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中国园林博物馆 诗情画意园林间
作者:文·图 / 张志强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10-01 18:41


园林,是人类向往的美境。中国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2013 5月开馆,占地面积 6.5 万平方米, 全面展示悠久、灿烂的中国园林文化。是北京 市科普基地、 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进入北京园林博物馆(以下简称园博馆)大堂,便看到大堂北端是一座画轩,左右两侧是彩画抄手游廊,前面各有 3 木海观鱼,观赏金鱼是园林一趣。画轩内置太湖石青莲朵青莲朵本是南宋临安赵构德寿宫庭院中的太湖石——芙蓉。乾隆十六年(1751 年),置于圆明园中,石的下方刻有乾隆御笔青莲朵。民国年间,青莲朵移至中山公园 ;2013 5 12 日,青莲朵移至园博馆。大堂西侧是巨幅的绿植生态墙,长 28.4 米、高 8.9 米,以各种绿植组成大幅画卷。大堂东侧巨幅电子屏幕轮回展示了园博馆的各个展厅。

中国园林博物馆

商周的“囿”与”台“

汉代瓦当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王维“辋川别业”立体层雕

中国古代园林厅

这里是核心展厅,大厅两侧左陈新疆南部的巨树胡杨木,它的树根能扎到地下20米;右陈新疆奇台县的巨型硅化木(亦称木化石),根径2米,长约38米,来自几百万年前。

面对钟灵毓秀的大地山川,先民们倾情向往,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300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了园林的雏形——囿。君王、贵族在圈起来的山川里游猎,《诗经大雅》:王在灵囿……王在灵沼……”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在建章宫的西北部建造了历史上第一座仙苑式皇家园林太液池,象征东海 ;太液池中 3 座小山,象征蓬莱、方壶(方丈)、瀛洲,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固定模式。

东汉晚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园林从游猎、通神逐渐转化为游赏寄情,园林内加入了世俗题材,景色更加接地气。展厅内实景模拟《王羲之曲水流觞》,展现了东晋文人陶醉于林泉之中。

隋、唐两朝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和清幽的寺观园林。王维的罔川别业以诗画精神突出了林泉之胜、山之幽深。白居易曾建4处私家园林,以泉石竹树养心,凭诗酒琴书怡性。隋唐时期的私家园林更具浓郁的艺术特质。宋朝的园林艺术表现文化氛围浓郁,代表着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兴建艮岳,艮岳有岩峡洞穴、亭阁楼观、乔木茂草……”许多观众在艮岳的沙盘前驻足细细观看。

宋朝的园林艺术专著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论已经形成,李明仲于北宋熙宁年间著《营造法式》,详细记载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规范。

元朝各地的寺观园林非常兴盛,元大都的潭柘寺、戒台寺、白云观经常游人如织。

明代朱棣迁都北京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以扬州、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园林,以广州、福州为中心的岭南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入了精深发展的极盛时期。

清代康雍乾盛世营建了三山五园:畅春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1860 年三山五园惨遭英法联军的焚毁,光绪十二年以备操海军的名义为慈禧太后重修清漪园,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顶峰与最后的辉煌。

中国古代园林馆的出口处有一巨大的灵璧石,园林的核心元素是叠山、理水。灵璧石之设,为中国古代园林做了最好的总结。

艮岳沙盘

灵璧石(古代园林厅出口处展品)

中国近代园林图版

园林是戏曲的最佳舞台

中国造园技艺厅

中国近现代园林厅

中国近现代园林厅分为中国近代园林(清末至民国)和中国现代园林两个部分,重点展现新中国园林事业走向繁荣的历程。

1907 年,北京西直门外初步建成的农事试验场拉开了中国近代园林的序幕。民国期间许多城市有了公园,一些知名大学的校园内也建有景区。

1949年以后,各个城市恢复、改造、提高了原有园林的规模和质量,园林真正成为了人民的园林。改革开放以后,园林事业获得空前发展,许多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的园林成为国际大型活动的场所。每个城市都将园林规划、园林管理融入城市建设。在一面展墙上名列了全国135个著名园林,如苏州拙政园、 扬州个园等。

中国园林文化厅

展览主题为文心筑圃、诗情画境。文化艺术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是文化艺术的寄托。中国园林与传统哲学、文学、书画、戏剧、音乐相融相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

展厅内设置了园林中的戏台、书房以及昆曲《牡丹亭》的场景、《红楼梦》大观园海棠诗会的场景。展品有园林主题图案的明代青花瓷盘、园林名画等。

中国造园技艺厅

展厅分以园林造景立意、造景技法、园林基本要素和传统造园流程 4 个部分。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是造园的主旨。园林造景贵在灵活 , 有定法而无定式 ;妙在情景 , 变幻中出新意。造园的基本要素为: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建筑是园林的关节,细致精巧布堂、轩、馆、舍、阁、榭、舫、亭、廊,园林就活跃起来。造园技法有借景、抑景、对景、框景、透景、漏景、添景、障景。

叠石、理水与建筑相谐

畅园一架五折的小石桥

余荫山房 外景

竹鞭盆景

双环亭

世界名园博览厅

展览主题为名园览胜、海外撷珍。园林是世界文明的有力象征,展厅主要通过图板、沙盘、多媒体成像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名园,如法国凡尔赛宫花园、瑞典国家花园、纽约中央公园、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南非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日本禅宗花园等。

室内展园

园博馆内有3个室内展园:畅园、片石山房、余荫山房,形成了馆内有园,园内有馆。这3个南方园林都是由原景区的园艺师、匠师,按照原貌建造的,许多原材料也是由原地区运来,以求原汁原味。

室外展园

走出园博馆大厅西门,便是室外展园,沿路走过白石拱桥,便看到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在山坡路的左侧有一个孔雀园,孔雀园之西北便是双环亭,仿古迹双环亭而建。

塔影别苑的主要建筑是镜影亭、澄爽榭、游廊,镜影亭外有石桥连接澄爽榭。湖东岸石舫仿北京大学燕园石舫而建,石舫又称不系舟,寓意志在五湖四海。镜影亭的对面是一座辉煌的涵虚、罨秀牌楼,目前正在维修中。塔影别苑以高耸的永定塔、山峦为借景,蓝天白云下塔、亭、榭、廊的倒影映入湖中,湖中的黑天鹅、白鹅、麻鸭、金鱼在游戏,造景空间格局大,层次丰富。 从塔影别苑东行, 还未走到半亩园,路左侧就传来汩汩的流水声, 原 来 小山坡有一个小瀑布。半亩园是一座北方私家园林,檩柱、门窗、廊子都漆以棕色。西侧的园门为正六角形,东侧园门为门楼形,二门之间形成院落

塔影别苑

塔影别苑与一亩园过渡区域

半亩园

从西门进园发现园内建筑物很多,但是布置得十分巧妙,主要建筑先月榭、留客处、曝画廊、妙参莲谛、云荫堂、玲珑池馆等高低错落地安排在湖池的四周。造园者在建筑物的前面植以若干树木,在绿色的掩映下让建筑物半露半藏,这种瘦身法真的很妙。

从半亩轩榭向东而行,在岔路口远远就能看到一座青石牌坊。沿着山路向上,行至不远便有一条木栈道,走到尽头便看到吟红斋,但要走一小段山路才可到达。

从吟红斋上山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沿山路前行,另一条是通过左侧的叠落游廊前往,为了多欣赏景色我走了山路。

走了几十米山路就到了染霞山房, 它是馆外的展园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面阔 5 间,殿前接卷棚抱厦3 间,屋檐下、廊柱间、斗拱皆绘苏州彩绘。染霞山房抱柱上有楹联:尽饶红叶争繁盛 , 却与白云结好邻,这是乾隆《题王原祁虞山秋色图》中的诗句,楹联诗句有点题描景的作用。抱厦四周有坐凳栏杆,游人可以悠闲地坐看着远处的永定河、全馆景色。

走到园博馆大厅的后身,进得馆去便是夕佳阁,夕佳之名取自陶渊明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佳阁是一个快餐厅,对面便是清音台 ,是一个演戏的舞台。园林里看戏,真如王羲之所云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到园博馆每次观看都有新的感受,展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

半亩园

染霞山房叠落廊

清音台的抱厦与廊柱

Tips

地址 :北京丰台区射击场路 15 号。

交通 :地铁园博园站换乘专 115、专 55中国园林博物馆站下车。

时间 9:00-16:3015:30 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免费,须在官网预约。

电话 010-63915025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