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马尔康的嘉绒碉楼、官寨和碉房
作者:文·图 / 马恒健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12-01 21:22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是嘉绒藏族同胞比较集中的聚居之地。横贯马尔康市、全长 90 多公里的梭磨河峡谷,层峦叠嶂、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峡谷内,春夏飞瀑流泉、杜鹃如霞,金秋野果飘香、彩林如屏,冬季悬冰流珠、雪山壮丽。梭磨藏语含义为岗哨多”,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梭磨河两岸的河坝、山坳、高坡,关卡重重、碉楼林立、官寨盘踞。当腥风血雨化为羌笛杨柳,其标志性建筑的高大坚固的碉楼、倾颓的土司官寨、原始古朴的碉房,仍然向人们述说着嘉绒藏族同胞的难忘岁月。

早在明代,朝廷在嘉绒藏族册封18 个土司。如今的马尔康地域,即为当年的梭磨、松岗、卓克基、党坝土司所辖地,称为嘉绒四土。除党坝位于大渡河畔,其余均坐落于梭磨河峡谷之中。

马尔康寺院的战碉

马尔康寺院的战碉近景

沙尔宗镇从恩村寨碉近景

西出马尔康县城,沿 317 国道行17 公里,直奔松岗镇直波村,直波碉楼便在此。沿村口被称为天梯的石板道,拾级而上,一幢幢古朴美丽的嘉绒民居和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簇拥着一座高入云天的碉楼。这是马尔康最雄伟、最精美的八角碉楼之一,当地人称北碉楼。根据对碉楼木片进行的碳 14 测定结果,该碉楼建于公元1230-1400 年之间。

据当地人介绍,北碉楼通高 43米,共 13 层,碉楼内各楼层以小圆木铺垫,其上用木柴平铺密集,木柴上叠放枝桠后铺黄泥,再逐层锤打坚实,夯打坚实后大约厚尺许。二层设出入门,三、四层以上开藏式斗窗,供采光、瞭望、射击之用,碉顶外沿略微凸出碉身。

该碉楼内每层之间有活动的独木梯相通,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碉楼底层被突破,仍可在楼上拒敌。碉墙上开的窗口和射击孔均向下倾斜,攻碉者的箭矢枪弹不能直透。底层有暗道口,暗道向上通往相距 100 多米高坡上的另一座碉楼,向下通往梭磨河边以便取水。这暗道比人们想象的宽敞,背水的两人在中途相遇,可擦肩而过不会碰撞。

过了这座碉楼,便踏上了蜿蜒向上的木栈道。栈道尽头,便是高达33.5 米的南碉,其建筑形式同于北碉。绕南碉转一圈,却不见碉门。抬头仰望,离地面 10 多米的高处,开有一个比门小、比窗大的入口。不难想象,这是为了安全起见,一旦有事,搭上独木梯翻进碉内,再将木梯收纳,如此便断绝了敌人进入碉楼的通道。

细看南碉墙体,由不大的片石和黄泥砌筑,并无特殊之处。不过,它的锥形多棱柱体碉身,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自下而上向内倾斜,倒是遵循了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半个多世纪来,它已经倾斜 2.3 米,且经历 3 次大地震而安然无恙,因而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令人惊叹之余,无数疑问在我心中接踵而至 :它的地基,是否精心选择、打造?它的石片粘合物,在黄泥中是否有特殊的添加剂?它的内部结构,如每层楼的梁架,是否对碉身有强化作用?……

伫立南碉碉楼下,视野非常开阔,直波村色彩艳丽的藏居尽收眼底,蜿蜒西去的梭磨河傍镇而过,梭磨河对岸的逶迤青山上,昔日宏伟的松岗土司官寨遗址遥遥在望。再返回直波村,只见民居乌黑的山石墙体上,用白色的涂料勾勒门窗、墙角 ;紫红的屋檐和栏干,绘有金刚橛和吉祥八宝图案;屋顶的四角,砌垒着白色的尖角石块;晾台的周围,飘扬五颜六色的风马旗和经幡。乍看藏居毗邻相连,但屋与屋之间有狭窄巷道,且略有错落参差。有的户与户顶部之间,还有廊道在空中相通。由于每一幢房屋大致相同,行走其中,很快便不辨东西,犹如进入迷魂阵。可以想象,这种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相连的建筑格局,在部落间的冤家争斗和外敌入侵中,本身就是一种克敌自保的防御体系。

马尔康县境内的八角碉,目前共发现 3 座。还有一座是位于脚木足乡白莎村的波学碉楼。它通高 43.2 米,共 9 层,是已知全国最高的八角藏碉。

沙尔宗镇房碉

沙尔宗镇哈休村碉房

松岗土司官寨遗址和碉楼

直波北碉楼

松岗土司官寨遗址,位于梭磨河北岸的卧龙山冈上。据可查的史料,至 1950 年止,松岗土司家族传了 25代。历史的久远和底蕴的深厚,令松岗土司显赫一时。因此,其官寨当年修建得富丽堂皇,所耗人力和财力,在当时马尔康堪称是四土之最。可惜的是,它在 20 世纪 30 年代毁于一场大火。

如今卧龙山冈上的松岗土司官寨,仅余两座四角碉楼,分别为东碉和西碉。东碉坐东向西,外观完整,共 9 层,它的入口位于碉楼西部墙面,东面墙体上有一幅用白石镶嵌的牛角图案。西碉位于官寨以西,也为 9 层,顶部已经破损,它的东面墙体有上下两道门,与东碉入口相对,该碉楼的底部四周墙角破损。

从体型上看,直波村的两座碉楼好似窈窕女子,松岗土司官寨碉楼则如魁梧汉子,它的墙体,明显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窗户比民居开口小,且有铁栅、铁板窗门。碉楼顶部的四角,有悬挑的角堡,角堡内开有俯射的枪眼。此外,碉楼各面、各层墙上,也开有射击孔。因此,凡遇敌情匪情,松岗土司官寨的人们便躲进碉楼。珍宝细软等物,在平时也储藏于碉楼里。

昔日雄踞于马尔康大地的四土司官寨,松岗土司官寨尚存遗址,梭磨、党坝土司官寨仅有遗迹可寻,唯有卓克基土司官寨保持完好。

马尔康嘉绒藏区的碉房,代表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也指向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在碉房的高楼层,均有半外围或三方外围的悬空于屋外的过道,过道向外的一面,用交织的松枝柏桠遮挡,令人有神秘之感。远看整幢碉房,既似古代战场的木制瞭望塔,又像当今飞机场的指挥楼。这种奇观的产生,却是源于一种无奈,是生存所迫而激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致。具有优良防御功能且宜于人居的碉房,是当地最有效最实用的建筑。

碉房了体现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理念。墙房用石块拌泥垒砌,大石为基,小石填缝和造型,内部以圆木为横梁加固。圆木立柱支撑楼层和隔出房间,屋内除牲畜圈以外的房间墙壁,以方形或棱形的薄木板覆盖,使人感觉既干净又温馨。楼梯一侧和经堂的镶木墙面,还绘有莲花等吉祥图案。在靠近厨房的客厅,放置有锅庄,又称火塘,平时待客、用餐多在这里围坐。火塘上方为尊贵席位,供客人和长辈就坐,左面是主妇座位,是固定的打酥油茶之处,橱柜和佛龛则位于主妇座位后面。

直波村民居

直波南碉楼

直波南碉楼入口

卓克基官寨

马尔康的沙尔宗镇牙尔根寨还有一幢建于清代、高约 20 米的 7 层碉房,它三楼以下无窗,三楼及以上楼层仅开小窗,近似于射击孔,悬空过道在五楼以上半环绕。屋旁的一块小空地上,有白雪般的石块堆砌的玛尼堆。这幢碉房的主人说,他也将经堂置于顶层,这是离天最接近的位置。卧室和厨房则位于中间几层,最下层则是牲畜圈。在屋里上下的楼梯,是一根独木制成。

碉楼、土司官寨和碉房民居,是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奇迹。

Tips

路线 :从成都出发, 沿蓉昌高速到马尔康市,行程 300 公里,用时约 4 小时。从马尔康市沿 317 国道到松岗镇直波碉楼,行程 25 公里,用时约 0.5 小时。

特色美食 :藏香猪小炒肉,牦牛肉肠,炒松茸。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