的纸
敬人纸语的纸作小树
敬人纸语室内
敬人纸语一角
敬人纸语的 Logo 很有趣,颇有现代工艺品的风格。一面墙都是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纸张,整齐摆放非常有形式感。店内,随处可见对纸 的 应 用, 小到一个精致的纸凳子,大到咖啡间的吧台。这里汇聚了 1000 多种类型的纸张,它们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表达,纸不再只是文字的附属,而是融入了艺术、创意、生活。
从路西向的胡同溜达一圈之后,又开始穿行路东向的胡同,寻找历史文化与市井风情。
东棉花胡同,这里最有名的当属中央戏剧学院,是不少大明星的母校。每次来南锣鼓巷都会来这里看一看,总想偶遇哪位明星。在我的认知中,它是北京众多高校中唯一一个出可繁华,进可幽静的所在。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蓬蒿剧场,一个由民国四合院改造的黑匣子剧场,剧场不大,但舞台、排练室、化妆室、咖啡馆、图书馆、展览厅,一应俱全。这是一个对戏剧文化执着坚守的牙科医生,在知识和信息大量堆砌的当下,为所有渴望找回精神归属的人们建立的一个家园。
拉洋片表演
茅盾故居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万庆当铺遗迹
这个 2008 年诞生的中国第一家民间独立剧场,已经有 3000 多场演出,发起和连续承办了十二届中国国际戏剧节“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塞纳河少女的面膜》是蓬蒿剧场成立后独立出品的第一部话剧,是讲文学的戏、讲温暖的戏、讲知识分子的戏。千万普通观众、大艺术家,看过话剧都直呼精神享受太奢侈,从中接受到太多、太重、太暖的情愫。茅盾故居紧挨着南锣鼓巷主街,越过热闹穿行的人潮,转入后圆恩寺胡同,很快就看到了一个四合院,门口石牌上写着 “茅盾故居”四个大字。小院落隐于繁华闹市中,自成一方朴素安静的天地。
北京的故居是茅盾晚年工作生活之所。茅盾从 1974 年入住这个四合院,在这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 6 年多时光。在这个四合院里,他笔耕不辍,写作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原创汉服馆,橱窗布置别出心裁,传达出古汉服新时尚,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自我表达。店内一侧是成人服装,不只有女装,还有一部分男装,可配情侣装。另一侧是儿童服装,大人和孩子也搭得上亲子装。服装品类齐全,古风、国风、汉元素都包括,还有鞋、包、头饰等非常丰富。关键还可以试穿,这点深得我心。
蓬蒿剧场天台上的小木屋
蓬蒿剧场图书馆
蓬蒿剧场小木屋室内
蓬蒿剧场阅读区一角
汉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衣服,这种衣服穿起来舒服也极具民族文化。《左传》中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现在,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景点总能看到一拨又一拨衣着汉服的姑娘,还以为自己一不小心穿越了。这显示出我们青年一代强大的文化自信。
香遇沙龙是一家可以调香的国潮香水店。普通的香水店只能从成品中选出自己中意的香型,而在香遇可以亲手 DIY 独属于自己的香水。在调制前,店员会做香调测试,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香调。然后在试香纸中体验各种香味,确定香水的前中后调。并在店员的指导下进行香水调配,完成灌装、压盖、取名、装盒等步骤后,就可以得到自己的专属香水。
这是一家坚守多年的创意小店。现如今,南锣鼓巷已经变样,可创可贴8没变。老北京怀旧风格成为了创可贴8鲜明的标签,复古中带着创新。从最早的制作贴图T恤,到如今越来越有自己的创作想法,算是近些年“京味儿”文化国潮化的不错品牌。
每次来这儿都要吃文宇奶酪的。无人不推荐的文宇奶酪店,是地道的老北京风味小吃。自开业以来,因为物美价廉风味地道而生意红火。平凡无奇的店面,古旧的招牌,几张桌 子,四周一群新客旧友或坐或站,手捧白色小瓷碗,上面漂浮着乳白的奶酪和起皱的奶皮,无不吃得嘴角上扬心满意足。
齐白石的画室
齐白石的虾图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一角
重庆爆火的奇葩街头小吃,北京也有同款了,北京首家肥肠包大葱“登陆”南锣鼓巷。
肥肠包大葱的制作既简单又粗暴,店家会在开店前将肥肠处理干净,再把大葱穿进肥肠里,客人可现点现烤。制作过程,基本上是先刷酱,再撒孜然、辣椒面这些干料,两面大概烤5分钟。烤好的肥肠大葱,会被店员切成小段,送到客人手中。味道完全可以接受,咬一口外焦里嫩,香脆弹牙不油腻,烤熟后的大葱略带点回甜。肥肠与大葱的奇妙组合,还真是烧烤界的绝妙搭配。
在这儿看那些制作者吹糖人的过程,比什么都有趣。亲自吹一个喜爱的小动物糖人,看够、玩够了,还放进嘴里嘎嘣嘣给吃了,真是一个欢乐的时刻。
老北京人对于酱菜的喜欢那真是无法自拔,无论是拮据还是富有,无论春夏秋冬,那都是要吃酱菜的,酱菜成了北京人的精神支柱。南锣鼓巷也太给力了,路口第一家就是京膳源酱菜店。
齐白石亲笔写的篆书联语
齐白石生平与艺术展室
齐白石铜像
狮子门墩和龙头门环糕点
据店员介绍,镇店之宝的香辣牛肉酱,香辣爽口,匠心炒制,精选食材,无添加剂,是舌尖上的美食。所有酱菜都是60元1公斤,100元4瓶。索性选4种酱类带回家,夹馒头、拌面、拌饭,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出南锣鼓巷南口向东步行 10 分钟就是著名的张自忠路,就像北京众多老胡同、老街道一样,张自忠路也有很久远的历史。张自忠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见证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 :1925 年3 月 12 日,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逝世于铁狮子胡同 23 号的行馆 ;1926 年 3 月 18 日, 在铁狮胡同 3号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孙中山行馆
孙中山行馆的窗
香遇沙龙香水
香遇沙龙香水室内
张自忠路原名铁狮子胡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1946年将此路命名为“张自忠路”。据旧籍记载:该地在明代崇祯年间,皇亲田弘遇赐第于此。门前有铁狮子一对,是元代物,铁狮子胡同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尘封的历史在现代化的脚步中仿佛渐行渐远,然而我们并没有忘记,在70多年前的那段外敌入侵的岁月,有张自忠这样一位将领,为了民族的大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张自忠路虽然已经与现代都市建筑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很多重要的文物建筑。一路走过,会看见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故居,乾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和敬公主府旧址,北京很有名的摇滚酒吧“愚公移山”。走在这条路上总是感慨诸多。
孙中山行馆位于张自忠路西段路北。孙中山于1924年扶病北上,在北京商谈国事所住的行馆,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地。门口没有任何标识,不知道的人路过一般也不会注意到,目前不对外开放。
这里是一处规模相当宏大的府院,为三进院落。房屋系硬山合瓦清水脊顶,四周绕以回廊,西北部是花园。其室为内外套间,陈设简朴。曾住过几个相当有名的人物。原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田妃娘家,叫天春园,清末改为增归园;民国初年是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
如果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来溜达段祺瑞执政府旧址,阳光穿过树荫,透过胶片,那会是温暖的色调,这里其实很适合安静地拍照。建筑物之精美,历史之厚重,是值得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个有故事的“老房子”。
王府式大门坐北朝南,悬山筒瓦清水脊,三启朱漆大门,两对汉白玉抱鼓石。一对大石狮盘踞大门左右。踏着百年前的青砖,从大门步入,这座被称为晚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巴洛克风格设计给人极大震撼。
小巷里的蓬蒿剧场
玉河遗址公园的小桥流水
玉河遗址公园两岸
在这座庭院深深的府宅,曾经留下了清朝三位皇子的爱恨以及他们后代的悲欢,记载了晚清陆军海军最高指挥部和贵冑学校的风云变幻,不堪回首的民国往事。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分东院和西院两部分:东院早期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的和亲王府,第一位和亲王是雍正第五子弘昼,这样一直延续到毓璋。西院原为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宁的府第。此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到清末为其后裔镇国公承熙居此,称承公府。
抚着古老的砖石,忆往昔,无比感慨。这里目睹了300年历史沧桑巨变,王公贵族、军阀政客来去匆匆,权力与鲜血谱写了一段冷酷的中国近代史。如今,它已不再是常人无法踏足的机密要地,历史的更迭赋予它独特的沧桑感和厚重感,而艺术的精致将古典之美在这座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一路之隔的稻香村零号店,成为北京城里的新晋网红店铺,传递出百年老字号的历史。
店面不大,以概念店的形式呈现,店内到处可见稻香村的传统“糕点”元素:牛舌饼和枣花酥形状的堂食桌椅,枣花酥样式的靠枕,旧时糕点纸盒、月饼模子、擀制纹路的花棍等墙壁装饰元素,都在诉说着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厚重历史。
全透明的操作间,可以透过玻璃窗直接看到操作间里师傅们现场制作糕点的过程,美味又治愈。所有点心都是手工制作,当天现烤,热乎乎的,很好吃,这是其他稻香村所没有的。
糕点造型很萌、很可爱,零号店售卖的糕点分6个系列:传统记忆、国粹京剧、中国象棋、紫禁花开、创意味稻、北京胡同,主要销售稻香村特色点心和文创糕点。
消失近 30 年的糕点眉毛肉饺、萝卜丝饼重归。传统绿豆糕“变身”成为纸、笔、砚台等不同立体造型的“文房四宝”糕点。京剧脸谱以一个个卡通形象跃然于一块块“萌兽饼”上,还有颇具老北京特色的文玩核桃、象棋饼、柿柿如意、东四北大街 152号“胡同门牌”红丝绒蛋糕、“枣花酥和她的姐妹们”等创新糕点,都透出浓浓的京味儿。
零号店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饮品,京味奶茶系列的牛舌、玫瑰、枣泥、五仁鲜乳茶,简直是可以喝的中式点心。还有鲜果冰饮,多果料酸梅汤、多肉芒果、多肉草莓、开心随手杯、杨枝甘露、酸奶水果捞、老北京炒红果……每一款都充满新意。
零号店还开发了以传统老北京枣花酥、牛舌饼为形象的、独家贩售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摆放在店内的枣花酥抱枕,圆滚滚、胖乎乎的十分惹人喜爱。在柜台旁边的墙上,还挂着 5款可爱的牛舌饼抱枕,每一款抱枕上都有不同的表情,或是害羞,或是开心,或是调皮地吐舌头。
多年来,北京稻香村一直在维持传统风味,坚持创新。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稻香村是京城第一家南味食品店,1926年前门的稻香村停业,58年之后的1984年1月,稻香村位于东四北大街152号的南味食品店第一营业部开业,重新开张的稻香村唤醒了北平城的情怀与记忆,成为了当时北京味道的代表。如今,在原址重新开业的稻香村零号店,以全新的面貌再度出发,通过中式糕点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原创汉服馆
原创汉服馆的橱窗
中央戏剧学院
Tips: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 13 号
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7:00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 1 号
时间 :周一至周日,10:00-17:00
春风书院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东不压胡同 49 号
时间 :10:00-18:00
玉河遗址公园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近平安大街)
敬人纸语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福祥胡同与衰衣胡同交叉口东 50 米路南
时间 :10:00-22:00
中央戏剧学院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 39 号
蓬蒿剧场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 35 号
茅盾故居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 13 号
时间 :暂停开放
原创汉服馆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69 号
时间 :9:30-22:00
香遇沙龙香水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17-1
时间 :10:00-22:00
创可贴 8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61 号
时间 :9:30-22:00
文宇奶酪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49 号
时间 :10:00-22:00
肥肠包大葱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98 号
时间 :10 :00-22 :00
吹糖人、京膳源酱园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2 号
时间 :10:00-22:00
孙中山行馆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张志忠路 23 号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张志忠路 3 号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 15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