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古韵重生 铸就不朽 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
作者:文/ 金戈铁马 张鹏宇 图/ 张鹏宇
发布时间:2024-05-07 13:27


青铜器修复与复制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复兴文化的艺术。它要求修复者不仅精通化学、材料学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将这些因时间而褪色的珍宝恢复到原始的光彩,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璀璨辉煌。



历经多代的铜器之旅

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冶炼而使用的金属之一,其使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制陶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距今约5000年前,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青铜器物——中国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



商代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繁荣期。铸造技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商代铜器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工具、兵器、礼器和车马器等。商中期,铜器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增长,出现较精细的花纹。



西周延续了商代青铜器敦实厚重的特点,铜器种类和数量更为繁多,特别是许多青铜器上出现长篇铭文,铭文记录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礼仪、典章制度和社会风俗等。西周早期,青铜器拥有了生活实用功能,例如盛水所用的水器。到了中晚期,铜器趋向庄重、简朴。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显著提高,规模化生产渐多, 胎体变薄。青铜器风格趋于朴素和规格化。此前盛行的酒器大幅减少,日用器皿增多。表面装饰工艺增多,如镶嵌、鎏金、彩绘等。



秦汉时期,铜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工艺,多为素面。当时,秦铜车马是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的代表。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不仅拥有华丽的器型、鎏金的工艺,还有环保的理念。



京城青铜器修复技艺传承

青铜器修复在京城的传承始于光绪年间。清宫造办处汇集了各行业的能工巧匠,其中一位外号叫歪嘴于的工匠,退休后在北京前门内前府胡同开设了万龙合古铜作坊,给宫中和琉璃厂的古玩商修复青铜器。可以说,他是近代青铜器修复行业的开山鼻祖。



  “歪嘴于总共有7个徒弟,最得意门生是张泰恩。师父去世后,张泰恩继承他的手艺,将万龙合作坊正式更名为万隆和古铜局。此后张泰恩也收了多名徒弟,包括张文普、贡茂林、王德山、张子英等,他们成为了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张文普修理古铜器技艺精妙,闻名于京城及周边地区的古玩行,人称小古铜张1930年他在前门外草场二条自立门户,先后收了张兰会、高英、赵振茂等几个徒弟。王德山培养了杨政填、刘增堃、贾玉波等徒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京派青铜器修复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张兰会、高英、杨政填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他们修复了从全国各地博物馆调拨过来的青铜器,并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大批青铜器修复的人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赵家英、王赴朝、陈仲陶等人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分别拜在高英、杨政填门下学习青铜器修复技艺,成为第二代传承人。赵家英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完善传统工艺,修复并复制了国宝级文物数百件,如四川三星堆立人像、青铜面具、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等。



第三代传承人张鹏宇2012年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并拜赵家英为师,跟着师父学习,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青铜器修复技艺,2016年他顺利出师。至今,张鹏宇在十余年中完成偶方彝、国礼文物、山东滕州博物馆藏青铜器400余件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以及天亡簋、龙虎纹尊等50余件馆藏金属文物的复仿制工作。近些年,随着科技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修复技艺也在吸纳新的理念和技术,张鹏宇也参与到了文物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3D打印技术、文物虚拟修复等工作。2022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成立110周年纪念,他修复的作品也在文保成果展中展出……

 

Tips: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 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电话:010-65116400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