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逛前门 讲传说
作者:文·图/ 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1 14:37



正阳门,俗称前门、大前门,作为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是北京内外城门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城门,堪称九门之首。自明代起,以前门大街为核心,前门以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大商业区,人流如织、商贾云集,这种热闹景象持续了数百年,也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2009年,前门的传说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以来,前门便因其独特地位,成为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随着明朝初期在前门外的建房招商,这一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店铺密集、人潮涌动的繁华地带。600多年来,前门及其周边区域不仅成为最具老北京风情的知名商业区,更是孕育了无数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轶事和趣闻。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漫步前门大街,讲述这里的传奇故事。



正阳门的“门”没有勾

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正阳门城楼。作为坐落于中轴线上的内城南大门,正阳门不仅以42米的高度傲视群门,还享有国门的美誉。然而,细心的朋友或许会注意到,在这座庄严而重要的城门上,赫然挂着一个错别字,正阳门的字缺少了一笔钩。这个缺失的显然不是疏忽所致,说到其中缘由,就与下面这则传说有关:



在明朝弘治年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干旱肆虐全国,随之而来的蝗灾更是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即便是京城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遮天蔽日的蝗虫群让人心生恐慌。皇帝在宫中再也无法安坐,决定亲自出宫探查民情,于是他带领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走出了正阳门。然而,刚一踏出城门,见一大片蝗虫如同乌云般涌来。随从们急忙上前护卫,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让皇帝继续前行,便劝说并护送皇帝返回宫中。尽管皇帝内心不愿回宫,却也无可奈何,未能亲自了解民情的遗憾让他感到极度不快。为了掩饰被蝗虫逼退的尴尬局面,皇帝将责任归咎于正阳门。他对随从们解释说:朕本打算出城的,但突然感觉龙袍被什么东西勾住了,结果未能成行。朕回宫后深思熟虑,终于明白,是正阳门匾额上的字中的一钩,勾住了朕身上的龙鳞……为了迎合皇帝的这一说法,正阳门上的匾额很快被更换,自此字的一钩便不复存在。



月盛斋的老汤

出正阳门向南,前门大街北口那标志性的正阳牌楼便会映入眼帘,因其形制为六柱五间五楼,老北京人就给它起了一个更接地气的小名五牌楼。在牌楼的西侧是创办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老字号清真店铺月盛斋。这里所制售的酱烧牛羊肉以肉香、药香、酱香、油香融为一体而远近闻名,回味绵长的醇厚肉香就源自其独创的那一锅老汤。月盛斋的肉汤秘方源自20多种中草药,经过精细研磨后,按照比例添加入酱肉的大锅中。在烹煮过程中,肉块需根据不同部位分层摆放,并且定时翻动和倒置,一锅肉要煮制6个小时才能出锅,如此煮制一锅、两锅、三锅,其实每天熬成的本就是一锅老汤。月盛斋的传承老汤,就是将这每一次煮肉后的浓肉汤留下一部分,盛放在青花瓷缸内,待沉淀后撇去浮油并存放起来,到下次煮肉时再将其兑入,就这样日复一日、锅锅相兑即成老汤。



关于月盛斋老汤的历史,可谓众说纷纭。有传言称其始于乾隆年间,也有说法认为它是在嘉庆年间才开始使用。更有人指出,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月盛斋的店铺遭到破坏,那锅珍贵的老汤也随之毁于一旦,现今所用的汤底是之后重新调配的。然而,即便这锅汤底的历史始于1900年,至今也已逾百年,它无疑也配得上字的称谓。如今,若您光临月盛斋购买酱肉,只需向售货员提出:给我来点老汤。售货员便会为您盛上这传统老汤……

 


Tips:

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永安路,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之上。北段的前门步行街及所辐射的大栅栏商业街、鲜鱼口街都是北京市重要商业街区。北端的正阳门及箭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