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白哈巴 遗世独立的边境村落
作者:文·图 / 沉浮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09-01 15:27


中巴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这是从喀纳斯老村前往白哈巴村唯一的道路。我坐在副驾驶位,看着前方从视野开阔的草原逐渐进入阳光斑驳的密林,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溪流逐渐湍急,身旁的山逐渐挺峻。

我到达的前一天这里刚刚下了这一年里第一场雪。第一场雪,通常预告着北疆如盛筵一般短暂夏日的结束,牧民们就要开始秋季的大转场了。在漫长的一年里,不同草场的疯狂生长与安静蛰伏各有周期,牛羊们无法从同一片草场获得足够的牧草,只能跟着季节变化而迁徙。北疆的草场依据气候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夏牧场、春秋牧场、冬牧场。夏牧场通常在山地海拔高处,雨水充沛、水草丰美;冬牧场则通常在温暖的沙地或山涧沟谷,可以躲避冬日的风雪,也被称为冬窝子

被称为牛羊大转场的迁徙,是哈萨克牧民们世世代代习以为常的生活。他们逐草而居,驱赶着几十万头牲畜在四季牧场之间辗转,转场之路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男人们骑着马赶着牲畜,女人和孩子们赶着骆驼,骆驼上驮着他们的家。这场景千百年来一再发生,仿佛亘古不变。他们用古老的方式生活,年复一年走着同样的路。这是牧民的路,天高海阔,一派壮美,也艰难、粗粝、漫长,与自然唇齿相依。

关于牧民生活,有位哈萨克族诗人这样写道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人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是在游牧中谱写的,哈萨克人的繁荣是在迁居中诞生的。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世界,追随着生命的绿色。

中巴车行至白哈巴村停下,这是我此行的终点。白哈巴村位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距离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仅 1.5 公里。从村子随便走走就能看到两国之间的界河和铁丝网,也能看到哨所立于村子边缘的高处,站在村子里就能看到远处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山脉。正因为这样,它被称为西北第一村西北第一哨

白哈巴村主要生活着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各自都有七八十户,其中哈萨克族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政府出于边境安全考虑,从山下搬迁过来的愿意定居的游牧民,而图瓦人算得上这里的原住民。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支,世代放牧为生。传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到达阿尔泰山的时候,感慨于此处的无限风光,把自己无畏而忠诚的近卫军留了下来,他们就是生活在白哈巴的图瓦人的祖先。还有传说,图瓦人是成吉思汗为自己选择的守墓人,他们被称为林中的人”“蓝翎军团

山谷之中的白哈巴村以一条公路为中心线,向两边展开,小木屋依山势松散地排列着。我在看白哈巴介绍时说,这里分为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边防区三个部分,可实际上只靠观察根本分不出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居住区之间的区别。他们都用木栅栏围着大大的院子,有些则停放着拖拉机,有些院子里有牛羊或马儿吃草。白哈巴的常驻居民虽然也是牧民,但饲养的牲畜较少,周围的山脉就能提供足够一年量的牧草,他们不需要带牛羊转场,只需要把它们直接放养在附近山里。院子中间的小屋子都有着人字形的铁皮屋顶,墙体则是圆木垒成,其间的缝隙塞着干燥的苔藓,据说可以起到挡风保暖的作用。有些屋子的窗框被涂成了蓝白色,据说这是图瓦人居住的一个标志。蓝白色是图瓦人的颜色,这关乎他们的信仰,是他们的图腾。可到了现在,也不是每户图瓦人都把自己的家涂成蓝白色窗框了。有些院子里搭着蒙古包,是图瓦人在夏天待客用的。

从喀纳斯到白哈巴村的班车如今每天都会带来几十乃至上百位游客,民宿、餐厅因此诞生。虽然大部分游客都当天往返并不过夜,但看看百公里外曾经也远离尘嚣的禾木村如今的模样,也许可以望见白哈巴村的将来。

我甚至路过了一个建造中的民宿,院子里养着帅气的阿拉斯加。民宿主人告诉我,他是从四川来白哈巴的,等明年他的民宿就将成为这里最好的民宿,他还会拥有一个专门带着游客体验几天几夜山脉骑行游的马队。 当地的游牧民族和生活方式必然有不可逆转的改变。而此刻的我,还想体验一下现代化真正到来之前仅存的宁静。

我在白哈巴待了三天,走遍了每条小路,爬遍了周围的小山坡,体验着这里的广袤、苍茫、静谧、豪迈和坚韧。我一圈一圈地走,想留住这里的每一刻时光。我有了一个最喜欢的牧民家,它拥有着巨大的圆形院落,总是停着辆绿色的拖拉机,还有一群会瞪视着人的小羊。灶台是露天的,可以看到泛着金属光泽的锅具,可以看到炊烟袅袅升起。它位于村落的高处,从它身边可以看到白哈巴最浓稠的夕阳。

我在山野里游荡,感受到轻盈与孤独,一种属于过客的孤独。眼前的一切与我习以为常的世界全然不同。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这里是李娟描述的世界,这里原始的劳作与生活,在我眼中格外神秘、迷人。

Tips

前往白哈巴村需要提前办理边防证,可以在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办理。

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有班车前往白哈巴,班次较少,需提前确认回程时间。

边防重地,请勿使用无人机,或擅自前往国境线。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