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季羡林所言,“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在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努力下,一代代人的精神文化得以借助纸张等载体传递,被复制并播撒给广大的读者,穿过了时间和空间,在历史中不断产生回响。从流传于世的泛黄纸张,到信息时代前景无限的“数字出版”,传播媒介因时而异,但知识的传承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主题,出版业和出版工作者的桥梁作用,也一直站在这一进程的舞台中心。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现代史中,新闻出版业承载着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影响着时代的走向。新闻出版业自身的发展演变,也折射出近现代中国的复杂历史进程。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重心,荟萃了大量的出版机构和杰出的出版人才。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于2023年6月在上海开馆。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博物馆这本空间化的“大书”里。博物馆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不仅涵盖新闻出版通史,还展示了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五个专门领域,展厅资料翔实、内容严谨,同时注重视觉效果和互动性,给人丰富的视听体验。让我们走入其中,一睹近现代出版业的轨迹和出版人的风采。
历史足迹 回溯近代出版业的勃兴之路
博物馆的一楼被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占据,紧密排列的书架上摆满了纸张已经泛黄的书籍,透过落地玻璃呈现出一幅知识与文化交融的壮丽图景,奠定了这场博物馆之旅的基调。乘坐扶梯进入二楼,新闻出版通史展馆映入眼帘,门口的艺术装置影片以“东方初晓”象征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勾勒了清末以来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变革与转型,这一进程也与民族的抗争和复兴之路紧密相连。馆内光线较暗,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展柜中的灯光则将出版业的成就映照得分外耀眼。展览按时间顺序展开,分别介绍了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抗战期间和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它们的历史渊源和走过的历程都清晰地显示在眼前。展板上翔实的信息,如同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引领我们步入出版业在历史中的脉动。此外,展柜中还陈列着《呐喊》创刊号、《青年杂志》等珍贵出版物,微黄的纸页让人仿佛能闻到历史的气味,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这样信息丰富的展览却不让人感到枯燥,因为展厅内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互动装置,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探索近代出版史的途中,一本采用红外感应技术的“大书”吸引了我的视线:观者能够通过翻页切换书本,浏览《将来之妇女》《经济科学大纲》等重要书籍,并可点击阅读,直接领略这些历史文献的魅力。背后一幅巨大的3D屏幕则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上海福州路和山东中路一带书局报馆林立的盛况,屏幕设计有日间和夜间模式,随着时间而切换。通过扫描屏幕边上的二维码,选择自己的形象和名字,可以看到自己的虚拟形象在书店间自由穿梭。伴随着车水马龙的声音和报童的卖报吆喝声,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代。转过弯,另一面大屏幕以黑色为底,点缀着璀璨星光,展示着历史上卓越出版家的名字和格言,触摸互动,出版家的具体形象跃然眼前,每一字每一人都在闪烁着光芒,象征着他们不朽的贡献。穿行于展厅之中,无论是出版物、出版家,还是出版机构的独特风采,都可以通过感官的体验直接领略……
Tips: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
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其他:免费开放,更多信息详见微信公众号“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