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杭州独独占了两项: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和径山茶宴。径山寺是茶道起源地,西湖龙井更拥有着许多文人雅士的传说。
在杭州,茶的意义远不止经济作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这些流传上千年的历史故事,连同茶园、茶农、茶叶博物馆、新一代传承人的探索与发展一起,构成了杭州丰富的茶文化生态环境。
径山寺山门
禅茶径山,茶圣著经之地
都说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龙井的赫赫有名自是不必怀疑,径山茶也同样历史悠久且名扬海外。如今说起“茶道”,许多人首先想起的都是日本茶道,可实际上杭州城外50 公里处的径山寺才是日本茶道茶宴文化的起源。
通向径山寺入口的“茶竹步道”,栈道边是无尽竹海
1200多年前的唐朝天宝年间,法钦禅师在径山开山建寺,至南宋宁宗时期,径山寺成为五山十刹之首。
展出的画卷里能看到径山寺鼎盛的旧时模样
“禅茶一味”的发源之地
唐宋时许多日本僧人千里迢迢来到径山寺学习,其中知名者有俊芿、道元、圆尔辨圆、南浦绍明,他们归国后开宗立派,视径山为祖庭,建造的寺庙几乎都多多少少仿制自那鼎盛时代的径山寺。它因此影响了许许多多日本寺庙的建筑风格,比如日本京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东福寺,奈良七大寺之一的兴福寺,镰仓建长寺等等。
门口照壁上写着“天下径山”四个大字
在径山寺建寺当年,法钦禅师亲手种下几棵茶树,第二年茶树就长满径山寺周围山谷。径山茶自然成为了寺院招待客人的最佳选项,并逐渐发展出整套茶宴礼仪,品茶甚至被明确写入了僧人的日常功课要求中。在径山学习的日本僧人不光带回了建筑样式,更带回了中国的茶经典籍,径山寺的茶籽、种植技术、茶具和茶宴,它们演变成崇尚“禅茶一味”的日本茶道。
径山寺最高处的凌霄阁
下了径山寺通行车,我沿着名为“茶竹步道”的栈道走向径山寺入口,望见栈道边无尽的竹海,远处茶园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连峰沓嶂不知数, 重重相抱如青莲。”宋代苏辙描述的径山美景就这样直接呈现在我眼前,仿佛千年来不曾改变。深山、古寺、云雾、竹海、茶园,所有意象叠加在一起,这番景象让我忽然无比坚信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断言。
径山寺出土的宋代天目茶盏
径山寺曾经多次毁损又重修,如今新修的径山寺,是考察日本京都东福寺和镰仓建长寺后获取灵感重建的,试图恢复径山寺最繁盛的宋时模样。这种修建与重建行为本身宛如一种微妙的轮回,重修后的径山寺一派七朱八白的宋代建筑样式,庄重、古朴、雅致、内敛。
如今的径山寺一派七朱八白的宋代建筑样式
走到栈道尽头,进入径山寺入口,照壁上写着“天下径山”四个大字,前庭古树参天,让人不由自主驻足停留,前庭后是全木结构的五凤山门。我走过山门,一路向上,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雄宝殿、潮音阁、观音殿,直至径山寺最高处的凌霄阁,沿途经过了左右祖堂、客堂、灵泽龙神殿、药师殿等等。径山寺依山而建,层层向上,楼阁殿宇重重叠叠。我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径山寺,观音铜像在一片竹海里呈飘逸之态,远处的茶园如在云端。
小古城村附近,车道两边出现开阔的绿
以茶论道,径山茶宴
下山回到半山腰,走到一座殿堂侧面时,我偶然走进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一走进去我就开始庆幸幸好没有错过,这里讲述着径山寺的历史,自然不乏与茶相关的部分:展出的径山寺出土宋代龙泉青瓷、黑釉天目盏都算得上珍品,详细讲述的径山茶宴的故事,更吸引了抱着寻茶之心而来的我。
小古城村附近,车道两边出现开阔的绿
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中有关于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的记载,宋代径山茶宴愈加兴盛,入选非遗名录的径山茶宴正是宋代禅院茶礼仪。作为径山茶宴的开创者,径山寺如今每年都会举行一两场盛大的茶宴,古雅庄重、礼仪备至,但这些茶宴通常只邀请一些指定的人,并不会对普通游客开放。
一路遇见绵延不断的茶园
我找了许多资料,想看这个茶宴究竟如何举行,终于在这个博物馆里找到了最为详细的记录,以及茶宴每一步的照片演示。按照寺里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以茶参禅问道,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径山寺中的唐代龙井泉旧址
茶宴总共有十多道程序,从张贴茶榜开始,而后击茶鼓,在鼓声中恭请僧人和宾客进入厅堂,鼓声停止之后寺庙主持走入厅堂上香礼佛。此后是真正关于茶的部分的开始,煎汤点茶、行盏分茶,把茶杯依次送到每个人面前,而后僧人与宾客们问答交流,闻茶香、观茶色、吃茶,最后再次上香礼佛,谢茶退堂。
陆羽泉茶文化公园
这些程序中最复杂的环节是点茶。烘焙过的茶叶用茶碾碾碎,而后用石磨磨成细粉,这些细粉就是末茶(抹茶)。取一些末茶,过筛之后放入被称为天目盏的茶碗,分七次以不同水量、角度注入热水调成糊状,再用茶筅打出细密的泡沫。
同为径山茶,陆羽泉附近的茶园相对地势平坦许多
茶宴中使用的各种器具也都在这小小的展厅里展示,我饶有兴趣地一件件盯着看了许久,仿佛看多了就更能通过这些器具串联还原出整个仪式过程。
径山茶宴堂设古雅, 程式规范,礼仪备至,品格高古,清雅绝伦,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即便我无缘亲身体验径山茶宴,可依然能从细微处感受到径山寺所传递的茶文化。寺院里供游客免费饮用的水是老白茶,寺院里的龙井泉是唐朝遗迹,寺院里还有名为“ 妙喜”的茶室,原木质地的整体装修雅致宁静,如今的径山寺依然一如当年,传递着禅茶文化。
径山寺内的茶室雅致宁静
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的渊源,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径山茶宴对于近代“茶话会” 礼仪的形成,对杭州地区民间饮茶礼仪习俗的存续都有重要影响,民俗学价值突出。
《梦华录》带火了宋茶文化
我在径山脚下,被称为“禅茶第一村”的径山村停留,找了家农家乐吃午餐。大玻璃罐装的径山茶就这样放在桌上,供人随意泡茶饮用。
参观完寺庙可以来这里喝上一壶径山茶
径山茶为卷曲型毛峰,外形纤细。往杯子里倒一些热水,取一些茶叶扔进水里,茶叶一片片缓缓下沉, 茶叶会“片片下沉”是径山茶与众不同的特点。泡出的茶叶色泽翠绿,茶香馥郁中带着些兰花香,茶汤明亮。
农家乐老板骄傲地说,这些茶都是自家茶园种的,他们的茶园和旧居都在附近的山上,建造这座“禅茶第一村”之后,他们搬到了这山脚下。径山村是当地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市场化的运作与管理整合起全村茶园,打造出“径山村”这一原产地品牌,除了绿茶之外,抹茶产品也大受欢迎。
陈列着《龙井八咏》 的碑亭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径山村,农家乐老板告诉我,除了前往径山村和买茶的人之外,最近询问“点茶体验” 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梦华录》。点茶是唐宋时期的一种沏茶方法,点茶技艺高超的茶艺师能在茶汤上作画进行斗茶,茶汤表面的泡沫越细腻,作画的可能性也越高,这种手法也被称为“茶百戏”或者“水丹青”。
龙井八景景区里的茶艺馆,掩映在竹林树荫之中
《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角赵盼儿就是一位茶百戏的高手。这部戏的走红让许多人都好奇这神乎其技的斗茶是否真实存在,有些茶室抓住商机开出了点茶课,作为宋代禅茶起源的径山自然成为了想要体验宋韵点茶的游客们的首选之地。
在《梦华录》中,赵盼儿提到径山茶,说它“入口无涩,清香悠远”。这是一部宋代背景的电视剧,径山茶也确实在宋元时期与龙井、天目青顶茶齐名,被称为“龙井天目”,是贡茶的一种。
径山属于天目山的东北峰,山区雨水充沛,最高的茶园约在海拔700 米的位置。在参观径山寺的时候,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忽略茶园的存在,即便茶园的位置实在算得上遥远。
径山寺周围除了竹林就是茶山,其中400亩归径山寺所有,僧人们自行维护管理茶园。每年3月中下旬,径山寺都会举行洒净仪式宣告春茶开采。除了径山寺所有的茶,这山上另有3000多亩茶园归周围茶农所有,我选择的这家农家乐的茶园自然也就在其中。
从山顶到山脚,茶树依着山生长,云雾缭绕之中,茶叶刚刚抽尖,那新绿里是一种诱人的鲜嫩的美,是一派春天的颜色。
龙井村茶园中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址充满着文人风雅
陆羽泉与宋韵
离开径山村,车行至接近小古城村,地势平缓了许多,车道两边出现开阔的绿。茶山一重一重如同波浪起伏,错落有致,连绵望不到头。路边茶园里赫然出现了彩虹滑梯这样现代的设施,仿佛宣告着离径山寺的古意越来越远,可实际上我们前去的方向,是藏在径山附近一处与茶文化渊源深远的古迹。
相传陆羽曾游历到径山一带考察,被径山茶独特的风味吸引,在山下的苕溪畔泉水边搭建了茅屋隐居下来,种茶、制茶、研茶,并在这里写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当年陆羽用来煮茶的山泉如今名为陆羽泉,它的遗迹被修建成一座茶文化公园。
走进公园,遇见的是亭台楼阁, 水塘假山,偶有穿着汉服的游客走过,还有同样穿着汉服的茶艺师在煮茶点茶,手法行云流水。汉服拍摄、投壶、灯谜,如果不说它是古迹,我踏入这座公园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它是一个宋韵文化沉浸式体验主题公园。
这里穿着汉服的人也许反而是大多数。看着眼前场景,我也有一些怀疑,这真的是那传说中的茶圣隐居之地吗?终于,我找到了重修的那座曾经属于陆羽的小小的草庐,它被称为“陆羽著经处”,旁边就是陆羽泉泉眼。
就在这里,陆羽历时5 年写成《茶经》初稿,又历时5 年增补定稿。通过这部巨著,陆羽把普通茶事升级为美妙的文化技艺,系统性提出了茶道主张,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1
Tips
如何前往:
1. 公交:杭州市区可从六公园站(武林路庆春路口)出发,乘坐“六公园至径山寺专线”公交车,到终点站桐桥(约1.5 小时车程),凭身份证乘坐免费摆渡车,或步行4 分钟左右,至径山古道入口处。
2. 导航至“ 大径山游客集散中心”,此处可以凭身份证乘坐摆渡车免费上径山寺,也可从附近的径山古道入口徒步上山。
门票:30 元/ 人(杭州寺庙年卡可用)。
更多体验:游客可以选择前往径山游客中心和径山周边村落的茶室预约宋韵点茶表演,或者预约汉服点茶体验课亲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