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北京曲剧 “京腔京韵”艺术的经典
作者:文 / 符振彦 图 / 北京市曲剧团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10-01 16:25


北京曲剧原名曲艺剧”“曲剧,是京味最浓的戏曲剧种,也是唯一的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为长,适当上演其他题材,将北京的皇城文化、平民文化、胡同文化、民俗文化等承载于一体。浓郁的京腔京韵,独特的说唱性声腔音乐,展示着它在中国戏曲之林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与靓丽的风采。2021 9 29 日,北京曲剧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曲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北京城区的传统说唱曲艺八角鼓。八角鼓原为在满、蒙等旗籍子弟自娱自乐活动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演唱大多使用八角鼓乐器击节而得名,至今已有200余年。

1952《柳树井》魏喜奎饰招弟

1953《张桂容》

1957《啼笑因缘》

1957《天仙配》

八角鼓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声腔声韵,吸收了明清以来各地流行时调、俗曲、戏曲、说唱音乐,曲调风格和发音比较高亢、激昂。随着时光的延伸,八角鼓的演唱逐渐产生出岔曲、牌子曲、拆唱、单弦、联珠快书等多种形式,按照特定的程序、仪式依次进行表演。

《柳树井》的成功上演标志着从八角鼓说唱艺术到北京曲剧戏剧艺术漫长的孕育过渡转化最终完成,一个新的剧种——北京曲剧诞生。

随着《柳树井》的上演,北京曲剧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多家北京曲剧表演团体。周恩来总理对于北京曲剧给予了很大鼓励,曾多次邀请魏喜奎到怀仁堂参加晚会演出,并说 你们的曲剧,填补了北京地方戏的空白。

1957《杨乃武与小白菜》

1958《骆驼祥子》

1959《野火春风斗古城》

1961《回春记》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曲剧剧目题材丰富,演出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出不少受观众欢迎的好戏。由关士杰导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演出当年轰动北京城,在此基础上排演了《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等反映北京近现代生活的剧目,这三部曲剧被人们并称杨啼骆,展现了北京曲剧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剧目曲牌选择准确,唱腔设计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并密切配合剧情的发展变化巧妙布局。不仅丰富了曲剧音乐的表现力,为曲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扩大了曲剧音乐的影响。1959 年,北京市曲艺团(曲剧队)成为国营文艺团体 ;1979 10 月更名为北京曲艺曲剧团 ;1984 4 月正式确立为北京曲剧团。多年来,先后创排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曹雪芹》《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等 140 多台剧目,其中《烟壶》《龙须沟》《正红旗下》等剧目先后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剧目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以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各类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要奖项。

看过北京曲剧的观众,特别是北京人,就会喜欢上它,因为有说有唱,曲调丰富,很接地气儿。

1980《珍妃泪》

1980年代魏喜奎为演员说戏

1988《婚恋面面观》

1991《靠山调》

北京曲剧强调声腔音乐必须为京腔、京韵、京味,形成说唱风格较强的曲调,抒情色彩浓厚,多数曲牌、唱腔都以半说半唱的方法来演唱,通俗易懂。演唱时要求演员吐字清晰,节奏鲜明,京字京韵,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说唱性是北京曲剧声腔特色的核心,唱近似说,说衔接唱,自然且口语化,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说得清,唱得明,观众不用看字幕也能听得明明白白。唱腔上没有过多技巧的炫耀,有比较生活化的感觉,听着不会让人感觉沉闷和拖沓 ;念白时的台词更让人感觉亲切,平易近人。曲剧的台词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像姆们”“敢情”“棒槌”“蝎子拉屎——独一份等北京老话儿和歇后语都出现在演员们的对白中,亲切之余还会让人会心一笑。

北京曲剧的主奏乐器为三弦和高胡。起初乐队只有六七个人,用的乐器有鼓板、三弦、扬琴、四胡、高胡、笛、笙、小低胡、唢呐、小锣、小镲、八角鼓等,全由几个人兼操。从 1958年到 60 年代中期,乐队人员有所增加,保持在 10 人左右,主要增加的是有了专职的二胡、中胡、琵琶、大革胡(后改用大提琴)、贝司。近 40年来,有了专职武场,增加了古筝、中阮、定音鼓等乐器,并设立了指挥。大部分都是民族乐器。二胡婉转,琵琶清脆,笛声悠扬,笙音悦耳,小鼓急促,大鼓声威,非常好听。

1995《烟壶》

1996《龙须沟》

1999年北京工人俱乐部《茶馆》连演100场 剧场内搭设景观

1999年北京市曲剧团原凌金玉与老舍夫人胡潔青老人

北京曲剧表演形式以演出清代及近现代戏为主,在表演上也以生活气息浓郁而见长,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北京曲剧是戏曲而非传统的戏曲,贴近生活而非生活的翻版,有程式而非程式化。同时,北京曲剧在发展过程中也借鉴了一些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特点,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与自身风格相宜的表现手法,经过融化、提炼来丰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形成了既有戏曲特征又具独立剧种品格的边缘戏曲类型。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戏曲,主要就是因为节奏太慢,唱腔咿咿呀呀转个半天唱不完一句,要么就是戏词晦涩难懂,讲究韵味不易学唱,而北京曲剧恰恰弥补了这些缺憾,节奏紧凑,唱腔通俗,唱词易懂。看过的人就会喜欢上,也愿意去欣赏。

在北京曲剧的孕育阶段,历代名家、名票所传承的八角鼓艺术,以及北京各类鼓曲艺术的繁荣发展,为曲剧的兴起输送了艺术人才。以魏喜奎、曹宝禄、李宝岩、孙砚琴、顾荣甫、尹福来、佟大方、联幼茹、彭子富、郭筱霞、赵俊良、王凤朝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既是北京曲剧的拓荒人,也是曲艺艺术的优秀传承者。他们在北京曲剧中创造的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韵味十足的演唱为观众所喜爱,至今难以忘怀。

为了传承、培养曲剧事业接班人,北京曲艺团于1957年、1960年举了两期曲艺曲剧学员班,培养了北京曲剧演员李志义、谢群、莫歧及韩新民、黄坚等;1975年北京曲艺团在北京艺校举办曲剧学员班,这批学生成为日后曲剧崛起的新生力量。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演员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赵国来、许承章、盛国生等。七五届学员凌金玉任团长主持工作期间,相继排出了《烟壶》《龙须沟》《茶馆》三台演出超百场并获国家奖项的剧目。甄莹等人获北京市政府金菊花奖,孙宁获文化部第六届文华表演奖,许娣和张绍荣分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批曲剧人在当时曲剧的舞台上挑起了大梁,并作为当今时代的曲剧艺术家肩负起将北京曲剧薪火相传的重任。

2014《正红旗下》

2016《徐悲鸿》

2018《翦氏夫人》卢雪文饰翦氏夫人;盛国生饰翦八士

2019年北京市曲剧团乐队合影

1988 年北京戏校举办过曲剧中专班,1999 年北京市曲剧团委托中国戏曲学院招收了曲剧历史上首届具有本科学历的曲剧表演班 22 名大学生,如今他们中的郭曾蕊、李相岿、李永德、王玉、陈虹菁等已成为曲剧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2008 年曲剧团第二次委托中国戏曲学院招收曲剧表演班 25 名学生入院学习,如今,彭岩亮、胡优、宋洁、洪嘉利、汪鹏、单斌、赵浩博、鲍明明、颜瑾、金龙、崔琬、王璐、秦玮莉等新秀也已在曲剧舞台上崭露头角。2013 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剧中专班和 2018 年中国戏曲学院曲剧本科班则为北京曲剧的将来提供了后备力量。但是,当年被称为天下第一团的北京市曲剧团,肩负着创作、表演、传承北京曲剧的重任,始终存在着人才匮乏、招生困难的问题。

如今,北京市曲剧团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依托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招收了多批北京曲剧专业学生,并通过名家传戏向青年演员传授了部分经典剧目,对剧种历史、音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工作。近年来连续组织展示展演、进社区校园、讲座导赏、艺术普及、对外交流,并有诸多新创剧目获奖,对北京曲剧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然而,人员急速流失和剧种基因突变的困境仍摆在面前。

目前,在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房山区等10余所中小学开展北京曲剧普及教育,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和社团活动。辅导学生表演的曲剧节目多次在区级艺术节获奖,并为方家胡同小学创排出北京曲剧儿童剧《宝船》,获2019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连续多年辅导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排演北京曲剧《四世同堂》。近6年来,北京曲剧通过教育普及活动辐射中小学生4500余人,总课时累计超过5000次,参与授课老师近30名。北京曲剧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

2020《宝船》(儿童曲剧)方家胡同小学

2021《家》

2020年文旅部名家传曲项目北京曲剧三弦弹奏技法传授

Tips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海户西里 30 号综合楼

电话 010-67249944

公众号 :北京市曲剧团

参考文献:顾伯岳《北京曲剧史料简编》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