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杜甫草堂博物馆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作者:文·图 / 八点半
发布时间:2023-09-06 14:27

杜甫草堂,既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魄,也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逸致。杜甫草堂是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传世诗篇的居所,安放着他的挣扎、热望与思念。

初来成都时我有一个爱好,就是问友人们在成都最喜欢去什么地方?受访者个性不同,各执己见,不过有两位友人的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一位新朋友说他最喜欢浣花溪公园,另一位旧友呢,独爱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我就是由着这一份好奇,数次到访杜甫草堂。

时代之镜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中学时我们常常诵读杜甫的诗,但以当时的少年心性,却觉得比浪漫飘逸的李白沉闷了些,不解其深意。

杜甫生于官宦世家,少年好学,7 岁作诗,在弱冠之年先后游历吴越、齐赵,也曾过着意气风发、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35 岁,杜甫客居长安达10 年光景,奔走献赋,却因为种种原因皆不得志,即便后来当个小官也不能免于饥饿。这使他对现实有更深的认识 :既看到帝国的兴盛,也看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他开始用诗歌记录并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杜甫不只关心国事、君主,而是对所有人伦关系都非常关怀,从君臣到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连不认识的人他都关切,住过的房舍、走过的地方、身旁的草木都有情致。

杜甫的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先有 8 年的安史之乱,后又有吐蕃攻陷京城,历经大小祸患,体认盛世和战乱的本质都是黎民的苦难。杜甫写出战乱中民生的无奈和哀苦,他的作品成为这个时代及其社会生活的镜子。

759 年,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到了蜀中。初入成都,杜甫寄居西郊佛寺,正是浣花溪畔,地僻景清。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佛寺旁修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暂时有了安身之所。他先后在此居住 4 年,创作诗歌 240余首,此间的部分作品有种安闲恬静之风,如《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是在浣花溪边散步时写下的。

杜甫靠什么营生呢?作家蒋蓝在《成都传》中说道,杜甫在草堂有一块地,除了种菜,还种了很多草药,每年清明、浣花夫人生日期间拿去卖。严武把杜甫推荐给很多官员,所以买药的人,多是达官贵人。杜甫很穷,但他有几匹鹅溪绢。鹅溪绢是四川盐亭出产的一种贡品。一匹鹅溪绢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全部家当。

杜甫 54 岁时,生活再度陷入困境,在四川境内漂泊,居无定所。59岁,杜甫死于旅途之中。

茅屋遗址

我们不紧不慢地进入杜甫草堂,其占地面积近 300 亩,1961 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藏各类资料 30000 余册,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时建筑格局。

草堂的最佳游览路线是自正门进入。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和其他建筑。一眼望去,竹林清幽、流水掩映、小桥勾连、建筑典雅……不像是森严肃穆的博物馆,倒像是闹市中的一处静修所,适合慢条斯理地游览。

草堂正门虽不惹眼,匾额上的草堂二字却是清代康熙皇帝之子果亲王允礼所书。正门内,有两棵高大的黄葛古树遮住了艳阳。沿着轴线,经过大廨与梅花林,跨过诗史堂和柴门,我们来到工部祠——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工部祠是晚清扩建时增设的,正中是杜甫神龛,黄庭坚、陆游像配于杜甫像两侧,这两位宋代诗人深受杜甫影响,故工部祠又称三贤堂。抬头望去,梁上可见诗卷长留几个大字。

工部祠西侧的恰受航轩中,设有杜诗版本展。草堂自 1955 年建馆至今,致力于收集各种杜诗版本,馆藏杜诗刻本、手抄本、各种外国文字译本达数百部上千册,是国内外收藏杜诗版本最集中的地方。从杜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广博的同情心,以及不断追求完美的热情。

出了工部祠向东,伴着潺潺水声,来到一处开阔的水系园林,正是少陵草堂碑亭、南邻和茅屋景区。许多游客来到杜甫草堂,很想找到杜甫当年居住的茅屋。然而,今天我们见到的竹篱围栏的茅屋已不是杜甫所居的那个了。由唐末诗人韦庄先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留存,之后宋元明清历代皆有修缮扩建。上世纪末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再次恢复重建......

Tips:

地址 :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 37

交通 :地铁 4 号线草堂北路站

门票 50 / 人,具体优惠票价详情请关注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时间 9 00-18 0017 00 停止入园)

电话 028-68921800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