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京西万寿寺 看时间静驻
作者:文·图 / 曾经的我
发布时间:2023-10-06 10:50


历经 4 年大规模修缮和考古发掘之后,万寿寺重新打开。一批崭新的文物破土而出,一直被民房占据的东路院落也露出了基本结构和轮廓。被称为京西小宁寿宫的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是南长河夺目的古建筑。

我从小在万寿寺附近长大,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总爱看公交站牌,试着把站名背下来。在当时刚通车不久的300路站牌上,我家的下一站就是万寿寺,我经过了那么多次万寿寺站,却不知道事实上真有这么一个寺。

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万寿寺的山门,静静地立在南长河北岸,经过它的时候,倏然看到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北京艺术博物馆。

直到有一天,偶然听到消息,正在考古挖掘的万寿寺,挖出不少新的东西,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去一次万寿寺,一定去一次万寿寺!它正式进入了我的计划。

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万寿寺,我来了。

古树掩映,寺影重重

过了安检处,便是眼前这座熟悉的山门,殿门之上悬挂着敕建护国万寿寺匾额。不易察觉的是,从山门向外,走到南长河的北岸,再向下沿着台阶步行,有一座码头,这座码头是明清两代皇族来万寿寺上香时的必经之路。经历了两个皇朝之后,现在还能清晰地看到码头和山门之间残留下的甬道痕迹。

始于2018年的大规模修缮考古挖掘,让万寿寺山门的模样悄然改变。走进山门抬头望,天花板上是修缮之后的蓝底彩绘洪福齐天,彩绘中祥云的造型十分精细,即便是站在山门之外,顶部的蓝色彩绘也清晰可见。

进入第一重院落,前方正中是一座与山门形制相似的大殿,名曰天王殿,这沿袭了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建筑习惯。一踏进这第一重院落,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天王殿,也不是两侧分立的钟鼓楼,而是左右两棵古树。左边一棵为楸树,右边一棵是槐树,楸树的树龄大约360年,槐树则约400年,两棵年龄加起来超过700岁的参天古树,几乎能将整个院落投下满地的树荫。

天王殿里,是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当时的皇太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唐代的一处寺院废墟上建成,当时即赐名为万寿寺,而现今山门处的敕建万寿寺匾额,则是由清顺治帝题写的。万寿寺始建时,只有中路这一路建筑,经过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光绪年间的3次修缮扩建,才有了如今三路建筑的格局。

天王殿里陈列了一些万寿寺首次对外展出的文物,其中一个就是经幡,全名为全龙杂宝织金缎幡。这块经幡,木质幡头,全身分为红、黄、绿、棕四种颜色,幡头上有荷叶莲台的彩绘。在经幡一旁的墙上,还挂着一个写着唯信可入的石质门额,这是2020年考古挖掘时,从东路建筑中的方丈院中挖掘出土的。

走过天王殿,第二进院是万寿寺的主殿,匾额曰慧日长辉。殿前的台基面积很大,向殿外延伸出很远,无形中扩大了正殿的空间。与天王殿等其他建筑内部不同的是,这里是按照清代的历史原貌展示的。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座佛像。在三座佛像前,还供奉着一座毗卢遮那佛,左右两侧是十八罗汉。背面是清代的作品自在观音菩萨像。

从正殿出来,我随意走到了配殿门外的一排柱子旁,找了个横凳坐下,发现中路建筑的左右两侧,都安上了老式路灯,灯芯好像是烧煤油的。这种路灯,应该得自清朝末期的历史原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万寿寺的这一次大修中复刻出来的。

后院建高阁,别有洞天

慧日长辉殿再向后的一进院,迎面一座泰山压顶式的高阁遮住了视线,这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正是万寿阁。原本,万寿阁在清朝光绪年间的那一次复建和修缮后是得以留存的,但随着清末民初的战乱,加之民国时期万寿寺被各种单位占用,这座二层的高阁在上世纪30年代因火灾付之一炬。2003年得以复建,在最近的这次大修中,建筑结构被加固,外表也粉刷一新。

万寿阁身前,陈列着一座体型巨大的石刻,其形制类似于故宫保和殿身后的石刻,但体积略小,历史上一直摆在万寿阁月台前的中道阶石。2020年在万寿寺中路考古挖掘时出土,主要图案是缠枝莲纹,每朵莲花上饰一种杂宝。因祸得福的是,由于这块石刻长期被埋在地下,现今它的图案显得十分清晰......

Tips: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

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门票 20 / 人。

电话 010-68456997

网站 http://www.bjartmuseum.com/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