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云贵等地的餐桌上,你总能见到一道地道又亲切的菜肴——折耳根。一年四季,这种朴素又低调的植物,总能给人欣喜。尤其是炎炎夏日,折耳根的清凉开胃使它成为了西南地区百姓餐桌上的最爱。
钟情于折耳根的人,对其的喜爱近乎执着;而不喜欢吃折耳根的人,却对它避之不及。折耳根的味道,自带一种鱼腥气,不论是根茎,还是草叶,就连开出的花朵也有着这样淡淡的味道。
初次接触折耳根的人,内心肯定是拒绝的。牙齿咀嚼着折耳根的根茎,汁水缓缓在口腔散开,除了生而脆之外,就是时浓时淡的腥气,如同将一条生鱼直接丢入嘴巴,牙齿不知道怎么下口,咬合也不情愿。
不过,经历过饥寒交迫的人,对折耳根却是另一种态度。在我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窘迫,吃野菜与野果是常有的,其中就包括折耳根,以至于成了一种特殊的回忆。
折耳根,和质朴的农村人一样,有着一股野性的生命力。不论是田埂边,还是小路旁,不论是荒山草野里,还是在小沟小河附近,甚至有时在一堆土壤贫瘠的石头缝里,都会冷不丁儿地冒出几株。它的外形也并不起眼,和普通的野草相似,等长至一定阶段,植株蓊郁,叶片也不再羞涩,而是大大方方地展露出来,而且呈现出一个心形,仿佛是它对大地与人们深情的倾诉。叶子的正面,是一种平常的绿色,背面是一种紫红色。在夏天还会开出一些小白花儿来,香味很淡,如同一湾清澈的湖水。花期进入尾声,会留下一髻儿淡黄色的花穗儿,小巧玲珑,和水边的蒲黄相似。
那时,我们经常提着一个小竹篮,带上一把小锄头,去田间地头采挖折耳根。这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心性,因为它的根茎比较脆,通常锄头轻轻一碰,也并未使出多大的力气,就不幸被折断了。于是,我们匍匐在地上,如同在慢慢地探索着宝藏一样采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