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仁盛聚”道口烧鸡,五香俱佳,酥香软烂 ;咸淡适口、肥而不腻 ;热凉餐食,味美鲜香 ;形如元宝,寓意吉祥。烹熟的道口烧鸡不用刀切,用手一抖,即骨肉自行分离。几百年来,道口烧鸡和北京烤鸭、金华火腿一样享誉盛名。
道口烧鸡不仅熟烂离骨、色鲜味美,而且造型优美,寓意吉祥。道口烧鸡在造型加工时,对鸡进行整形,使之成为半圆形,油炸卤煮后外皮金黄,故称元宝鸡,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2018 年,道口烧鸡制作技艺列入北京市房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道口镇的秘方
道口烧鸡技艺初始地为河南滑县道口镇,史料记载创制于清朝顺治年间,扬名于乾隆中期。1661 年,道口镇三道街一户张姓人家在此开起了烧鸡铺,生意较为冷清。1787 年,张氏家族的张炳烧鸡铺来了位此前在清宫做御厨的老友。见烧鸡铺生意萧条、难以为继的现状,老友送给张炳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八料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 ;老汤是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循环沿袭,汤越老越好。”
在御厨指导下,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鸡肉鲜香味美。因烧鸡的佐料配方是老友仗义所赐,张炳取其“义友济兴”之意,即把他的烧鸡铺子定名为“义兴张”。一次皇帝南巡,途经道口,忽闻异香而神醒。问及左右,县令以烧鸡呈献。帝食后甚喜,赞曰 :“色、形、味三绝,为天下佳馔。”随即道口烧鸡也在道口镇传播开来。“
义兴张”烧鸡店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中国共产党设立的地下交通站,护送人员并解决八路军部分经费问题。
从车马店到烧鸡铺
1899 年,任氏道口烧鸡铺创始人任连重在道口镇跟“义兴张”家族学会了做道口烧鸡的手艺,于滑县旧县城经营任记道口烧鸡铺,124年来,一代代人传续不断,如今已经传承五代。
任氏家族最初经营的是一家车马店,店铺居于交通发达的老县城南关,人们都称为“南关车马店”。因烧鸡是道口的一道名菜,故到车马店歇脚的人都要点这道菜尝尝。开始任氏家族从“义兴张”直接买,之后为方便商客,任连重就拜了“义兴张”的烧鸡师傅为师,学会了烧鸡制作技艺。由此,手头富裕的一些商客不仅在车马店点这道菜,临走的时候还要买些带走。
1935 年,任氏家族看到南关车马店的道口烧鸡生意不错,故又专门寻址在城关镇开设了任记烧鸡铺。
从道口镇到北京城
1935 年任天聚继承经营,铺号易名“仁盛聚”,沿用至今。我国公私合营时期,“仁盛聚”烧鸡传人进入滑县食品公司烧鸡组工作。任氏烧鸡第三代传人任长德曾在中央警卫局工作 9 年,因其入伍前就跟着长辈做道口烧鸡,故退役后坚持回到老家的滑县食品公司烧鸡组上班,妻子李宗珍也在这里工作。
“仁盛聚”第四代传人任建党,自幼对烧鸡的制作及经营耳濡目染,每天父母下班身上浓浓的烧鸡香味是他童年最迷恋的味道,他也经常跑到厂里去闻这种在他生命里化解不掉的烧鸡醇香。任建党回忆道 :“我们家族以前女性是不参与技艺传承的,我太奶、奶奶等女性不参与烧鸡铺的事情,但她们都会做。公私合营后我父亲、母亲进入县食品公司烧鸡组,现在我和我爱人、闺女、儿子参与技艺的传承。”
1986 年任建党正式进入滑县食品公司工作,除了在家族学到的制作烧鸡手艺,还拜了“义兴张”第八代传承人张存有大师为师,技艺受其亲传,成为张存有大师的得意门生。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道口烧鸡在北京和平门和房山良乡分别开设了烧鸡铺。1993 年河南总公司正式委派,任建党到北京组建分公司,建立专门的国营道口烧鸡加工厂,张存有和任建党在厂内传授道口烧鸡制作技艺。上世纪 90 年代,每年国宴 8个凉菜中必有道口烧鸡。
为了保证道口烧鸡纯正的味道,任建党和张存有从河南将百年老汤装桶运送到北京,延续道口烧鸡的醇厚鲜香味道。1998 年总公司国营河南滑县食品公司国有企业改制,任建党为了延续道口烧鸡对北京市场的供应,将北京的厂子改回了家族私营。
此后,“仁盛聚”道口烧鸡所在的通县老厂面临拆迁,故在房山区窦店镇兴建了北京盛聚玄德商贸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北京盛聚食品有限公司),满足京城百姓的消费需求,保留这道有着历史意义的菜品。
Tips:
非遗传承基地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北柳村北柳大街 9 号
部分店面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苏庄北路与苏庄大街交叉口西南 50 米
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西罗园南里15 号楼 78-3 号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 3 号城乡贸易中心负一层
电话 :010-80326828 13501388178
产品:仁盛聚道口烧鸡、扒鸡、酱鸭、猪蹄儿、扒猪脸、虎皮鸡爪等 30 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