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东郊的浐河岸边,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这里完整地保存着距今6700—5600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半坡遗址。
人们总喜欢寻访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遗迹,有时却忘了那些寥寥几笔勾勒的史前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史前文明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在漫长的暗淡之后,终于孕育出文明的火光。它处处透露着神秘的色彩,即便是今天的我们,也会惊叹于远古时期人类始祖的智慧。
大约6000多年前,陕西中部的半坡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临靠浐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人类繁衍居住。聪明的祖先在浐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建起了一个个村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而自在的生活。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极其落后,半坡先民们却能依靠自己的聪明勤劳,创造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文明。
如今遗留下来的半坡遗址,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进入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展厅,这次文明探寻之旅以五个主题依次展开,分别是“青青河畔”“生命之诗”“田园牧歌”“心灵神韵”和“隐秘玄机”。
母系氏族,揭开神秘面纱
半坡文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明的遗存,属于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自远古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娲造人”神话故事开始,人类文明便离不开“母亲”这一重要角色。当时的经济社会男女分工明确,女性负责采集蔬果、纺织、生儿育女,男性则从事较为危险的渔猎,其寿命普遍在20岁左右。为了维系部族繁衍,实行走婚制,使他们的子女“只闻其母而不知其父”,形成了以母系亲缘为主体的文明社会。
当我踏入主题展厅时,映入眼帘的是两位半坡人的泥塑头像,他们正是当时母系社会下的半坡人,分别为一女一男。女性面容清俊秀丽,脖颈上佩戴着一串蚌壳做的项链,她的周身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男性面容大方敦厚,有着三秦地区男性特有的朴实。看得出来,他们的长相与现代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依山傍水,谱写生命之诗
展柜中獐子、鹿、貉子、竹鼠等野生动物样本及其部分骸骨依次排列,生动地展现了半坡先民的生活环境。资料显示,当时的半坡聚落依山傍水,紧邻着浐河与灞河,南望秦岭山脉,土地肥沃,万物蓬勃生长,这样的环境下野生动物常常出没。半坡先民们选择在此处安居乐业,从事着以农耕、捕鱼、采集及捕猎等为主的生产生活,开启了一段文明的旅程,燃起华夏文明的星星之火。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器磨制工艺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分水岭,新石器时代,以石器工具为主,骨制工具为辅,半坡遗址发掘出大量生产工具也可以印证。比如,捕猎用的石球与石矛头,其中石球是把石头打磨成一个个没有棱角的球体,石矛头的头部尖锐,身部多为长条,用以投掷和捕获猎物。捕鱼工具则以骨鱼钩与骨鱼叉为主,骨鱼钩带有倒挂的尖钩,骨鱼叉上布满倒刺,而石网坠是打磨成扁形的石头,可使渔网迅速下沉,捕捞鱼类。这些工具的出现使得半坡先民渔猎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Tips: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半坡路155号。
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00
交通:乘坐西安地铁一号线半坡站A西北口出,步行约8分钟。
门票:旺季55元/人,淡季40元/人。
可关注“西安半坡博物馆”公众号,预约购票或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