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正乙祠戏楼 京城戏楼“活化石”
作者:文/ 老姜 图/ 正乙祠戏楼 老姜
发布时间:2024-05-07 14:21


正乙祠戏楼,被誉为京城戏楼活化石京城最美古戏楼。清康熙六年(1667年),浙江在京银号商人集资,在明代寺院基址上建立祠堂馆舍,称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



  和正乙祠戏楼,多少算是神交已久了。周末闲暇时候,总喜欢出去串串胡同。断断续续,这个习惯也有多年了。20年前曾在观音寺街(又叫大栅栏西街)住过一段,多次路过正乙祠。



出和平门地铁C口,沿南新华街向南不远,左手边第一个胡同,就是前门西河沿街。胡同里人不多,俱是行色匆匆,晨风并不撩人,阳光也斜斜地踅摸进来。时间还早,人们大多还没有起床。我喜欢尽情欣赏湛蓝的天穹下曲曲折折的胡同,探寻那里长长短短唇齿生香的故事。



邂逅正乙祠

前门西河沿西端,近南新华街路口南侧,整修一新的正乙祠戏楼在阳光下静静伫立,阅尽世事沧桑,历经寒来暑往,惯看秋月春风。正乙祠戏楼坐南朝北,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木制民间戏楼。



其实从胡同西口一直到今天的正乙祠戏楼,当年俱为浙商银号会馆的地盘。如今,除正乙祠戏楼外,其他均为民居,戏楼占地不足1000平方米。从楼顶望去,西侧旧宅子的木质房檐、廊柱、楼梯、栏杆大都保留着会馆当年的辉煌,只是如今残损破败了,索性不看,免得着急。



《燕都丛考》记载:佘家胡同西口外有正乙祠,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1667年),在京经营银号的浙江商人建起一座用于接待银钱业同乡的行业会馆,称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扩建正乙祠,内设戏楼,每年春秋两次集会,祭神祈福,饮馔宴乐。算起来,正乙祠戏楼已有300多年历史,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制结构的室内剧场,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乙祠大门为王府式建筑,青竹依墙立,石狮蹲两旁,正乙祠戏楼五个鎏金大字把氛围瞬时拉满。进门是东西向的回廊,天井式的小院落雕梁画栋,倒也精致。屋顶的洁白积雪,在阳光下闪着莹莹的亮光,并不刺眼。西墙立着一通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石碑,碑文为《重修正乙祠记》,字迹尚清晰可辨。碑云,正乙祠位置在正阳门外,护城河之西,有浙人懋迁于京创祀之,以奉神明、立商约、联商谊、助游燕也。戏楼工作人员小葛老师介绍,此碑是正乙祠仅存的一通清代石碑,现底座为后来仿建,原底座在附近居民家中。有关部门正在协调,但愿早日玉成佳事。



正乙祠名称来源于其供奉之神,一说为正一天师张道陵,汉初开国重臣张良之后,创建道教,当时民间俗称五斗米教;一说为正一元师(财神)赵公明。正乙祠原为浙商银号会馆,推测起来,莫非后一说更接近事实?时间久远,最初的来源已不可考。

清末民初,在京剧风行老北京的年代里,众多梨园泰斗和名角,如京剧名宿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陈德霖、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言菊朋、张伯驹、姜妙香等都曾在此献艺,盛况空前。其作为京城戏剧活化石的扛把子地位,确实让人心悦诚服,稳坐当年名家必演场所的头把交椅。

胡同北侧,便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故居。

昆曲不了情

说正乙祠,就不能不说昆曲。

昆曲,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苏州昆山,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正乙祠自诞生之日起,跨越明、清、民国,直至当今,见证了中国戏曲从雅部花部的转型,更经历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乃至繁盛的整个历史过程。因此,坊间有“600年昆曲,300年戏楼,200年京剧的说法……

 

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

演出时间:19:00-21:30,具体演出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票价:580元,1280元;官方微信号正乙祠戏楼重启,第一次购买,享受九折优惠;加入微信群正乙祠戏楼的朋友们,享受折上85折优惠。

抖音号:正乙祠戏楼。

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至和平门站,C1口南行30米,沿前门西河沿街向东20米;乘坐公交137路、66路、67路、142路、137路、22路、44路外环、332路至和平门东站,14路至琉璃厂站。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