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万历年间的紫竹院行宫,在乾隆盛世时见证了无比的辉煌,也随着长河的历史沧桑兴衰、消亡。如今,它在历史文化的复兴中再次重现,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竹院行宫,见证这段历史的兴衰。
深秋的午后,尚有一丝暖意的阳光在竹林间留下斑驳的光影。在这万木已经萧条的季节,这些竹林依旧保持着浓浓的绿意,也成为紫竹院公园最与众不同的一道风景。这一片片竹林曾是我儿时与小伙伴嬉戏玩耍时最喜爱的去处。然而,许多年后当我再次故地重游,却无暇沉浸于这些美好的回忆当中。此时此刻,在湖岸边行进的我,目的地直指公园西北角的行宫。刚刚修缮完成的行宫重新对公众开放,借着院内几百年的银杏树在此时散发出的魅力,以及独具特色的菊花展,福荫紫竹院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行宫也着实热闹了一番。花展过后,福荫紫竹院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安宁。选择在这个时间到访,就是为了感受这里的静谧祥和,因为在我看来,这才是行宫与紫竹禅院与生俱来的气质。
见证历史的奇观
离开湖岸,拾级而上,进入由行宫和禅院组成的福荫紫竹院建筑群。行宫分前后两进,呈左右对称的形状。转过一字型砖砌影壁,便是行宫的一进院落。庭院的角落里,几株残菊依旧傲霜挺立,仿佛依依不舍地在与秋日做最后的告别。庭院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株明朝万历年间种下的古银杏,已经历450余年,完整地见证了行宫的兴衰与沧桑。西边的银杏树如今生长依然健硕,围绕它的层层新枝尽显其勃勃生机;东边一株,主干一部分因遭雷击已经枯焦,然而从枯木中新生的蘖枝却如凤凰涅槃般地生长,形成如今枝繁叶茂的景象,这种由死向生的力量使得这株银杏树成为行宫里第一奇观。特别是在深秋时节,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与四周朱红色的古建相得益彰。夕阳西下时分,在寒风中飘落的树叶如同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风中飞舞,为行宫平添几分绚烂之美,也更加凸显行宫的古朴与静谧。
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两间妃子房,位居正中的则是银杏树掩映下的紫霄殿。紫霄殿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屋顶采用歇山顶,并以苏式彩绘中等级最高的“金琢墨枋心式苏画”进行装饰。在乾隆年间,这里是官员办理转闸换船相关事宜的办公场所。紫霄殿内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的临展。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不仅包含了面人郎家族百年来的艺术珍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展出的作品把“面人郎”的传统技艺与岁月变迁相结合,展现了中国百年来的时代和生活变化。
穿过紫霄殿,便来到行宫的后部,主要建筑报恩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报恩楼门外栽植了几株玉兰,相传慈禧喜欢玉兰树,所以如今设置了这样的景观。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报恩楼有上下两层,各有九个开间,在一层门上方悬挂着“报恩楼”匾额。报恩楼虽然规制不是很高,但是青砖覆瓦、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在一层展厅的东侧,还保存有据说是当年慈禧曾使用过的穿衣镜。现楼内一层有行宫的常设展《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里面有不少与行宫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想了解更多与行宫和长河相关历史的朋友值得在这里驻足停留。其中一幅《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详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宏大景象。报恩楼的楼梯原本建在楼内,1924年,已经逊位的满清皇室为了拉拢关系,把紫竹院送给了当时的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为了在紧急时刻可以随时撤离,王怀庆把室内楼梯改到了室外,遂成为今天的样子……
Tips:
门票:紫竹院公园免票,紫竹院行宫和紫竹禅院位于公园西北角,门票10元,学生半价,60岁以上免票。
时间:11月1日-3月31日:8:30-17:00,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