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平刻微雕 指尖上的舞蹈
作者:文 / 金戈铁马 图 / 陈小林 真玉汇 张永胜 毕凯
发布时间:2023-08-09 17:04

微雕是雕刻中的一门分支,既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的一种工艺品,也是集中华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微雕是在发丝、米粒等极其微小的材质上进行雕刻的技术,通过写、划、擦、推、拉、点、挠、挖等技法,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后完成,甚至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清雕刻的内容。而平刻微雕,则是在一个平面上微缩书法、绘画、篆刻的手工技艺。2009年,平刻微雕列入第二批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00年历史 平刻微雕逐渐兴盛

在文字尚未出现之前,人类就已开始雕刻图形、符号来表达思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和崖壁上的岩画都记载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初步认知。曾有德国考古学家在当地考古遗址中发现了3个象牙微雕,历史可追溯到大约30000年前。

我国的平刻微雕历史悠久,在3000 年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会使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骨上,用于占卜和祭祀,即甲骨文。较大的字仅为 1 寸左右,小字则只有谷粒大小。篆刻边款是平刻微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开始,石章开始在文人雅士之间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在上面篆刻边款,寄托情思。随着寿山石开始作为印章材料,其平刻微雕艺术也开始显露出来。清代雕刻名家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上进行创作。此后还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核舟记》中的核雕为立体微雕,而文中描写的船底留有落款,还有半粒粟米大小的印章,其落款也是平刻微雕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至清乾隆时期,平刻微雕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清代晚期时,立体微雕工艺精湛,但收益有限,例如果核价值始终无法与象牙、犀角等材质相比,于是立体微雕也逐渐式微。到了光绪年间,一些手艺人开始从立体微雕转向平刻微雕,自此平刻微雕慢慢兴盛起来。

随着技艺不断发展,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平刻微雕与书画完美融合,这一类平刻微雕艺术品在当时颇受达官显贵的追捧,人们竞相收藏,并作为名贵礼品相送。这期间也涌现出较有代表性的微雕大师,如于硕,以平刻技艺而闻名,列微雕三绝之首。另外还有吴南愚,两位微雕家被世人称为南于北吴

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大镜等其他先进仪器也逐步应用于微雕领域,为雕刻技艺起到了助推作用。雕刻作品中文字越来越小,内容也随之增多。其中,现代寿山石微雕艺术创始人陈忠森,他的作品《兰亭序》使用的仅是一颗1立方厘米的田黄石,在一个平面上雕刻出300多字全文,令人瞠目结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微小精致的雕刻门类,平刻微雕更是需要特制的工具。创作之前,首先要进行磨制刀具,合适趁手的工具奠定了作品的质量。磨刀步骤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需要花费很大功夫,磨刀的角度必须掌握精准,要恰到好处。刀锋过于尖锐,在雕刻中容易断裂,反之则影响作品的美观。

刻刀以钻头钢为材料,分为大、中、小三种,雕刻时要根据作品的大小来选择刀具。小刀要选择如发丝粗细的钻头,先粗磨,再细磨,最后为精细磨。粗磨是凭借眼力在砂石上磨,细磨也是靠眼力在3000目以上的金刚石粉砂纸上磨,最后的精细磨则需要在显微镜下使用3200目的金刚石粉砂纸。平刻微雕常用的一些工具包括平口刀、斜口刀、三角刀、锥形刀、笔、锯、弓等。

平口刀的刀刃两角呈直角 90°,刀刃宽 0.05 毫米,多用于雕刻大字或刻画 ;斜口刀的刀刃斜度为 50°70°左右,刀刃宽 0.07 毫米,主要用于刻画,采用擦、刮等刻法;三角刀,也称为三刃刀,角度约 45°,刀刃长为 0.03 毫米,因其用途广泛也称万用刀,用于雕刻大幅的书法或绘画 ;锥形刀,因形如锥子而得名,刀尾至刀刃的长度仅为 0.01 毫米,大多用于雕刻极微小的字或画。

笔,分为两种,一种由一根毛(鼠尾毛)制成,另一种由多根毛(狼毫小毛笔)制成,在书写和上色时使用。锯,分成三种,一种锯片厚度为 0.02毫米,用于开细料 ;另一种是用于开粗料的锯片,厚度为 0.6 毫米 ;最后一种是丝锯,创作镂空雕时使用。弓,用于打墨线,以竹为背,弦为线,弓的直径约为 15 20 厘米......

Tips:

海淀区文化馆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28-1号 海淀文化艺术大厦 4 层、5

电话 010-56082207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