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建造州城充分利用废墙
作者:文·图/ 高文瑞
发布时间:2024-09-19 13:06



州城经历大变革

二三十年前去延庆,看到了城区改造,留给我的印象是现代。直到近些年,我于不经意间发现在城区西部有老县城,那里还有十字街。听说西北角还残存着一段城墙,便急着赶去,天色已近黄昏。黄土城墙约有八九米高,100多米长,间有马面。墙脚下砌了砖,加以保护。城墙上长着荒草,忽然发现垛角上挂着一弯月牙儿,更觉多了几分古韵。这让我意外,北京郊区多有古城,现今能隐约看出古城框架肌理的已是不多,再留有老城残墙的更是少有,因而引发了关注。



延庆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人们熟知长城居庸关,其实,秦汉时居庸县治就在这里,唐代做过防御军城,还做过儒州治。元代升县为龙庆州,明初废除了龙庆州。永乐年重置隆庆州,迁来内地民众,一场延庆大开发拉开序幕。



重大决策,涉及国家安全;徙民纷杂,如何安置教化,要用得力之人主持操办。此人就是赵羾。他曾在兵部、礼部任职,成绩卓著而升任礼部尚书,后因工作失误而入狱。此时正是戴罪立功之时,皇帝诏他督建隆庆、保安、永宁等几个州县,主持这片地区的整体规划、建造安置等。



志书中记载了赵羾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分拨土田,创造屋舍,定立市廛,开导艺植。由于措施有方,事必躬亲,仅三四年的时间,谪官移民便安顿下来。有土地,有新居,有集市,商旅交至,成为有影响的都会之地。新家园越来越好,民众深得其利,安居乐业,赢得广泛赞誉。当地民众赞颂赵羾的德政。

经过多年整治,人口不断增加,达到了惨遭北方鞑靼屠戮前的最好水平。这是后代官员的共同努力,也不无赵羾打下的基础。



步入州城看老街

旧州城本是金元两代的旧治所在,面积为周围四里零一百三十步,城内荒芜多年,一片狼藉。这在《隆庆志》、光绪《延庆州志》、《宣镇图说》、《隆庆州城记》中均有记载。赵羾没向皇帝申请花钱去建新城,而是充分利用废城,沿袭旧制,综合了战争与和平的因素,构思了城内的规划与布局。当时主要任务是安置,于是在城内平整砖石瓦砾,辟除荆榛荒草,盖起房舍,让移民安居。城内做了很好的规划,分出街道,以民居为主,兼顾战备,使百姓和军队共同居住。



城开四门,对应四条大街,北为雍顺街,南为阜成街,东为和睦街,西为宣化街,形成十字大街。百姓安排住在城中心,这四条大街再加上澄清街、文林街、昌平街(因以昌平县徙民所居而名),共七条街都是居民所在地。靠近城边的里仁街、后街、阜成南街为军民共居,且分出南北阴阳朝向,民居南向,军队北向。临近城边的北城下、南城下以及灵照寺西,则完全是军队居住,房屋面向城墙。一旦发生战事,可以及时防卫。


此后修葺城墙与战争形势相关,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宣德五年(1430年),补修过城墙,时久而倾圮。景泰二年(1451年),知州胡琏上奏朝廷,皇帝命副总兵官都督纪广率士卒8000人修筑城墙。城高二丈二尺,雉堞七尺,垛口三尺五寸,厚四丈三尺,池阔二丈,深一丈。城外深堑,城上巍堞,重门焕然一新。门额有匾,南门曰奉宣,北门曰靖远,东门曰致和。城内建起谯楼,壮丽美观,成为现今得以看到的规模。《隆庆州城记》给纪广以高度评价:诸公之德,纪公之功于无穷焉。随着战事的紧迫,天顺七年(1463年),城墙开始包砌砖石;4年后,知州李鼒等协力进行过包砌,直到嘉靖年间,也没彻底包砌完……

 


Tips:

◎去延庆城区可在德胜门乘坐919快至东关即可到达。

◎去延庆古城,自城区东行即是。

◎龙王庙在古城北门外,梁柁、壁画值得一看。

◎灵照寺在城南。内里还存有延庆众多文物。

◎延庆城区商业发达,可购物;饭店颇多,可品尝当地的特色饮食。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