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脸有各脸的神情,各脸有各脸的意思。因为他有传神的气味,有写实的气味,有写意的气味,有图案的气味,有雕刻的气味,有金石的气味。”——齐如山
脸谱的来源,一种是起源于扮演人员的化妆,开始是描眉,后来加了勾眼窝,又添了勾鼻窝、嘴角,又添了勾脸纹。到了明代,也还是描眉和勾眼窝两种;再一种起源于扮演神怪的化妆。如云神便绘云形,火神则绘红脸火焰等……亦如古人之吉金、云雷、饕餮各纹而已……包拯,能入阴曹,额间绘一月形。脸谱谱系延续至今,脸谱的颜色、谱式与舞台上的人物关联密切:红色脸表现血性男子之意,紫色脸表现有血性而静穆之人, 黑色脸表现人粗莽之意,黄色脸是内有心计而外不露暴劣之态。
田有亮绘京剧四大名著脸谱
杨强绘的《同光十三绝》扇面
田有亮绘图,翁偶虹题字
田有亮绘图,翁偶虹题字
杨强绘十二生肖
扮相瑰丽 脸谱绚美
1908 年,翁偶虹出生在北京, 可以说他是为京剧而生的。他十来岁就喜欢京剧,跟姨父梁惠亭学戏。梁惠亭唱正工铜锤花脸,翁偶虹更痴迷架子花脸戏,于是经姨父介绍,开始跟胡子钧先生学习架子花脸戏。
翁偶虹形容京剧“ 扮相瑰丽, 脸谱绚美”,他不仅熟悉表演技术, 而且对后台的扎扮化妆非常感兴趣, 他认为演出时前台后台的艺术技巧都要吃透。为此,他演花脸的时候先请化妆的先生给他勾画出一半的脸谱,自己再模拟着勾画出另一半, 渐渐摸到脸谱化妆的规律。1 年以后, 也就完全掌握了勾画的技巧,自己勾脸了。
此后,翁偶虹开始不惜重金,搜集购买临摹,并且汇聚成册。他曾从清宫太监玉贵手中买得《钟球斋脸谱集》戏画,共70 张,其中2 张损坏严重,有68 张被翁偶虹恢复原貌后面世。他得知此脸谱集是同光故物, 所以特别珍重地进行摹画。他在借鉴前人戏曲绘画技法基础上,首提脸谱16 种分类,成为京剧脸谱绘画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清代升平署脸谱《何路通》
清代升平署脸谱《落马湖》李裴
清代升平署脸谱 《旗牌郭义》
杨强舞台演出照
清代升平署脸谱《孙悟空》
逐渐,翁偶虹掌握了生行的抹彩,旦行的拍粉和脸谱勾画的基本技法。“夸张肤色,夸张眉、眼、鼻、口各个器官的部位。突出面部的骨骼、筋络、肌肉、纹理。不论是哪一行当的人物, 需要特殊夸张面貌形象的,都可以勾画脸谱。”翁偶虹还在自己家里辟出了脸谱画室,称为“六戏斋”,即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画戏的范畴,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 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偶虹常常午夜在茶楼戏园观赏京剧名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不等戏散就跑回家,挑灯拈毫,仔细摹画。他还搜集临摹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20 多岁时,绘画京剧脸谱扇面“张飞图”,此图绘出了京剧7 出戏中的7 个张飞的脸谱,以及他们的盔式和服饰,现被中国戏曲博物馆收藏,为脸谱艺术开拓了新的局面……
清代升平署脸谱《太平桥》大老王
杨强绘翁偶虹谱式
翁偶虹收田有亮为徒,师徒合影
京剧脸谱( 翁派)第二代传承人田有亮
翁氏脸谱搬上非遗演出舞台
Tips: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石景山区文化中心
电话:1322017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