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黎里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文·图 / 申功晶
发布时间:2023-09-06 14:45

黎里古镇,有着 2500 年历史。古镇纵横交错的一百多条弄堂堪称水乡一绝。寻找古镇的美食,一块糕、一碗面、一道菜……寻的是一种情怀,抑或一缕乡愁;放慢脚步,走在大小不等青石板铺成的街上,似乎觉得自己已融入这幅江南古镇水墨画卷中,一不小心溜回到那个车马时光很慢的年代。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袁枚这首《黎里行》道出了黎里的坐标。这座江南小镇地处吴江郊外 30 里地,吴头越尾的江、浙交界处。大概在 10 年前,我第一次去黎里,最初的印象是桥多、巷多、游客少,倒也落了个耳根清净。河埠两岸的屋瓦,亦呈现出一番时光打磨过的质地,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古城区的老光景,彼时的黎里并没在我心底泛起多少涟漪。

宽窄之间看弄堂

都说江南多弄堂,黎里古镇大小100多条弄堂堪称水乡一绝。在黎里,弄堂就像一张贯通的网络,布满了整个古镇。倘若把黎里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弄堂就是人体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弄堂和民宅是一体的,两侧是白墙乌瓦的民居连接起来的,这样的弄堂最长超过百米,最窄处却仅容两人并肩,这里没有车马喧嚣,总是安安静静。弄堂里的房屋很老旧,这种弄堂人家一住就是几十年,甚至住了好几代人。草根房屋本来根基就不好,老房梁、断砖墙、破屋瓦。尤其一到梅雨季,通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可纵然千般不好,上了年纪的住户仍不愿挪腾,破家值万贯是他们留守的理由。

除了露天的明弄,还有封闭的暗弄,早在明清时期,离休官员、发迹商贾、豪门士族建造起高墙深宅,一座大宅院住着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内外进出,均有宅弄相连,它们连接起厅、堂、园、天井。这种头顶封闭式的宅弄,前低后高,寓意步步高升,实际上,是为了方便排泄污水。我踩着青砖伴着深深的回响,走进了宅弄深处。脚底一股湿冷潮气冒来,不禁打了个寒颤。其实,莫说夜间,即使在大白天,也是黑咕隆咚一条道儿走到底。

斑驳的墙体,黑黑的壁龛,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当穿堂风紧贴着石板呼呼而来的时候,似有凉飕飕的东西在后背蠕动,很容易让人想起《聊斋》里的鬼狐花妖;忽而,吱溜一声,木门开启,朝里张望,一方精致的小天井让人耳目一新。当中有个荷花池,池里养着几尾金鱼,天井角落种植了几株芭蕉。旧时,一条宅弄只归一户人家所有,现今这些看似破旧的宅弄里,每条都要住好几家,甚至几十户人家。须臾间,高墙外传来几下人们生煤炉时吸入浓烟而发出的呛声……行至尽头,方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宅弄自有宅弄的好处,譬如,数九天寒、狂风暴雨的日子,封闭式的宅弄就成了一方遮风避雨的温馨小天地,走在里面,心头暖暖的。宅弄的拐角处建有石库门和暗栓,平时塞在墙洞里,倘有盗贼侵犯,即可关好石库门、拉出暗栓,里进院落便被严严实实保护了起来。抗战时期,鬼子来村里抓壮丁,前脚看见一个人影,钻进弄堂便不知踪影,他们在这街巷纵横、墙檐互接的深巷幽居内兜兜转转,长街、短巷、明弄、暗道……扑面而来,这些迷宫似的弄堂将鬼子搞得晕头转向,东西莫辨。须臾之间,就找不到北了。而这种曲折迂回、以暗为安的低调设计正是江南士族为人处事奉行的理念。在黎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弄堂就像一位位道学先生,常年驻守着那一方并不宽敞的天地,亲切得让人难以割舍。又好似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记忆线,从时光深处延展过来。

舌尖遗珠重出江湖

所谓寻鲜寻味,表面上看寻找的是美食,比如一块糕、一碗面、一道菜……可往深里说,寻的是一种情怀,抑或一缕乡愁。荠菜则是黎里人最爱的一道时蔬,苏州文人范烟桥在《茶烟歇·苏蔬》中写道荠菜,吾乡称野菜……炒鸡炒笋俱佳……”因此,荠菜多肉馄饨成了当地特色吃食。说到多肉,必定馅料十足,鼓鼓塞满了肉,吃起来那才叫一个过瘾。都说小馄饨品汤,大馄饨重馅,多肉馄饨的鲜肉馅取自猪后腿上好的精肉,细细剁成肉馅,猪肉、荠菜的比例是完美黄金三七开。汤底一般是鸡汤,放上一坨猪油,汤面漂浮着绿油油的葱花,真想迫不及待开吃,可心急吃不了热馄饨,先舀上一个,对着它轻轻吹气,然后放入嘴里细品,肉馅爽滑无比,肉汁儿伴着荠菜香在舌尖上打滚,每一口咬下去都是满满的乡愁......

Tips:

地址 :苏州市吴江区浒泾街 30

交通 :吴江客运站有黎里直达专车

特色 :荠菜馄饨、套肠、油墩、黑豆腐干

周边景点 :柳亚子先生故居、周宫傅祠、中国锡器博物馆、东圣堂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