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湿地之中,水流环绕、地势平坦、河网密布。高瞻远瞩的良渚先民们在选址之后,意识到想要建城必须先治水,防止水患发生。他们设计出一整套适合沼泽湿地的城市规划方案:把上游山谷用水坝拦截起来防洪,修整内外河道让水路贯通,将挖出的淤泥作为构筑城墙和城内台地的基础,在台地上搭建房屋临水而居。
独特而超前的水利系统
良渚所处的位置非常容易在雨季受到山洪冲击,在这里定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良渚先民修筑起非常先进的水利系统,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早了1000年。在良渚博物院的展馆中,展示了这一水利系统的布局,详细讲述了相关遗址考古发现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在大遮山前发现了长达5公里的山前长堤——塘山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水利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工程。2009-2010年,考古学者陆续在良渚古城西北部山间发现了岗公岭、老虎岭等6条堤坝。它们分东西两组,每组封堵一个谷口,共同构成了谷口高坝系统。2011年,考古学者利用早年的科罗娜卫星图在谷口高坝以南的平原孤丘之间发现了低坝。狮子山、鲤鱼山等4条平原低坝,与谷口高坝和山前长堤,总共11条坝体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水利系统。它们为良渚古城挡住了山洪的侵袭,还提供了水路运输、灌溉、调节水系等功能,所影响的面积覆盖了大约100平方公里。著名考古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认为,良渚水坝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达到如此规模的公共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良渚水利工程也许比良渚古城本身更让人惊叹。
良渚博物院还展示了水坝的剖面结构模型:最下层为紫色淤泥,淤泥之上覆盖一层草裹淤泥,再上层覆盖黄褐土,然后覆盖一层草裹黄土,最上层是黄土。这样的层层结构增强了坝体的抗拉强度,让坝体不易崩塌。不管是布局还是剖面构成,良渚水利工程建设都着实让我惊讶,它们所体现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与我们现代一些水利工程设计观念相似,让人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个5000年前的建造工程。
马克思认为,以治水工程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工程和文明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曾表示,“治水需要一个总设计师,治水,就是一个共同协作而呈现的文明。”许多考古学者认为,良渚这一独特而超前的水利系统能进一步证实良渚社会进入了王国阶段。
城墙,堆砌一种生活
水利系统的建立,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宜居的环境,也为良渚古城的兴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水坝的储水与输水功能,让良渚先民得以通过水路将山上的木材、石块等大型重物运到古城,修建古城所用的材料就是这样运输的。
2007年,考古学者们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南城墙。利用位于东北角和西南角两个对角的凤山、雉山两座自然山丘,与这些城墙合围出周长近6公里、宽约20-150米,四面封闭的良渚古城内城。如今残留的城墙大部分高约2米,保存最好的北城墙高约4米。这四面城墙之上总共有9座城门,其中仅有南边有1座陆城门,其余8座均为水城门。城墙之外是宽阔的护城河,在雨季,高高的城墙为古城挡住了城外的洪水。流经水城门的人工河连接起城内外水网,当年的良渚人就这样开始了水上运输。
我绕着良渚遗址公园内城,沿着随地势蜿蜒曲折的小道,走遍每一座城墙,其中展示最好的是南城墙的部分,这里用剖面展示了城墙结构,也详细说明了考古学者们对城墙所进行的种种研究。在南城墙展示区边,十几根木桩矗立在水中,标志着水城门当年的高度与宽度。在中间的人工河上,几艘竹筏正从城外驶入城内,有竹筏上满载着石块,这幅场景就如同5000年不曾改变。在城墙上,考古学者门发现了多处临河的突出结构,他们推断这种结构的作用类似码头,被用以停靠竹筏,装卸出入古城的物资。水城门提供了水路通道,城墙是水路驿站也提供了保护,水城门与城墙是良渚先民们临水而居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
从南城墙剖面,能看到不同年代的文化层,最上面是现代耕土层,其下是近现代晚期层,然后是宋代层,再下面是良渚时期生活废弃堆积层,更下面是良渚时期城墙堆土层,然后是草裹泥层,最下面是良渚时期城墙垫石层。因为良渚古城建造在沼泽湿地之上,堆筑城墙时就需要先铺一层淤泥,再铺垫块状石头地基,然后使用牢固度较高、抵御性较强的黄色黏土逐层堆筑墙体。这样建筑的城墙才能够抵御洪水侵蚀和地下水渗透。
考古学家通过对城墙遗址的分析还发现,这些城墙的修筑是不间断的,修筑花费的时间很短,这足以证明良渚先民的组织能力。在南城墙剖面边还放置着多通道土壤含水率、温度检测仪,让人不由得遐想起考古学者们工作的场景。他们所做的显然还有更多,其研究成果都在南城墙展示了出来。
通过对城墙垫石在搬运过程中,其表面磨蚀圆化程度的系统测量和统计,考古学家发现大部分铺垫石仅仅经过短距离自然搬运;通过对城墙岩石种类和良渚古城周边山体的勘查研究,地质学家们可以知道这些城墙垫石究竟来自哪些山谷。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墙垫石来自南北两侧山体,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信息推算出8条运输路径。
Tips:
老虎岭遗址公园是目前良渚遗址唯一一处展示水利系统剖面结构的遗址点。
2022 年7 月6日老虎岭遗址公园的开放,标志着良渚遗址“最后一块展板”被补齐,它与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一起,构成良渚古城世界遗产价值的完整展示体系。
时间:9:00-17:00(16:00 停止入场)
票价 :20 元 /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