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署是清代宫廷缎匹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康熙二年(1663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康熙帝任命为督理江宁织造事务的内务府钦差,自此,江宁织造署见证了曹氏三代人世袭江宁织造长达58年的辉煌,也成为清代文人雅集的场所和重要政治机构。如今,南京大行宫地区一派高楼林立,俨然是《红楼梦》所写:“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闹市间,传统园林风格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屹立在江宁织造署的西园遗址上,将江宁织造府的历史、南京云锦的生产史与曹氏家族的兴衰史悠悠道来。
一府“织造”昔日行宫,今日园林
清代的织造署由元、明两代发展而来。为了满足宫中专用丝织物的需求,顺治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三地设织造署,史称“江南三织造”。当我们览遍江宁织造厅与串联在展厅中的园林,一个“织造世家”的历史浮现在我们眼前。江宁织造厅外有一间造型古朴、面朝馆内园林风光的清代正厅,两把太师椅对称分布左右,一块书写着“敬慎”的匾额悬于正厅之上,这是康熙赐给曹氏家族第一任织造曹玺的御笔,取意“恭敬谨慎”。正厅中央的木质屏风便用素雅的楷体记载了此事。
曹氏家族与康熙有着牢固的羁绊。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他深得康熙信任,不仅受赐蟒袍,加正一品,在他去世之时,康熙特派人吊唁,甚至亲自前往江宁织造府问候。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幼年时期的保姆,而曹玺之子曹寅年少曾入宫作为康熙的伴读,青年时历任御前侍卫、内务府郎中、苏州织造。曹寅担任了江宁织造21年,他任职期间,江宁织造走向全盛。
展厅中有一块书有“治隆唐宋”四个大字的拓片,笔锋圆润、笔势刚健。这是康熙南巡之时来到明孝陵,感悟朱元璋草创明朝的功绩已远胜唐宗宋祖,故提笔写下“治隆唐宋”四字,据史料记载,康熙题罢,便让曹寅将这四字刻石勒碑,永留后世。这一举动奠定了曹寅在江南知识分子中的地位,并让江宁织造府成为一片东南才人士子聚集往来之地,为文坛留下一段段佳话。
从江宁织造馆一馆出来,得见园林天光,周围草木繁茂、廊桥蜿蜒,一方天地藏有锦绣小山水。经过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博物馆园林复原了曹家当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举目四望,楝亭伫立在园林最高处。这座雅亭由曹玺命名,作小憩、教子的场所,他当年手植楝树之时,未曾料想这片绿荫地会成为一代文士风雅之地。曹寅接任江宁织造后,楝亭被重修,常置酒会飨宴名流。秋夜之时,曹寅与张纯修、施世纶会于亭下,漫谈旧事,忆纳兰性德词风之清冽,感往昔共侍帝侧之情,至夜深,亭中香茗阵阵,恍若故友仍在。张纯修挥毫绘下《楝亭夜话图》,将这段文人之交定格于画卷之中。博物馆中的“楝亭夜话”便是用蜡像定格下了这美好的一幕。定格一个片段,镌刻一个时代的风雅与深情。
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选择在曹家暂居。驻跸行宫时,康熙见到曹玺年逾古稀的夫人孙氏,居然喜不自胜地说出:“此吾家老人也。”当时恰逢萱花丛丛开放,于是康熙御书“萱瑞堂”三大字赠予孙氏,寓意着“母亲吉祥”。我们能够看到复原后的雅致厅堂依然静默地伫立于水榭边,守候着江宁织造的百岁光阴。一次次南巡与接驾,精心修葺、繁花似锦的亭台楼阁、山水园林,见证了曹家与皇室的特殊关系与家族记忆的荣耀篇章,我不禁想到,曹雪芹笔下《红楼梦》元妃省亲时的辉煌与伤感,是否与这段尘封的往事遥遥呼应呢?
站在康熙南巡盛典的环幕中央,光影斑驳间,当年南京城的繁荣景象跨越300年时光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的行商走卒、车水马龙的闹市、灯火通明的人家……这是千年前的画师团队随着康熙的第二次南巡队伍记录下的金陵风光。深广宁静的玄武湖与柔情的秦淮河依旧水波不止,让人深觉古今共此时。
乾隆年间,因南巡接驾之需,江宁织造署被两江总督尹继善改造为江宁行宫,江宁织造博物馆所在地区名为“大行宫”,正是因此得名……
Tips: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123号。
时间:9:00-17:30(周一闭馆)
门票:30元,特定人群半价。
交通:2号线或3号线大行宫地铁站6号出口,步行约200米。
讲解:一楼游客服务中心公益讲解,10:00-14:30。