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探访门头沟之源 圈门
作者:文·图/ 黄永顺
来源:《旅游》杂志
发布时间:2023-02-12 16:36

     我们的西山古道之旅从门头沟之源——圈门开始。圈门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门头口村,明清时期,属宛平县玉河乡。圈门有三宝:过街楼、大戏楼、窑神庙,都是极富历史底蕴的文化旅游资源。

如今是梅苑翰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圈门的大戏楼

重修前的圈门过街楼

门头沟之源石刻

圈门北侧的龙王庙

大戏楼与过街楼

    乘370路在圈门站下车,向西不远就看到坐西朝东的仿古式殿宇矗于石阶之上。建筑单门,硬山式屋顶, 灰墙小筒瓦,酷似庙宇山门。殿宇前平台之上有大理石周圈围栏,下面是岩石台基。台基左前的石围栏中立一巨石,巨石上镌刻着门头沟之源红漆大字。

殿背后是建于明代的大戏楼,戏楼坐东朝西,高大雄壮、古朴庄重。大戏楼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是过街楼的配属建筑,也是门头沟煤业祭祀窑神、唱大戏的地方。戏楼前,草丛与绿树旁是去往西山古道之路,路南是已无人居住的山岗,路的北侧是门头沟渠。

    大戏楼殿宇高大,为灰筒瓦挑檐悬山式,粗壮的梁柱、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色泽艳丽,是门头沟地区曾经的戏楼中规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一座。这座殿宇式大戏台独具文化色彩,清道光十年(1830年)的歌舞升平匾悬挂于前台额梁之上。戏楼最初是山西商人所建,后归属窑神庙,戏楼是为祭祀主管采煤业神灵、行业祖师窑神演戏之用。

从戏楼往西百米处就是著名的圈门过街楼。楼上建有殿堂,供奉文昌、关圣帝及药王。据《北京百科全书·门头沟卷》载:圈门之名源于过街楼,清代时由山西商人出资重修。楼下部开有4 个劵洞,砖石混砌,劵洞为6 层砖起拱劵,劵洞上部平台的平面呈字形,凸点南侧第三个劵洞顶上建殿堂3 间,面阔11.6 米,殿前建悬山式卷棚顶抱厦1 间,大殿为硬山挑脊,黄琉璃瓦, 墙裙为黄绿琉璃饰件。

重修后的过街楼和龙王庙

圈门和龙王庙原是相连的

表现运煤场景的雕塑

窑神庙的山门

玉河水流潺潺

明清以来,过街楼周围及以西地区曾有数十座煤窑,这里一直是繁忙的煤炭运输线。圈门过街楼在北京古建筑史上具有研究价值,更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1985年,圈门过街楼列为门头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横跨街道、胡同或山涧,基本结构呈城台状,下设劵洞,上有置殿堂,起到大门的作用。由城门、城关演变而成,一般建在行人必经的村口、隘口。门头沟区仍保留着十余座过街楼。有琉璃渠村的过街楼、军庄村的过街楼、潭柘寺镇阳坡园村的过街楼、永定镇万佛堂村的过街楼,大台办事处西板桥村的过街楼等。

圈门的龙王庙在过街楼北侧,与原窑神庙院落相连接,因龙王庙供奉的龙王神像早已不在了,被误认为是窑神庙的西院。过街楼与龙王庙之间原有座小桥相连接,桥被损坏后,至今未曾再修复,导致圈门过街楼已经不完整……

圈门关城下的劵式门

废弃的房舍

登山的山路

Tips:

时间:四季均可,春天为宜。 

公交:公主坟370 路始发,可直达圈门站下车即到。 

门票:无。 

停车:圈门窑神庙前有停车场。 

食宿:无。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