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五丈原 星落秋风渭水寒
作者:文·图 /恒山
发布时间:2023-06-06 22:03

陕西岐山县五丈原,是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最后一次北伐,且距离曹魏关中重镇长安最近的地方,两地的直线距离,仅一百多公里。然而,近在咫尺的长安,却成了诸葛亮永远到不了的地方。

诸葛亮恢宏的生命乐章,在五丈原戛然画上休止符。但是,他谱写的旋律实在激越高昂,以至于如今仍余音袅袅,并经久不衰地回荡。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对于蜀汉与曹魏来讲,五丈原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和白鹿原、鸿固原、乐游原等地势高耸的山原,在长安的南侧环绕,与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共同构成拱卫长安的防线。

五丈原南有秦岭、北有渭水、东有石头河的三面环绕,形成了一个军事上的封闭空间。三国时期,由汉中前往关中,能够翻越秦岭用兵的道路,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和祁山道。其中褒斜道的出口位置,恰恰是五丈原。占领并据守五丈原,对于进攻一方的蜀汉来讲,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行动方面具有主动权。

诸葛亮北伐前出的最远处,是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和陕西宝鸡大散关。这两个地方,离他心心念念的长安城,还有点遥远。他的最后一次北伐,便是经褒斜道兵出斜谷,最终抵达了五丈原并屯兵于此。诸葛亮伫立五丈原上,八百里秦川已在眼底,长安城似乎已能瞭望。

五丈原所在的岐山县,是炎帝生息之地、西周龙兴之地。在岐山脚下,周文王姬昌求得姜太公鼎力相助,实力逐渐强大,开创出八百年基业。按理讲,诸葛亮“匡扶汉室”的正义之师,在这祥瑞之地,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然而,星落秋风五丈原。诸葛亮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赴死气概,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他不可能倒在纷嚷的朝堂、温馨的府邸,只可能倒在血腥的战场。五丈原,注定是他人生的终点。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从234 年春至当年秋,诸葛亮虽然盘踞渭水南岸这块绝佳的前进基地,却既不能前进,也不愿后退,最终心力交瘁、抱憾而死。

临终前的诸葛亮,在五丈原上俯瞰渭水北岸的司马懿军阵,到底有何复杂思绪?当他脚踏寒霜,在拂面秋风中巡视军营,到底有何泣血吁嗟?1700 多年后的今天,这位“天下奇才”的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仰天浩叹,是否还在五丈原的山川回荡?

万古云霄 顶平绝壁

从成都到五丈原,满打满算仅8个小时的车程。当年从成都出发的蜀汉北伐大军,抵达五丈原需要近一个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却为此花费了一生的时间。驾车在连霍高速蔡家坡立交驶出高速后,再沿107省道向南越过渭河,很快便直抵相对高度近200米的五丈原下。

五丈原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塬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左右。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其山体四周被沟谷冲刷切割成峭壁,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桌。五丈原整个山体南高北低,南窄北阔,除南面稍缓,其余三面皆悬崖。据说,南面最窄处仅五丈,五丈原因而得名。

伫立塬麓仰望,凝结着雄壮与悲悯的五丈原,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城墙。塬上如列阵兵士的苍松翠柏历历在目,诸葛亮庙建筑群的翘角塔尖隐约可见。

我驾车在大坡度的北坡蛇行不久,便到达五丈原诸葛亮庙西侧的停车场。由此步行200米左右,便来到诸葛亮庙前的广场。这里是五丈原的最北侧,也就是这处台地边缘。伫立广场北沿远眺,塬下的渭水以及北岸的蔡家坡尽收眼底,一如当年诸葛亮眼中的景象。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前后长达100多天。与诸葛亮前几次北伐的迂回战略不同,这次明摆着要正面作战、决一死活。或许,是他认为蜀汉大军具备了正面作战的实力和信心,或许他认为自己来日无多,对命运有所预感。

遗憾的是,司马懿已非常清楚诸葛亮的心态 “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他料到诸葛亮终究会倾力直出褒斜道,寻求与曹魏主力决战。况且,褒斜道北口的五丈原,东距长安不过 200 多里,如果蜀汉大军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将会对曹魏防线造成巨大威胁。诸葛亮的中军帐,是在五丈原南端的豁落城,但如今的广场边却是在北端的边沿,即观察敌情的最佳之处。可以确信,在广场朝北的凭栏处,一定遗落着诸葛亮死而后已的足迹,一定留驻过他终将马革裹尸的身影。

广场入口处,两株古柏参天蔽日。在它们庇护之下,是一尊碑顶螭首和碑底龟趺的“五丈原”碑。此碑虽为新碑,且较为粗糙,在我看来,设计者却有独具匠心之处 :碑顶为金色,似乎寓意北伐的辉煌 ;碑身纯黑,似乎凝结着无限的悲壮 ;碑底呈山石原色,似乎散发着难言的苍凉......

Tips:

交通 :从连霍高速公路宝鸡段蔡家坡收费站下高速,然后沿 107 省道向五丈原诸葛亮庙方向行 20 公里即到。

美食 :当地风味小吃有臊子面、锅盔、挂面、面皮,土特产品有大棚西瓜、秦椒。

周边景点 :有周公庙、仓颉庙遗址、周文王墓。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