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法原博物馆 见证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之美
作者:文·图 / 陈红艳
发布时间:2024-01-05 15:02


木构藏品源自古代建筑,却已经成为传统建筑文化的载体与见证。木头的背后,却有着另外的故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蕴含了我国古人的智慧。而中国人在几千年来,一直利用远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头来支撑家园,其中木结构建筑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是世界建筑中绚丽的一笔。


中国的传统建筑,无论各地差异如何,大都由基础、屋架、屋面、围合等部分组成,其中屋架包含大量复杂的木构,如柱、梁、斗拱、驼峰等,构成了传统建筑最鲜明的结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木质围护构件,如门、窗、隔扇、天花、花板等,为传统建筑营造了统一的空间氛围。伴随着木雕技术的发展,一些木构同时承担了一定的装饰功能,如雀替、垂柱、挂落、悬鱼等,增强了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属性。这些木构都可以在法原博物馆中找到对应的藏品,它们来自中国的山西、陕西、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广东等地,是几十年收藏的成果。


建筑大师朱小地在全国各地工作和调研期间,目睹大量传统建筑失修、破败,甚至被彻底拆除,很多精美的木构被丢弃角落任由风吹雨淋,于是萌生了收藏的想法。他将这些珍贵木构件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妥善收集保管,安于法原博物馆这个旅栈,迎接为它们而来的观者。

法原博物馆的名称取自清末营造大家姚承祖撰写的《营造法原》,这是唯一记述江南地区代表性传统建筑做法的专著。与我们熟知的宋代《营造法式》相比,是官式建筑的样板,而则是向民间建造传统的致敬。因此博物馆中展品大多来自民间建筑。

这个小众博物馆,展览面积不大,只有一个常规展厅和一个特展厅,但内容极其丰富。木构件很多来于明清时期,是热爱它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寓所。


在法原博物馆,可以看到吊在空中的,挂在墙上的,摆在地上的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木构件藏品。镇馆之宝是一对来自安徽歙县的樟牛腿,全部是狮子的题材,雕满一对大狮子和九只小狮子,刀法细腻娴熟,一气呵成,雕刻技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几只小狮子围绕着一对大狮子,或动或静,或怒或喜,憨态可掬。而那一对大狮子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从藏品的品相和内容上看为清乾隆朝的遗存。


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古代手工艺人讲究慢工出细活,牛腿的雕刻更是对工匠手法技艺和艺术造诣有很高的要求,一块小小的牛腿,往往需要耗费一名能工巧匠几个月的时间。每一件牛腿实际都是一件独立的雕刻艺术品,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民居文化中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


牛腿处于门檐梁柱间最佳部位,最能呈现立体艺术的雕饰之美。为了让它在高堂之上不那么光秃秃的,便依据每个人的审美在上面雕刻一些立体图案来装饰,大都离不开人物、山水、走兽、花鸟四部分。走兽类以狮子、梅花鹿、大象、龙、马等为代表,如百兽之王的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说法。以谐音体现寓意,狮子则有事事平安”“师出名门等吉祥语之意。人物题材包罗万象,各具风采。古时,能在住宅中雕刻牛腿的,必定是富贵人家。就像现代人十分注重客厅装修一样,古人往往会在牛腿上下大功夫,因为这毕竟是进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展厅中保存完好的牛腿散发着岁月的宁静与沉香,让我感受到那份古朴真实和难以名状的怀旧情愫,令人心神向往。由于匠人的精雕细琢,使古建筑满堂生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这是先辈留给后人有着收藏价值的珍品。


牛腿作为一座民宅中的标志性木雕构件,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却出现了形状造型和艺术风格的演变。明初期牛腿仅仅是一根较细窄的能够支撑斜木的棍、杆形状,只在棍、杆上稍微雕凿一些竹节、花鸟、松树之类非常简练的浅雕。明中期的牛腿演变成倒挂龙形。到了清代,牛腿又改为斜木形。直到民国初期,因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冲击,牛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的牛腿,只能挂在逐渐老去的古宅上,成为人们相机镜头中的一道风景。如果说中国古建筑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结晶,那么牛腿类古建木雕就是这种文化结晶的精髓之一......


Tips: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大江胡同 85 号(吉州会馆)。

地铁:7 号线、8 号线珠市口站(C 口),步行 680 米;8 号线、2 号线前门站(I 口),步行 970 米。

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7:0016:30 停止入场。

电话 1860195691218600390663

提示 :美团或者现场购票,固定展厅 20 元,特展厅 10 元。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