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老北京冰嬉 一年一度的古代“冬奥会”
作者:文·图 /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05 15:34


冰嬉 , 也称为冰戏,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清代是冰嬉最为盛行的时期,甚至成为国俗。每年的腊八前后,皇帝都会亲临太液池观赏冰嬉,盛大而热闹的场面成为了皇家迎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景。2010 年,老北京冰嬉入选北京市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滑冰、滑雪的记载,可见于《隋书》中记述东北地区室韦族的骑木而行,方式类似于现在的滑雪板。同样居住在东北地区的黑水靺鞨人也有类似的竹马,就是人站在竹片上,手撑长杆在冰雪上进行滑行。


在《宋史·礼志》中就已有了关于冰嬉的明确记载,观花,作冰嬉。此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也因地制宜发明了冰鞋。元代,一种在冰上进行的游戏——“髀石之戏逐渐流行,冰雪运动开始向娱乐和竞技的方向不断发展。


明代,冰嬉开始进入宫廷。在刘若愚的《酌中志》中就记有 嘉靖壬寅正月十六日,皇太子自宫往见,即绝河冰而过。《明宫杂咏》中也记述了明天启皇帝朱由校在紫禁城西侧的太液池 ( 即今北京南海、中海和北海 ) 内嬉冰玩耍的内容。


明末清初,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后裔,将冰嬉发展成为军事操练科目。清太祖努尔哈赤就专门组建有擅长滑冰的特种部队,脚穿乌拉滑子(古代冰鞋),可以在冰上一日夜行七百里


早在清入关前,就有冰嬉迎春的习俗。1625 年正月初二,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亲自主持冰嬉迎春会。1642 年,清太宗皇太极更是在正月的初八和十五,连续举行了两次冰嬉盛会。


入关之后,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冰嬉更是大为盛行,后与满语、骑射、摔跤并称为大清国俗。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帝亲自作《冰嬉赋》,将冰嬉确立为年例并载入钦定《大清会典》,成为一年一度的国家性活动。皇帝校阅冰嬉的时间,一般是每年腊八前后,这是皇家春节贺岁中的一项重要的仪式和活动,地点通常设在皇家西苑的太液池,现在北海公园内的碧照楼就是观赏地点之一。


如果仅凭文字描述不足以让我们有直观的感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为邦和姚文瀚所绘的《冰嬉图》,将当时盛大的冰嬉场面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冰嬉迎春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农历十月就开始了,参加皇家冰嬉表演的人员皆出自八旗兵营,各选送 200 名矫健的冰上选手,共 1600 余人参加训练和最后的表演,内务府则全权负责相关的物资保障,如服装、冰鞋、道具等。

根据《乾隆帝起居注》记载统计,乾隆皇帝阅视冰嬉的次数超过 150 次。其后的嘉庆皇帝,阅视冰嬉的次数也超过了 100 次。清代的皇家冰嬉大典至道光时期,规模开始缩减,频次逐渐减少。至清光绪二十年 (1894 ) 腊月初八,光绪皇帝侍奉慈禧皇太后在碧照楼阅视了清王朝最后一次的冰嬉大典

但在民间,冰上娱乐活动一直是十分风靡。清朝覆灭后,原被列为禁苑的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在朱启钤的提议下,开始面向百姓开放,并与后三海(前海、后海、西海)、护城河等处,一起成为了可供市民娱乐的天然冰场。至新中国成立后,各类冰上运动依然是京城百姓的最爱运动项目之一......

Tips:

可关注非遗 101”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了解详细内容。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