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榆林堡 看驿站繁忙
作者:文·图/ 高文瑞
发布时间:2024-09-19 11:16



城堡形状如“凸”字

一说榆林,不由自主就往陕北想,美妙的榆林小曲太动听,已印刻进记忆深处,以至大脑里要拐个弯儿,才能想到延庆的康庄也有个榆林,面积虽小,当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

北出京城,古道仅几条。至元代,榆林成为通往北方的重要地点。延庆人说榆林,总要称榆林驿,历史上确实为驿站。古人说步递曰邮,马递曰驿。驿站即邮驿,用来及时递转紧急军务要事,通达边情,宣布号令,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是皇帝下达的玺书则称为铺马圣旨。元代设置了众多的驿站,形成网络体系,如同现代战争的通讯系统。《元史·站赤》记载了全国各省的驿站体系,其中仅点出了榆林驿站之名,足以说明重要。 



明代战事频仍,驿站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一般10里,最多不过20里要设一驿站。驿站均备有马、牛、驴、车、船等交通工具及役户等。紧要的驿站要多配备人员和马匹。清代《怀来县志》上记载了榆林驿的数字:旧额四十八匹马杠夫九十二名,仅此两项,可见一斑。想象当年战事瞬息万变,军务紧急时,人马随时待命,火急而来,又扬鞭飞驰而去,如同一场接力赛。



此地曾有大片榆树,因而得名,从岔道城关口向西,便要经过这片榆树林。元代胡助曾往返于此,作有《榆林》诗为证:倦客出关仍畏暑,居庸回首暮云深。青山环合势雄抱,不见旧时榆树林。至于何时消失,便成迷团。不管怎样,我在去往榆林的路上,还是特意留了心,想着能在周边什么地方感受到当年林木繁茂的情景,但眼前出现的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残城。



说是城,远处打量,看不出城的样子,只是一个村子,全称为榆林堡村,古时也曾称为榆林堡,留下历史的另一痕迹。土木之变,榆林驿也受到洗劫,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开始建堡修城,之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扩建南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对北城加包砖。文物保管所收藏着榆林堡石刻城门额一块,正文楷书新榆林堡四字,落款大明正德十三年夏六月吉日立,这正是扩建南城后的标志,现放在延庆灵照寺内。

榆林堡呈字形。北城小,砖城,方形,每边长244米,城墙周长二里,高二丈五尺。南城大,土城,比砖城稍高,东西长423米,南北宽245米。砖城与土城各设东西二门。一座城堡几经改造修建,足以说明那个时期,榆林城堡所起到的军事作用。



村内店铺何其多

正值中午,我从村东进了村。这是旧时南城的东门。街上没有村民行走,多有大门紧闭,可能正在午休,更有可能是主人移居他处,门口堆放物品上积蓄了尘土,已能做出说明。这样也好,可以看个仔细。这条街为古时的主要街道,南城当年为老百姓生活区,多有民居和店铺。进村不远就看到了老房子,大门很精致,体现了古堡的文化底蕴。铺面房宽敞,门板古旧,当年的生意定然红火。类似的店铺当年有很多,马店、油房、缸房、药店、当铺、副食店、杂货店等;有的还有字号,德丰恒、永升隆、仁合店等;有的以姓为店,奚家店、王家店、宋家店、吕家店、孙家店等。而那些众多挑担、摆摊的流动小商贩便留不下痕迹了……

 

Tips:

◎去榆林堡村可在德胜门乘坐919快至东关站,换Y44路至南曹营村下车,步行978米到达。也可到延庆火车站北广场乘Y44路区间车。

◎西门内地上平铺着32块磨盘,景致特殊。

◎西门外有慈禧西行的古道。

◎若能赶上夕阳时分,可以体会妫川八景之一的榆林夕照。

◎榆林堡村有民宿,吃饭住宿很方便。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