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南安 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
作者:文· 图 / 朱敬恩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08-02 18:30


历史上,南安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建于南宋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至今仍在使用。南安也是清代泉州三邑之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还能从中找到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

南安历史悠久,置县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 年),名东安县。之后朝代更迭,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589 年)始称南安县,唐嗣圣初(684 年)置武荣州,故南安又别称武荣。

福建省中部的戴云山很高,如果泉州开元寺里的伎乐天在山顶跳舞,晋江就是她朝东南甩出来的一条水袖长绸,轻轻地绕过安溪凤山后向东飘去,不久又忽然被一道仙气吹向东南,直至入海。

仙气来自泉州南安的九日山。

九日山不高,在历史上名气颇大,满山的摩崖石刻便是证明。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泉州人对其知晓的也不算太多。反倒是距离它不远的清源山,不仅因为靠近泉州市区,山体更高、更大,还因山下一尊巨大的老君岩和山中曾住着一生都堪称传奇的弘一法师,令世人熟知且津津乐道。

九日山下举办祈风典礼的昭惠庙是海神通远王的祠堂。通远王本是九日山的山神,因有运木和降水的神通,又被民众奉为水神。1053年,建造洛阳桥时,再被蔡襄迎奉至洛阳桥并建庙镇海。通远王也就从山神、水神转变成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第一代海神,与真武大帝、妈祖等共同成为以海为业者的精神寄托。

九日山西峰上的九日山三个字据说原本是朱熹写的,但被岁月磨了去,现在留下来的是清乾隆年间福建提督马负书所书。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表示对朱熹的崇敬之情。马负书是武状元出身,字写得也不差,中规中矩,略带豪气。据说朱熹也是善写大字,但总不见多少流传,我以为是他的理学吃人,故为天地不容所致,否则同是南宋的石刻,小字都能在九日山上留到今世且字字分明,何以朱熹的大字留不下来?九日山的仙气,灵得很。

观山村所在的山区环境优美,溪水清冽,然而缺少足够的田地种植稻谷。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清朝晚期厦门开埠之后,去南洋打拼成了很多村里人没有办法的办法。观山村里如今有很多清末民初时期的大厝和洋楼,便是当初下南洋的村民们挣了钱后回来盖的。

中国早期移民的吃苦耐劳和积攒的智慧,让他们中的不少人很快富甲一方,荣归故里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盖一栋豪宅。至于式样是传统的闽南大大,是房间多,是雕梁画栋,是用材讲究。

这些房屋在观山村的山坡上鳞次栉比,与周边环境融洽得很好,大多老树环绕,浓荫中有潺潺水声充盈在耳旁。倒是这十几年间盖的一些楼碍眼得很,不过也有例外,有一栋古厝显然经过了现代建筑师的改建,远观古韵犹存,近看细节保留完整,内部的居住条件则大大改善,加盖的后屋也将现代风情隐匿在与古厝风格异曲同工的外表设计之下。可惜主人似乎不在家,无法登门造访。

九日山

闽南俗言 有观山富,无观山厝,可见这里房屋的精美程度。

闽南人下南洋的历史很悠久,在异国他乡冒险求财的同时却保留着非常浓厚的宗族文化传统,也许越是因为孤身海外,思乡情节才会越发浓厚,越需要通过宗族来报团取暖,许经权与李功藏上孝下悌的所作所为只是其中典型代表。

Tips

九日山主要景点除了祈风碑刻和摩崖石刻外,另有姜相峰、姜相坟、高士峰、白云坞、石佛亭、无等岩、廓然亭等。山上有良好标识及步道系统,沿着指示牌即可环线一一游览,概无遗漏。全程需要约 2 小时。

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眼观手无动。山脚下售票处旁有一个小型的游客中心,内有祈风习俗的相关知识介绍。

九日山脚下的延福寺是冬季祈风仪式的场所

九日山祈风石刻全貌

九日山上小叶榕庞大的根系

九日山石佛(五代)

九日山附近约 1 公里,另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桃源宫的北宋经幢。如时间允许值得一同拜访。经幢位于人口稠密的村中,道路较为狭窄。门口有一处小广场可临时泊车。

观山村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的古建筑,如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展现了闽南和南洋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人拓展生存空间的见证,也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向心力。

在观山村游览,建议 2-3 小时为佳。当地的旅游开发刚刚起步,不具备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好在距离泉州或者厦门都只有 2 小时车程,建议自驾前往。

九日山下的昭惠庙通远王祠是举办夏季祈风仪式的场所

石佛亭

无等岩

烟草开花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