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话剧《望星河》 书写巾帼华章 星辰亘古闪亮
作者:文/ 慕尧 图/ 《望星河》剧组
发布时间:2025-01-20 16:12



“谁将头顶星空仰望,拨开迷雾走出迷茫,谁在向黑夜追问无尽沧桑……”随着推广曲《别怕黑夜漫长》的歌声,清代科学家王贞仪跌跌撞撞又波澜壮阔的一生铺陈眼前,惟有头顶那片星空万年不变,引领人们走出蒙昧的迷雾,为真理的追寻者闪耀着光芒。  



北京巨龙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望星河》,由王斯汀、鲁奕敏联合编剧,王斯汀导演。该剧展现了不同女性面对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偏见依然毫不退缩,勇敢地展现出女性的力量。正如王斯汀说:王贞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探索,就能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河。



红颜冲破枷锁不惧雪雨风霜

《望星河》取材自清朝第一女科学家王贞仪,该剧以王贞仪的丈夫詹枚在贞仪死后为出版她的著作四处奔走为线索,观众跟随着詹枚的回忆,既回溯了这位闺阁狂士绚烂的一生,更观赏了一片闪耀着优秀女性光辉的星空。



幼年贞仪跟随爷爷在吉林荒原的星空下学习观测星象,偶然结识了英姿飒爽的蒙古将军夫人阿嘎丽。当祭司以偷窥神月之名陷王家爷孙于危难,阿嘎丽的一句若是真神,定不会与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为难让贞仪为她超凡的智慧与广阔的胸襟折服,从此跟随阿嘎丽学习骑射,行侠仗义。少女贞仪与闺塾师卜谦艾的孙女陈宛玉共学礼仪,陈宛玉时刻将行莫回头,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挂在嘴边,内心却深藏着对数学的热爱。卜谦艾嘴硬心软,虽责备贞仪不务正业,尽信些奇技淫巧之歪理邪说,但从未想过放弃贞仪,还在心里赞赏贞仪兼资文武,六艺旁通,是不可多得的才女。祖父病故,贞仪跟随父亲返回江宁之前,卜谦艾唯一一次放任自己吐露妄言“‘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这首诗,你写得不错!就连四川少年夏乐山仰慕《月食解》作者之才学,不远千里来拜师时亦讶异道:我奉若神明的大家居然是一位女子?……女子又如何?若是女子有此才学,我愿拜师!



而在所有的女性角色中,王贞仪无疑是夜空中最明亮的那颗星。犹然记得,回到江南的贞仪潜心研究天文,在某个星河灿烂的夜晚走上观星台,只见她化繁星为挚友,不停在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之间游走,口中喃喃着用简平仪测天星可以观测出每250里相差1……灯为日、镜为月……日月交食之道,自来历家考订推求,然日食之理固极微,而月道尤为难……随着一句我明白了!贞仪终于彻悟,最后凝成心血之作《月食解》。现场光影变幻,夜空中青云涌动,恢宏的音乐演绎着贞仪的激烈思考与心绪翻飞,那是她强烈求知的交响,孤独如斯,却又如此波澜壮阔。



贞仪的思想时刻闪烁着独立自主的光芒。当爷爷忧虑贞仪的知识为她带来灾祸之时,小小的贞仪坚定回答当无愧于心,无愧于行。当宛玉不敢追求所爱,贞仪的一句祖母说祖母说,可你自己怎么想的呀?叩响了宛玉的心门。当卜谦艾教导她应当以成为贤妻为正道,贞仪据理而言:贞仪身为女子无缘科举,吟诗作赋是为彰显风雅还是将来为人伴读?贞仪复读家藏诸历学善本十余种,潜心稽究十余年不少倦,自诩多年苦读并不逊色男子,又何必为他人红袖添香呢?几句道来,振聋发聩,老师唯有喃喃:可这,自古如此啊。”“自古如此便是对的吗?说着这些话的贞仪,浑身都笼罩着神圣的光辉:就如同这玄月,古人观之能吟诵出月有阴晴圆缺这般千古绝唱,可贞仪却更想明白这月相圆缺变幻的道理。还望老师成全贞仪。但她忘记了,老师成全与否终究敌不过世俗的愚昧。自古如此不一定是对的,但那却是女性在那个时代的生存之道,正如贞仪的爷爷所说:这世上正因有清明理智,方觉痛苦难耐,多少人为求一世平安甘愿闭目塞听。是的,我欣赏着这些女儿们在时代的枷锁中依然奋力追求着知识和自身价值,但这部话剧对于女性的刻画远非止步于此,而是探讨了更深刻的话题,也是我最为之动容的地方——女性是如此渴望摆脱时代的束缚,却始终无法挣脱……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