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门观中轴 北京地铁撑起的城市脊梁
作者:文·图/ 王小米
发布时间:2023-05-05 21:47

北京,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时间的脉络深深烙印在它古老的肌肤,现代化的建筑不断在它穿越百年的身躯上高耸而起,宽敞便捷的高速公路以年为单位从中心向外延伸。地上空间以不同维度被高效利用,地下的钢铁战车也悄然丰富着通往东南西北的布局。看完了一站一景19 号线,让我们再看一看有着地下中轴线之称的8 号线。

《天桥遗韵》壁画中人物

《天子赴祭》壁画全景

《天桥遗韵》壁画中人物2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它是以故宫城为中心,自永定门到钟鼓楼,由南至北7.8 公里长的一条城市主干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创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结合与传承。中国人自古崇尚对称之美与中庸之道,城市的布局,也体现出了为人的道理。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称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地铁8 号线,便是沿这条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建成的线路,站点不仅囊括前门、王府井、什刹海等老地方,也向北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等后起之地。

《天子赴祭》壁画细节

《天桥遗韵》壁画全景

《天桥遗韵》壁画中手艺人

地上的景区丰富多彩,人声鼎沸;地下的站台,也逐渐展示了北京的文化特色,一上一下,遥相呼应。乘客即便是匆匆而过,也可以被浓浓的古都风采所感染。而这一切,一部分便归功于北京地铁站台中精彩的壁画作品。自1984年,壁画首次被应用于北京地铁站台以来,北京地铁少不了壁画艺术的装点。设计者根据各个地点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特点,采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多种不同主题的壁画,将其作为点睛之笔融入站台的整体设计中,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让我们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一起看一看那些充满古韵的壁画艺术作品。

《天桥遗韵》壁画细节

前门站换乘通道

前门站壁画《鹤舞长天》

前门站壁画《百花齐放》

天桥站 《天子赴祭》与《天桥遗韵》

天桥,可算是北京最著名的称不见桥的地方。作为四九城里著名的地标之一,它曾承载了老北京不同的两种文化:1910 年,它是天子之桥,明清时皇帝到天坛祭天时,必经天桥,天桥也因此得名;1914 12 月,想要称帝的袁世凯最后一次经过天桥,到天坛举行了祭天仪式,此后,这里便成为了平民之桥1934 年拓宽马路时天桥被拆除,天桥变成了一个只有其名,不见其踪的地名。尽管如此,无论是天子之桥的宏大盛况,还是平民之桥的民俗文化,都值得被记载和传颂。于是,天桥站的规划者们,通过两幅壁画,让老天桥的旧貌再次展现于世人。

前门站壁画《红绸歌舞》中人物

王府井站立柱花纹

王府井站站台内设计

王府井站站厅

《百年老字号》壁画

西侧壁画的主题为天子赴祭此幅壁画由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杜飞操刀。壁画长20.7 米、高3.2 米,取名《天子赴祭》,正是再现了当年皇帝率仪仗队前往天桥祭天大驾卤簿的宏大场景。整幅画以金黄色为主色调,背景布满代表皇家的祥云暗纹,辅以朱红色,这是明清帝王的御用颜色,不仅与站台其它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突出了皇家仪仗队的气势。画面上的内容十分丰富,皇帝奢华的坐骑居中,两面龙旗十分显眼。前部为法驾大乐队,后紧跟仪象开路。文武百官、佩刀大臣、侍卫、乐师等大批官员队伍浩浩荡荡,一抹白色在紧凑的阵容中突显而出,那便是汉白玉石料砌成的天桥。如今的天桥,早已变成了一个地名,而从这幅壁画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几百年前天子祭天的大部队从此经过的盛大场面。

《王府古韵》壁画

《富春山居图》壁画全景

《富春山居图》壁画细节

中国美术馆站站台

此幅壁画采用磨漆工艺,整体效果金碧辉煌。画面两侧的朱红色如同宫殿内的柱子,顶端在天顶下方横贯垂花梁,底部的汉白玉栏杆连接柱子两端,与地铁8 号线的门观中轴理念合二为一。设计的巧思让整幅壁画从站台中脱颖而出,就算是匆匆而过的乘客,也不禁要停下来端详一番。

这一面,是天子天桥的恢弘磅礴,另一面,则展现了平民天桥的民俗文化。东侧的壁画《天桥遗韵》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老天桥时期的风土人情。时过境迁,当天桥不再被赋予皇家的殊荣,这里也随之变成了一个集合民间艺术、曲艺杂技、商贾贸易的繁华之地。壁画《天桥遗韵》则是将老天桥的一派民俗文化展现了出来。抖空竹、举刀、耍中幡、练气功……各式各样的民间技艺惟妙惟肖,人物形态各异。虽然对于那个年代的热闹场景只能从影视资料里才能找到,但当时老北京底层人民辛苦而快乐的生活韵味,却被刻在了天桥站的墙壁之上。这是一场时代的缩影,他们繁荣了天桥,天桥也养活了几代民间艺人……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