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琉璃园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是北京金隅集团结合京西永定河文化带规划,在原北京市琉璃制品厂旧址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以760余年官式琉璃技艺传承与推广为核心,聚集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产研学一体化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听说门头沟有个琉璃渠,是旧京琉璃厂搬迁之后,再度繁华的皇家琉璃官窑御制厂所在地。几次路过,均无缘造访,这次机缘巧合,自然不能错过。从西三环到琉璃渠村,大约30公里车程。早上从市里出发,下莲石路沿永定河堤蜿蜒向西北进发。河堤两边景色很好,车也不多,到处是公园,春有百花冬有雪,走起来并不单调。
过永定楼不远,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就到了。不愧是以“琉璃”命名的村庄,村头的琉璃文化墙和随处可见的各式琉璃构件,打造出一个童话般流光溢彩的琉璃世界。琉璃渠村原名“琉璃局”,早在辽金时期就出现了琉璃制造业。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首次记载了“琉璃局”的村名。直到清代,此地均为工部琉璃局所在地。可见,从“琉璃局”村讹传为“琉璃渠”村,应该是民国以后的事情了。
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就坐落在村东头。向北而开的琉璃园区大门方方正正,浓浓的工业风。2024年龙年春晚片头曲中出现的黄色琉璃龙吻,就出自这里。整个园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建筑大多是原来高大宽敞的红色砖瓦厂房和烧造琉璃的窑场配套设施。上午阳光正好,园区南墙外的高架铁路桥兀自向东西延伸,据说时有货运火车隆隆驶过。
皇家官窑御制厂京城琉璃博物馆
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原厂房北立面建造的一幅巨大的单面龙凤琉璃影壁墙。不愧是凝固的艺术,琉璃龙凤在云海里上下翻飞,栩栩如生,透着豪放与大气,妥妥的大手笔。琉璃,是建筑用低温铅釉陶的习称。古代文献把玻璃质物品和釉陶质物品统称为琉璃,常被写作“流离”“瑠璃”等。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这座高大的红色砖瓦结构的厂房,就是园区的琉璃博物馆。博物馆正门西侧路,是园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脊兽大道。龙、狻猊、押鱼、天马、凤、狮子、行什、斗牛等11个明黄色脊兽,蹲坐在足足有2米高的水泥石柱上面,气势威武地在道路西侧一字排开,阳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不时有参观者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园区工作人员赵克新仔细讲解一些容易混淆的脊兽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龙与狮子,不经指点和仔细观察,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不好辨认。
琉璃博物馆空间布置与一般博物馆略有区别,一间大厂房就是一座大展厅,中间为两排实物展柜,里面不乏从故宫、天安门等古建筑上替换下来的明清琉璃构件实物。从元中统四年(1263年)开始,宫殿府在琉璃渠村设琉璃局监烧琉璃,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明初为了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就近将琉璃官窑设置在前门外的海王村(今琉璃厂文化街区),不过门头沟琉璃渠依然是重要的琉璃生产基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外城之后,被划归城内的琉璃厂官窑,逐步重新迁回琉璃渠村,由工部派员主持烧造。到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城内就仅余一个“琉璃厂”的地名了。
博物馆围绕“传统之上,天下之广”概念,以“琉璃十二境”为主线,全面展示中华琉璃文化璀璨的历史、制作工艺与千年传承之路。比如,环四周的墙壁上,就悬挂着琉璃发展简史的图文介绍。展厅主要的亮点在上层空间,用琉璃实物按比例悬空展示故宫三大殿的屋顶琉璃构件真实使用状况,抬头仰望一目了然,展陈方式真可谓是别具匠心。
尤其自清代以来,京城的重要古建,比如故宫、皇陵、园林等重要皇家建筑使用的琉璃饰件,基本都由琉璃渠官窑烧制。博物馆的这些展陈,自然也是实物例证。展厅中有些琉璃构件有了明显的风化痕迹,细节处已经模糊不清;有些则是釉面开裂或有破损之处,有些色彩已经暗淡了……仔细俯身观看,构件本身所蕴含的逼人气势依然不减当年。这些百多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遗物,虽然历经风雨剥蚀不再完好如新,但丝毫不能掩盖其曾经的润泽、威严与辉煌。那些日升月落的皇家气派,深深地印刻在曾经的岁月痕迹里,在氤氲的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千年窑火故地重燃非遗传承文脉赓续
博物馆南侧是老窑遗址和北京市级非遗传承工作室。2013年,因市场收窄等种种原因,窑场熄灭了窑火。2020年12月,园区正式启动了窑场的提升改造工程,对遗存的老窑址全部实施保护性修缮,顺利实现了厂区向文创园区的转型升级。2023年2月24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燃烧了千年之久的窑火再次重燃,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Tips: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大街2号
交通: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下车,乘坐929支线,981临快到琉璃渠下车后步行约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