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绒布唐——工艺之美 在细节间绽放
作者:文 / 金戈铁马 图 / 唐玉婕 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1 14:13

利用胶土、纸张、丝绸、绒布等材料,再搭配手工彩绘,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绒布唐工艺,它既传达了吉祥喜庆的寓意,也是老北京民俗和满汉文化融合的见证。

或许很多北京老一辈人都接触过绒布工艺制作出来的玩具:神气十足的金马驹、毛茸茸的沙漠骆驼、浩浩荡荡的兵马车队等,都是绒布唐的代表作品。虽然取材简单,但工序繁琐,制作一件玩具,会运用到泥塑、纸制、布艺等技法,因此可谓是融合了多种传统技艺的工艺品。业精于勤,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玩具在精巧的双手之间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绒布唐工艺入选北京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清军战马情怀

绒布唐工艺起源于17世纪入关以前的清朝军队中,当时唐家祖辈人随军队四方征战,长期无法与家中亲人团聚。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了缓解枯燥的军旅生活,先辈们就开始尝试制作这种布料的工艺品。军队生活条件有限,取材也难免简陋一些,如木、泥、皮毛等。军营中马匹较为常见,因此绒布工艺最开始就主要以戎马生涯为题材,制作出像马、骆驼、人物和打仗场景等造型,虽然外观并不精致,但也体现出常年在外参战过程中苦中作乐的一种生活态度。

随着清政府的统治逐渐稳固,军队职能缩减,八旗子弟不再需要上阵打仗,并且当时规定旗人不得参与经商、务农等工作,朝廷会按月发放俸禄,大多数人开始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有些人怀念过去奋勇杀敌的戎马生涯,因此他们依然继续制作绒布工艺品,一是借此回味军旅生活,二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友或达官贵人,以此来歌颂他们在沙场上的丰功伟绩,得到了不少上层官员的喜爱。当时唐家祖辈在朝廷做官时,就把自己制作的绒布工艺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当时的醇亲王奕譞,奕譞非常喜欢。作为礼品,绒布工艺在技艺和材质上都更为完善,并且逐步走向成熟。

到了清晚期,国力日渐衰落,内外交困。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八旗子弟的俸禄也停止发放,不少人穷困潦倒,生活落魄。不过也有一部分旗人依靠家族传下来的手艺来维持生计,其中就包括唐家的祖辈。

随着家道中落,以及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这门手艺流传到民间,从消遣娱乐的工艺品转变成为养家糊口的收入来源。在表现内容上,绒布唐工艺除了传统的马和骆驼等形象外,也加入了汉族的吉祥意向,例如马上封侯”“麒麟送子”“五福临门等。在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后,再加上精致的工艺和外观,绒布唐工艺品频繁出现在庙会、集市和繁华商业街上,广受欢迎,它既反映了满族人民马背上的生活,又体现出老北京手工艺发展的进程和文化、娱乐习俗。就这样,绒布唐工艺代代相传,时至今日

选材与工具

绒布唐工艺完全采用手工制作。制作工序复杂,并且制作出的玩具种类繁多,制作材料、工具和使用的技艺都较为繁杂。

绒布唐使用的制作材料并不名贵,都是常见零碎下脚料,可谓是人们眼中的废弃物,不过唐家人将其重复利用,变废为宝。最常用的就是布类材料,像绒布、平纹布、棉花绒等和绸缎料等。棉花绒质感好,黏合度也更强,粘接时利用其弹性好的特点可以使缝隙变得更小;麻绒有着毛茸茸的质感,若制作骆驼等玩具,它是最佳选择;平纹布一般用于制作动物或人物的衣着和道具,多选用薄一些的布料;绸缎料用于外观饰品的加工。在制作玩具过程中还需要为作品重新塑形,因此也会用到一些纸类材料,比如较为粗糙的纸盔和用于制作马车篷或其他道具的纸板。

绒布唐的很多作品,如各种动物身体、不倒翁的外形都需要依靠模具来支撑,老北京称之为“籽儿”。制作模具材料会使用到泥和石膏等。旧时的北京,胶泥随处可见,现如今是去买黏着力强、细腻柔韧、不掺杂质的胶泥或雕塑泥。石膏用于翻制模型,最早用胶性很强的泥,现在用石膏粉调制。除此之外,还会用到竹木、铁丝、颜料、皮子、饰物等其他辅助材料来美化外观......

Tips:

电话 13911353788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