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是杜甫在游历武侯祠时写下的名篇《蜀相》。他自问自答,“去哪里寻找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在锦官城外那翠柏森森的地方。”今天的武侯祠内,台阶上也有卷卷落叶垂地,枝头边亦有雀鸟婉转对唱。不知是在唱历史辉煌,还是在唱老臣暮年的哀伤。
若要问到成都的必游之处,大概一半人会说是大熊猫基地,另一半人会说是武侯祠。大熊猫基地,见的是自然孕育出的柔软国宝;武侯祠,见的是历史凝结出的忠义礼节。“三国”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既在于真实历史,也在于演义小说。在这里,谋略大于勇武,儒家仁义大于输赢。游人们若不是以观光的心境来到此处,而是沉下心来感受,那最好不过。
骑车穿过武侯祠横街两旁高大的蓝花楹和绿榕树,掠过街边整齐的藏族书店、工艺品店,在雕刻双龙的照壁之后,就到了武侯祠文物区的正大门。门前左右卧有两尊石狮,朱漆匾额上刻着“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从门外便可感受到不凡的气象。铺着浅浅一层青苔的硬山式屋顶上方,有黄葛树伸出茂盛的枝叶,与阳光一道,将人引入那些蜀汉之年。
昭烈帝,文武廊
东汉末年,北方群雄逐鹿;公元21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任诸葛亮为丞相;222年,刘备修筑惠陵;223年,刘备薨殁,葬于惠陵,谥号昭烈皇帝,建汉昭烈庙。在悠长岁月中,汉昭烈庙、惠陵与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等合并重建、改建,形成了今天的武侯祠博物馆。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由文物区、锦里民俗区和文化体验区组成,被誉为“三国圣地”。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也是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人们在这里纪念他们的故事,追忆那些英雄辈出、信义相托的沉浮年代。
文物区的主体建筑,由自南向北的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组成,严格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跨入大门,来到游人驻足的第一个院落,历史的厚重从石阶与松木间迎面而来。东西两条小路各通向明碑、唐碑,分别是明代、唐代为表达对诸葛亮崇敬之情而刻写的碑文。西边的明碑于1547年刻立,由张时彻撰文、高登立石;东边的唐碑于809年刻立,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率队前来拜谒,由裴度撰文、柳公绰书丹、鲁建镌刻,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也被称为“三绝碑”。
穿过林立的松木到了二门,门匾上书“明良千古”。二门朝北正对着的是刘备殿,东西回廊分别是文臣廊、武将廊。两侧的拱门上方,各有烫金大字“文华”“武英”与红墙辉映。游人依着喜好,可以任选一边游览。回廊内共有蜀汉文臣武将的28尊清代塑像,刻有生平,塑像装扮多借鉴自清代戏曲,配色为蓝、绿、金色等。武将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余人为马超、黄忠、王平、张翼、姜维等,均身着金色鳞纹铠甲,正襟危坐,目光炯炯;文臣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人称“卧龙”的是诸葛亮),余人为费祎、董和、蒋琬、杨洪、马良等,文臣不似武将那般衣着整齐划一,他们或戴官帽,或束发,或垂目,或沉思,各有风范。
东西回廊汇于刘备殿,一座单檐歇山建筑,也是五重建筑中最高的一座。3米高的“汉昭烈皇帝”刘备像位于大殿正中,塑像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刘备像左侧配祀的是孙子刘谌,却不见儿子刘禅。正殿左右壁上分别有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东西偏殿紧邻着正殿,东偏殿为关羽及其子关平和关兴,其部将赵累和周仓的贴金塑像;西偏殿则是张飞及其子张苞、其孙张遵的贴金塑像……
Tips: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交通:地铁3号线高升桥站下车后步行10分钟;或乘坐1、57、82、334、335路抵达。
时间:武侯祠文物区8:30-18:30(17:30停止售票)开放。
建议:位于文物区东侧的锦里民俗区全天开放,美食和民俗技艺让人应接不暇,最适合灯火通明的夜晚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