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通州段是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漕运兴盛的时期,江南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这里进入北京,这里还保留着燃灯古塔,当时北上的船家们一眼望见就知道是到了北京城;这里如今依河而建的则是公园、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运动场……是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这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也促进着新时代的文化保护、传承;这里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北至北京、南至杭州,连通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
除了漫长的水道,古运河上还有无数的桥梁、堤坝、船闸,沿岸还有无数码头、驿站、粮仓……它们共同构成了运河独特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这种城市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自然就在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
五河交汇,古今辉映
我站在北运河边,看着远处的水闸,河水滚滚而过——这里是北关分洪枢纽工程,北运河上著名的五河交汇处。自清末以来,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北运河在这里四河交汇,共同流入北运河;新中国成立后,四河交汇处修建起了北关分洪枢纽,并慢慢建设起拦洪闸,建成运潮减河,修建起分洪闸;2007年北关分洪枢纽进行了进一步改建,旧闸下游修了新闸,新旧闸之间形成了源水岛;2009年通惠河、运潮减河之间被打通,五河交汇的壮丽景象自此形成。
走进公园之前,我在门口运河管理局立的牌子面前停留很久,仔细阅读,牌子解释了到访这里的游客需要遵守的种种规则。这种严谨、客观、细致的论述,让人轻而易举地能够理解与想象北关新闸对于北运河、对于北京城的重要意义。虽然北关新闸有严格的警示线,只允许游人远观,我依然在这里停留了很久,想象着暴雨天气里河水的奔流。
北关新闸在建成之后,通过运潮减河的分洪减少了下游北运河的洪水压力,在防洪分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关分洪枢纽当然是北京城重要的防洪工程,但它其实也是北运河重要的文化遗产。在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还保留着古运河的石坝,不光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它们在这个水路入京要道口见证过大运河的荣光,也是运河重要的文化符号。这古老的石坝与北关新闸一起,相互呼应、共同讲述着五河交汇的重要意义,讲述着北运河与通惠河的故事,这故事依然继续着。
新旧交通枢纽
距离北关新闸不远处的古老石坝,旧时是北石坝码头。在漕运兴盛时期,曾是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从南方源源不断运来粮食的船只在这里停下,漕粮在这里验收。也正因为这样,石坝码头附近的大光楼也称“验粮楼”。
从北关新闸附近的岸边,我走了几步路就到了大光楼前。它始建于1528年,被用于管理漕运官吏,处理漕运相关事务,因为这样的重要作用而被认为是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的它是2008年根据历史资料原样复原之作。大光楼面向运河,共两层楼高,二楼是单檐歇山脊筒瓦顶,四周有廊和护栏。
运输,特别是漕运原本就是设计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明清时,粮食、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物资从江南走大运河运入北京,繁荣和活跃了沿河的城市群,也供养了北京城。如果说大运河当时是“国家命脉”之河,那么从承担着官方验粮验货重任的这个角度,我眼前的大光楼简直就称得上“国家咽喉”之地。
自然,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运河在运送物资上的地位已不如古时那么重要,然而当我站在通州运河边,依然有一种强烈的站在“交通枢纽”的感觉:抬头,每隔几分钟就有飞机在天空经过,这里距离北京国际机场不远;向远处望,运河铁路桥上,每半小时左右就有火车经过。通州依然是进入北京城的交通要道。
哪怕仅仅从大运河本身来说,内河河运的没落也并不妨碍大运河的新生。我们如今虽然不需要倚赖于大运河进行“南粮北调”,但大运河在“南水北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了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进行输水,连通大运河及周边水系。大运河的全线复航计划也已提上日程,未来大运河甚至将直通雄安新区,实现真正的全线通航。
在知晓这一切的时候,站在大运河边,怎能不为之动容呢。为了更好体验这种情绪,我特意在日暮时分又回到大光楼码头。通州大运河上开通了多条游船线路,从15分钟的短线水上巴士,到长线的北运河全景,再到专线的船闸体验与夜游,你几乎能在运河边每一个码头找到相应的船只登船,也几乎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线路,而夜游是其中的季节限定……
Tips:
通州大运河边的三大文化建筑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是一个展示大运河文化和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
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20:00
北京城市图书馆
图书馆以其现代化的设计、丰富的馆藏资源、多样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北京文化新地标。
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20:00
北京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源自通州古粮仓,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建设,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听感优良。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
提示
运河游船在汛期会停航,运行时间请关注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