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草编 草叶巧变艺术品
作者:文·图 / 符燕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2-12-01 22:16


蚂蚱、 蜻蜓、 鸵鸟、 丹顶鹤、十二生肖……在北京市顺义区张镇吕布屯村曹雪梅的居家工作室,刚一见面,这位草编手工技艺传承人热情地将她制作的草编作品一一摆放出来,边摆边说 :现有的已经不多了,只要一编出来就会有人看上它,或买或赠,就被喜欢的人带走了,作品根本就存不住。眼前这些草编手工艺品个个活灵活现,不由得赞叹她那独特创意和精巧的手工技艺。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手工艺。据考证,我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 7000年之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能够使用的材料有限,多为身边最好取用的植物、石材,植物中的草本植物,本身因为纤维柔韧,取用便利,自然成为人类最经常使用的材料。结草为衣,黄冠草服 ;芒履草裙,蓬流草跋 ;苫草为庐,荆门掩扉……”这些诗句生动记录下先人们的生活场景。草编因其品种繁多,又能按需制作,并可任意造型,永久保存,因而被誉为民间一绝。在民间广泛使用的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发展已形成规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唐朝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里的诗句,那时的蓑衣和斗笠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清乾隆年间,已有草编的简单又好看的小动物,或卖或用作走亲访友的礼物,其中有蚂蚱、蛐蛐、蜻蜓、蝴蝶、蛇、知了等,广受人们喜爱,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20 世纪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以迅速发展,品种越来越多,掌握草编技艺的手艺人也逐渐多起来。

因为各地物候差异,草编手艺人们因地取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草编制品。选用嘉定的黄草、山东的蒲草、浙江的金丝草、北京的棕叶等原材料,借助重叠、折压等编成各种生活用品,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都很受欢迎。2008年,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曹氏草编手工技艺传承的源起,曹雪梅回忆说,那是 2008 年的一天。她带着女儿到紫竹院公园游玩,公园非遗制作区的草编摊位留住了她们的脚步,女儿吵闹着不走,想要一只草编小蚂蚱。看到摊主编出的作品那么招人喜爱,曹雪梅也动了心思 :自己也要学草编。于是就带着女儿多次去紫竹院公园,每次去都会在草编摊位细心观看,看你这么喜欢草编,要不,我教教你吧。摊主被她的执着感动了,就这样,曹雪梅开始学习草编手工技艺。

为了学到更多的草编手艺,2010 年,她前去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草编大师李自亮家,上门拜师学艺,以求学到更多的草编技艺。

平邑李氏草编艺术起源于清朝初,成熟于清中期,流行于清后期、民国及建国初期,大多作为一种儿童玩具和观赏艺术品而存在。平邑李氏草编作品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声名远播,不仅经济实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和鉴赏功能,历来为沂蒙人民所喜爱。临沂市级非遗——平邑李氏草编第五代传承人李自亮出生于草编世家,其高祖父李万松于清道光年间师从于民间艺人,掌握了草编技艺,后传于曾祖父李瑞宝,再传于祖父李兆存、父亲李现俊,直至李自亮已传承了五代。跟父亲学习并掌握了草编技艺后,李自亮不断开发新的品种,由以前单一的蚂蚱,多到了几十种,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丹顶鹤、百灵鸟、十二生肖等,并对草编材料进行了更新。过去草编用的野外采集的草,编出来的工艺品保存时间短,容易变色、折断,实用性和欣赏性不强,而李自亮选用不同颜色的塑质材料,编出来的作品不仅颜色靓丽,各种颜色搭配合理,形象逼真,且可长期保存,不易损坏。他还经常参加各级非遗文化展、民间文化展等,节假日到一些旅游景点、集市现场展示宣传草编手艺,并销售产品。曹雪梅跟着师傅学习草编技艺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202112月,曹雪梅获批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得到名师的真传,曹雪梅又将其草编理念与自身掌握草编技法相结合,并结合顺义张镇地区出产的草本植物,在使用传统草本植物外,也选用棕叶、马莲作为主要材料。选好草编材料后还要经过蒸煮、晾晒、防虫、除卵等工序,用撕、拉、缠、绕、打结等手工编织手法,形成了系列,在原有的传统草编技法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单叶单编法、双叶单编法、双叶双编法、正反扣编法、多叶多编法、席编法等一系列草编技法。

以上几种草编方法在编制过程中单一使用即可以编制简单的小品,如蚂蚱、知了、玫瑰花等,两种或者三种混合使用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艺术品的编织。熟练掌握草编技艺方法,可以得心应手地编制出自己喜爱的各种作品。热爱草编的曹雪梅在编制过程中享受着更多的快乐。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博大精深,草编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之一,触动无数人的心。在现代生活中,草编的样式也在不断创新,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学习,使草编这项技艺的传承越来越广泛,草编作品也越来越多。

经过多年的研究编织技法,曹雪梅草编的作品样式丰富、形象生动,除了原来编织的动物形象作品,又增加了实用性作品及艺术作品。如章鱼钥匙托、茶具套、仿画类艺术品等,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作品,有玫瑰花、蚂蚱、知了、蜻蜓、蝴蝶、蜘蛛、小鱼、壁虎、大虾、螳螂等,二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如光明广场地标、龙凤呈祥、金鸡报晓、中关村地标、龟鹤延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等,整体风格形象生动、古朴素雅,很受市场欢迎。

作为北京市顺义区张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项目传承负责人,曹雪梅于2018年带着草编这项传统技艺参加了海峡两岸高雄三山五园文化巡展、民间文化展;草编进北京中关村、北下关、展春园等各大社区,进顺义区张镇中学、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等校园,进顺义河北村文化园、玉渊潭等景区,进芳草地侨福购物中心、印象城等大型商场参加活动,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学习,扩大了草编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有魅力。

目前顺义区实训基地已培训数百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褒奖和群众的赞扬。

如今,曹雪梅又有了新的构思,她充满自信地表示,要用草编这门非遗技艺编织出圆明园的十二兽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牢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传承人曹雪梅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